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25题,参考时限10分钟)
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解析。
请开始答题: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学
2、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A.上海      B.安徽      C.广东      D.浙江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   B.时期  C.20世纪6070年代     D.时期
5、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6、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海南岛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B.今年5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C.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D.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C.英国的工业革命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9、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是:
    A.主权问题     B.宗教问题    C.人权问题     D.民族问题
10、以下节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B.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D.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11、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权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1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正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13、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14、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15、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D.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16、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CPI是采取指数商品价格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17、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A.隐形飞机机身涂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   
  B.混沌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
  C.U盘格式化后,信息不可恢复
  D.土星环是圆的
18、下列能够依次展示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是:
  A.感恩节、巨石阵、卢浮宫、浮世绘   
  B.硅谷、哈佛大学、白金汉宫、东照宫
  C.爵士乐、金大厅、圣女贞德、新干线
D.劳斯莱斯、芭比娃娃、巴尔扎克、桂离宫
19、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2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A.某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
  B.国务院某部门制定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C.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21、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A.某直辖市代表大会          B.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22、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据此,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
  B.对严重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开除处分
  C.对到期不缴纳税费的纳税人,按日加收滞纳金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D.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23、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张某,2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B.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C.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D.赵某,30岁,醉酒驾驶撞死路人
24、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B.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25、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橙、蓝、黄来标示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解析。
请开始答题:
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    的事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其自然        B.顺理成章    C.水到渠成        D.司空见惯
27、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原    。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生活的一种可能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墨守陈规        B.按部就班      C.人云亦云        D.步人后尘 
28、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    ,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得其反        B.事与愿违      C.南辕北辙        D.雪上加霜
29、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    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我们不是在    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超前 梦想      B.可行 尝试      C.实用 期待      D.国家公务员考试条件科学 努力 
30、互联网并非    、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    的大潮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B.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 
31、如果我们继续让市场决定命运,让政府在稀缺的石油和食品上互相    ,资源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瓶颈。但如果世界各国在研究、开发以及传播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上进行    ,快速的经济增长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 合作      B.制约 分工      C.争夺 支持      D.抵制 改革 
32、实践表明,    良善的制度设计,住房保障已不再是政府的财政包袱,相反,它还是经济增长的    。住房保障本身已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可持续的生命力,并成为能够产生稳定回报的投资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鉴于 表现    B.出于 动力      C.由于 前提    D.基于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