教 研 争 鸣
都市家教 112
210000 南京市小市中心小学 赵 雯
【摘 要】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能力的主要手段。通过作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写作技巧和方法,还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缺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匮乏,导致写作时无从下手,写作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想要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应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量,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本文将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课外阅读;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如果说表达是信息的输出,那么阅读就是信息的输入;没有输入,自然也不可能有输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缺乏真情体验,所以词语贫乏,语言组织困难。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幼儿教育阶段就已开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所以大部分孩子六岁左右便能进入独立阅
读阶段。而中国孩子普遍在十二岁左右才能进入独立阅读阶段,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小学生阅读量是美国小学生阅读量的六分之一,个人图书拥有量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加强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拿来主义读后感对于写作来说适量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自然作文教学中适量课外阅读也非常有必要。如果阅读量小,学生写作时就会缺乏思想性,不知如何下笔,难以写出有意义的文章。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学习到更多写作技巧,获得到有益启示。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知识面局限于教材,且思维会变得僵化,这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则能够成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的良好途径。此外,课外阅读中,学生通过阅读情感体验,能够更好的体验到写作情感表达,这对于学生作文写作中情感的流露和表现有着很大帮助,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缺乏阅读动力,缺少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积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教学策略通过前文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用的分析,不难看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适量课外阅读。
(1)课外阅读不能以教学任务为导向,
而是要以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为主导。随着学生逐渐成长,对认知事物的认知、情感等也丰富起来,而且有了抒发这种情感的需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写作。所以课外阅读素材选择中,可以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例如,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小学阶段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好的课外阅读素材的选择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也能够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创设出各种生动形象的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让学生有景可观、有情可抒、有事可描,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激发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对阅读经验和阅读乐趣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使学生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使其产生阅读动力。
(2)首先阅读量设定必须合理。每一个学生文字语言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小学语文阅读开始的。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对小学生语言文化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好的基础性作用。
“质量”本身是由“质”和“量”两个。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材的编排,都是精挑细选那些适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优质课文,通过对这些课文的阅读,来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但这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阅读的问题,因为在考试中,往往很少甚至根本不考查在教材中学习过的范文。对于那些根本就不可能预测的文章的阅读,就存在一个我们如何将课内学的东西迁移过去的问题。这就转入了阅读质量的另一方面,不
断努力提高阅读的量。这当然不是说你可以不加选择地读书,但有益于身心,或者说总体无害的各种文章,自然是多多益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尤其又是那些经典的名著,无论是文学的、政治的,还是哲学的,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因为,不同属性的知识之间总是相通的,可以彼此互利于对方的学习。当然,阅读量的设置要根据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客观条件。不同时期,小学生语文课本的阅读量都要有不同的调整,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负担。
(3)对所选阅读素材要有独特的思考,设计有效提问。以创造“三主”、“四式”闻名的钱梦龙老师是一位设计问题的高手 。他曾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善于设计问题也是重要的一条。”他把“拐了个弯”的提问方法,称之为“曲问”,他认为“曲问”能让学生多动一下脑筋才能作答,因而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外阅读素材选择时,教师应该自己要先进行阅读,了解其中有益知识点,了解阅读难度,设置一些思维、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首先,是整体性问题。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整体性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局部和全文的深入理解。
其次是比较性问题。要想获得语文阅读的效益,不仅要完成课本的教学,而且还要通过课外的阅读进行“迁联”的教学,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所以,把课外较相近的文章来进行比较阅读是较好的方法。
第三,迷惑性问题。小学生思考问题条条框框少,思想束缚性小,敢于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批驳别
人的见解。然而他们的“批评”往往是片面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为使他们的“批评”思想趋于成熟、全面、正确,教师应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设计迷惑性问题,让学生在辨别中钻研,在争论中发展。
第四,互逆性问题。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进行探索。一个问题从正面来的,往往能得心应手,随口答出,但反过来问,可能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因此,教会学生从一个问题的相反思路上去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使学生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展相互促进。
(4)要加强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联系。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培育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产生写作兴趣,这样便能够使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间建立联系,使课外阅读意义得到实现。这种作文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巩固了学生写作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作文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进行优美文句摘抄,用简单的表达写作读后感。或是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此外,还可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锻炼学生想象力,从而使其对写作产生兴趣。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和写作兴趣,而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更能够丰富学生阅读积累,使学生产生写作动力。因此,作文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周长征,符兵.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5,74:56.
[2]张正阳.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中),2011,03:4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