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截止2021年3月,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包括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的三种附条件批准上市灭活疫苗产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的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涉及三种不同的疫苗开发技术路线。在国外,则还有Pfizer-BioNtech及Moderna公司基于mRNA技术路线开发的疫苗,强生公司、俄罗斯卫生部下属的Gamaleya研究所及牛津-阿斯利康等基于腺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等已经上市。随着疫苗陆续上市,癫痫患者与接种新冠疫苗相关的问题:如对癫痫患者是否应该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前后有无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前后是否需要停用抗癫痫药物?等也亟需回答。中国抗癫痫协会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基于目前已有的循证证据,结合国内外权威组织及专家意见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专科及社区医师提供解答相关问题的依据。
已上市新冠疫苗技术路线及其可能不良反应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疫苗技术路线之一,目前我国已批准的五种新冠疫苗中的三种都经由该技术路线制备。其制备过程是利用化学制剂或加热杀灭病原体,从而制成无感染性的疫苗产品。灭活疫苗的耐受性主要取决于其使用的去除感染性抗原相关蛋白的纯化技术及疫苗佐剂。在既往其他灭活疫苗接种过程中,也曾报道出现免疫相关应激反应,其临床表现可为心因性非痫性发作,可利用视频脑电图检测鉴别。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亚单位蛋白疫苗是一种可利用异源表达系统,如非致病性细菌、酵母或昆虫细胞等合成的特定重组抗原蛋白制成的疫苗。由于没有感染性病毒成分,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但由于蛋白成分的免疫原性较其他类型疫苗更低,一般需要额外添加疫苗佐剂以增强和延长免疫反应。在这一技术路线下,我国已经获批准紧急使用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而海外目前有诺华公司及俄罗斯病毒与生物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研发的两种疫苗产品。目前尚无针对该技术路线的三期大规模临床试验报道相关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数据。
病毒载体疫苗基于基因工程新技术开发,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包含病毒抗原对应基因植入载体病毒(多为腺病毒或腺相关病毒)中,疫苗进入细胞后将合成对应抗原从而诱发机体产生
对应抗体,且不产生新的病毒颗粒。基于同一技术路线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自问世以来,已经引发多次安全性质疑,上市后已有多国由于其可疑的凝血障碍暂停接种,该疫苗的三期研究中报道了安慰组中发生癫痫发作1例,在疫苗组发生强直性惊厥一例。
mRNA疫苗是一种核酸疫苗,通过接种编码特异抗原蛋白的mRNA进入宿主细胞,可在体内合成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免疫反应。将不稳定的mRNA导入体内,需要在疫苗中加入佐剂,存在诱发不良反应的可能。目前已在美国上市的两种mRNA疫苗公布的三期临床实验结果未报告癫痫及发作相关事件。
根据既往报道及目前已发表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仍无证据提示罹患癫痫将特异性升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后的出现包括发作在内的不良反应的风险。但各技术路线下疫苗产品均有接种后发热报道,这可能降低癫痫发作阈值诱发发作。
其他国际学术组织建议
国际抗癫痫联盟新冠工作组在审查相关循证证据后,2021年2月在其发布了癫痫与新冠疫苗的声明,在并在3月8日进行了更新。
现在尚无证据提示罹患癫痫将特异性升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后的出现包括发作在内的不良反应的风险。对癫痫患者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危险远高于注射疫苗的不良反应风险。然而,与其他疫苗相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可能在部分患者中导致痫性发作阈值降低。在接种疫苗后48 h(或发热期间)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扑热息痛或对乙酰氨基酚等将降低这一风险。
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前,务必告知接种机构下列有关情形:癫痫病史以及其他重要的医学信息,如:过敏史,尤其是对疫苗中其他成分的过敏史,对此前疫苗(如流感疫苗)的过敏反应(如流感疫苗);现存的或近期的发热或感染;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特别是可能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如免疫调节剂或免疫抑制剂)及抗凝剂;妊娠、哺乳或计划妊娠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