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瓷器研究
一、瓷器介绍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二、瓷器分类
最基本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主要有这四种:
1、烧制时间
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和命名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划出“朝”,如唐瓷、宋瓷、明瓷、清瓷等;二是划出“年代”,一般用于明、清瓷器,如明洪武窑、明宣德窑等。
2、烧制地点
指总的烧制区域.如“越窑”泛指浙江余姚、上虞、绍兴地区的窑址,“耀州窑”泛指陕西铜川市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址,景德镇窑泛指景德镇.
3、烧制特征
胎质、釉、装饰、形制和铭文是构成瓷器的五大要素。其中,釉又是区别瓷器类别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陶瓷在发展中经历了单釉到多釉(彩釉)的过程。单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绿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为粉青、天青、豆青等,白釉分甜白、青白,红釉有霁红、牛血红、豇豆红等。多釉包括两种:
一种用釉与形状不一的块构成釉面,如钧釉等;另一种用釉彩勾勒图案,如青花、粉彩等,习惯上又称为“彩瓷”。彩瓷具体又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双层夹彩(釉中彩)
4、烧制窑别
是我国封建等级制度最生动形象的反映。官窑器泛指官办窑厂专为皇室烧制的产品,始于唐五代,明清时盛况空前。民窑器则是民间窑厂烧制的各种产品。官窑器工艺精美、端庄华贵,民窑器则显得洒脱、生动,无拘无束.
总之,对我国古瓷的命名,最好应将时间、地点、窑别和器物特征这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如“明永乐景德镇官窑青花瓷”,这样才显得科学、全面、正确。
三、瓷器釉
1、青釉
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釉。所谓“青釉”,颜并不是纯粹的青,有:
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一统称为“青”,例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
“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中也说:
“青一种,常与蓝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惟千峰翠、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本蓝,有时为青。”
我国历代的青釉都以铁为主要着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了氧化铁的釉,在氧化焰里烧成黄,经过还原焰才成为青。另一方面,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对釉的成有很大关系。如古代的越窑、婺州窑青瓷油料中铁的含量在,釉较深,呈豆青或艾;唐代瓯窑青瓷釉的氧化铁含量为釉作淡青;德青窑用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来配制黑釉,使釉内含铁量高达,因此黑如漆。
缥。缥原为一种淡青的帛。所谓“缥”,就是指青瓷的如缥的釉。瓯瓷的釉就是缥。其淡青,在淡灰绿中,青的成分较多。但由于火候不一,釉也不太一致,有深灰绿,青绿,黄绿,甚至还有灰和带烟焖暗红。釉质分两种:景德镇四大名瓷
一为透明玻璃釉,釉质较肥厚,多开片;一为不甚透明玻璃釉,经还原焰烧成。
秘。据《高斋漫录》记载,“秘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造,为供奉物,臣庶不得
用,故曰秘。”后来的文献都附和此说。实际上,秘是青釉调的一种,泛灰蓝,釉面无光。秘也并非始于钱氏,唐代已有,盛于五代,衰于南宋,元明时中断。宋时的余姚上林湖烧秘瓷器,这时的釉不再是那种青中微微闪黄的不成熟的还原调,而是一泓清水般的湖绿。因此国外也有将秘称为翡。
粉青。粉青为石灰碱釉的一种。它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剂,还有少量的锰或钛。粉青的作法是生坯挂釉,釉厚1—2.5厘米。入窑后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青绿淡雅,有如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粉青釉为南宋龙泉窑首创。宋代官窑和以后的景德镇都有成功的粉青产品。
豆青。豆青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本来东青、豆青都属于一类,以后才各具特。明以前微近黄,到清代就纯近绿。明正德年间的豆青,浅淡而闪黄;康熙时则深,釉面润泽,釉质剪影。这是各式器皿上的豆青釉,均施于表面,器里及底部仍为白釉。
天青。据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时,朝廷官史请示烧造御用瓷器的造型和设,柴世宗答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作将采”。根据这一颜创造出来的釉叫“雨过天青”,即是天青釉。有关文献中提到汝窑的釉也叫天青。就藏品来看。天青釉发展到清初巳达顶点。康熙时期的官窑产品,天青釉略带蓝,釉薄而坚,莹润光洁,无开片,民窑的青较深,釉层
较厚。到雍正时,釉幽淡隽永,更是引人入胜,但到乾隆以后,由于青料质劣,釉阴沉,被称为“鬼脸蓝”。
2、xx
是瓷器的本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呈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
甜白釉。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彩来。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青白釉。青白釉釉又叫影青。它是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的独创。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加上烧质极薄,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现出一点淡青,其余几乎都是白,故称青白釉。也有人将它叫作映青、隐青或罩青的。南宋时,采用覆烧方法,青白釉瓷器产量激增,以景德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南方青白资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入元以后,青白釉略显青,也不象宋代那样清澈透亮。
象牙白。即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为鹅绒白、中国白。
3、红釉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剂的矾红。鲜红为高温釉,矾红为低温釉。
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
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它的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釉器。嘉庆以后,矾红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釉汁细腻,光润匀净,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都为官窑产品。它始于康熙,精于雍正、乾隆之间。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雍正时釉闪黄,乾隆时则颜
深而釉层厚。在康、雍两朝,珊瑚红曾用作底,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器物的造型、制作、彩绘都极为精细。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