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五 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
结构或构造名称 | 主 要 特 征 |
碎裂结构 | |
糜棱结构 | 在强应力作用下,岩石绝大部分被 压碎成隐晶质粉未,并具有应力定向滑动的而形成的层状似流动构造,少量残留矿物成眼球或残斑状。 |
眼球状构造 | 经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长英质物质沿片理成眼球状的团状,断续分布,眼球常由碱性长石、石英组成,大小不一,当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连接排列,并逐步过度为条带状构造。 |
棱角状构造 | 块状变质岩受混合岩化作用时,脉体将基体分割包围成角砾状构造。原来变质岩受构造变动后成角砾石,再经混合岩化作用,脉体贯入,亦成角砾状构造。 |
变晶结构 | 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固态条件下经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在同一变质作用过程中,主在矿物几乎是同时结晶的。具以下特点:一般为全晶质;结晶顺序不明显;变斑昌中常有基质矿物包体;变晶矿物通常结晶程度较差;柱状、片状变晶矿物发育,多定向排列,粒状矿物多具压扁、拉长等现象。 |
变余结构 | 由于变质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形成的结构。 |
块状构造 | 又称均一构造,变晶矿物粒度相近,分布均匀。不具定向排列,是矿物组分单一的变质岩的常见构造。 |
角岩结构 |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矿物颗粒大致相近,颗粒镶嵌紧密,定向构造、片理不显著,被认为是在无应力条件下重结晶所成的特征结构。 |
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 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
岩石类型 | 主变质岩 要 鉴 定 特 征 |
构造角砾岩 | 是构造断裂带中原岩受压力破碎成带棱角的碎块,碎裂物发生一定的位移,呈尖棱角状、次棱角状、盜圆状,压扁角砾岩中具明显的定向排列。 |
碎裂岩 | 以压碎变形作用为主,碎裂化程度较构造角砾岩高,具碎裂结构,碎裂物无明显位移,碎块外形相互适应,不具定向构造,原岩性质基本保留而易于辨认。 |
糜棱岩 | 有明显的平行定向构造,残碎斑晶含量较糜棱化岩石少,碎斑大小相对较细小,且圆化程度较高,常呈浑圆状和透镜状,线理发育。 |
蛇纹岩 | 由超基性岩石经气液交代作用形成,主要是由各种蛇纹石组成,此外还有磁铁矿、钛铁矿、尖晶石等,致密块状隐晶质结构、片状至弱片状构造,质软、略有滑感、裂隙发育。 |
云英岩 | 酸性侵入岩或其它成因的长英质岩石,在高温气体及热液交代作用下的产物,矿物成分以石英、云母、萤石、黄玉及电气石为主,有时可见金红石等。 |
大理岩 | 矿物组成以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常含有其它碳酸盐类矿物,一般为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不等粒斑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等也较常见。 |
矽卡岩 | 主要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与钙镁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由接触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主要由钙、镁碳酸盐类矿物组成,常为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
角岩 | 通常用来专指由热液变质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变质岩石,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为主,应力作用不显,具典型的等粒粒状变晶结构。 |
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
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 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表七 碎裂变质岩分类命名简表
应力强度 | 岩 类 | 岩石类型 | 主要特征 | 岩石命名 (举例) |
弱 强 | 构造角砾岩 | 角砾岩 | 压碎岩块呈角砾状、碎块大、小悬殊,以更细一级的碎块、碎屑为胶结物 | 角砾+原岩 (角砾状石英岩) |
圆化角砾岩 | 碎块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碎块大、小悬殊不大,以粉碎状碎屑或搓碎细粒矿物为胶结物 | 圆化角砾+原岩 (圆化角砾状大理岩) | ||
压扁角砾岩 | 碎块被压扁、拉长,定向排列,碎块大小相近,细碎屑为胶结物,与碎块呈同向定向排列 | 原岩+压扁角砾岩 (安山质压扁角砾岩) | ||
压碎岩 | 碎裂岩 | 岩石沿扭裂面破裂,但无明显位移,扭裂面切割原生结构、构造面或原生矿物边缘碎裂,应力敏感矿物出现双晶错裂、波状消光……,扭裂面中有次生充填物 | 碎裂+原岩 (碎裂花岗岩、碎裂石英岩) | |
碎斑岩 | 压碎岩块与粉碎细屑并存,以粉碎细屑为主包围胶结物较大的碎块,构成形似“斑状结构”的碎斑结构 | 碎斑+原岩 (碎斑石英砂岩) | ||
碎粒岩 | 刚性岩石被压、碾破碎面粒度悬殊不大的细粒或粉状矿物(或集合体) | 原岩+碎粒岩 (花岗碎粒岩) | ||
糜棱岩 | 糜棱岩化岩 | 原岩被强烈粉碎、圆化称为糜棱岩化,原岩残块保留较多者谓之糜棱岩化岩 | 糜棱岩化+原岩 (糜棱岩化片麻岩) | |
糜棱岩 | 原岩残块保留很少谓之糜棱岩 | 原岩+糜棱岩 (辉长糜棱岩) | ||
超糜棱岩 | 原岩全部粉化形成粉状~隐晶质呈条带状分布,原岩难辩谓之超糜棱岩 | 超糜棱岩 | ||
千糜岩 | 原岩全部粉碎,有片状、纤状……新生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生成并定向排列构成千枚状构造 | 新生矿物+千糜岩 (绢云绿泥千糜岩) | ||
7.变质岩的观察描述格式及实例
① 变质岩手标本观察描述内容和实例
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标本编号:××;产地:×××;时代层位:×××
颜、结构、构造(手标本素描图)
主要组分:肉眼(借助放大镜)不可辨别的成分;
肉眼可辨矿物成分:矿物名称、晶形、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含量(%)。
其它测试、鉴别特征。
初步命名(野外定名)。
观察描述实例:
标本号:B04;产地:陕南米苍山;时代层位:中元古界。
岩石手标本总体呈褐;斑状变晶结构;深与浅矿物间断定向排列构成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
石榴石:棕褐,呈粗大(d>3㎜)的不规则粒状变斑晶,晶形不甚完整,晶面上裂纹发育(可见交错裂纹),硬度大(7±),含量40%±。
石英:无或浅白,呈它形压扁~拉长状,粒度不均,一般在0.2~0.5㎜×2~4㎜,含量30%±。
矽线石:白~微带蓝的白,晶形呈细长柱状,粒度0.1~0.2㎜×0.8~1.0㎜,含量20%±。
岩屑:以暗岩屑为主,呈碎块状,分布不均匀,粒度0.5~1.8㎜,个别≥2㎜,含量5%±。
其它:可见少量铁质、绢云母和黑云母,总量10%±。
初步命名:矽线榴石片麻岩。
② 变质岩薄片观察描述内容和实例:
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标本编号:×××;产地:×××;时代层位:××××
岩石主要矿物组分及其分布,岩石结构及构造的总体描述(典型视域素描图)。
岩石所含矿物组分和细部结构:斑晶矿物及特征;基质矿物及特征;分别描述矿物名称、颜、形态、粒度、分布、结构等情况,矿物鉴别的主要光性特征,统计(或估计)含量;如果斑晶与基质具有同成分时一并描述。
岩石定名:
观察描述实例:
标本号:B04;产地:陕南米苍山;时代层位:中元古界。
岩石主要由石英、石榴石、矽线石、红柱石、钾长石和少量黑云母、铁质组成。石榴石、石英、斜长石呈较粗大的变斑晶,在基质中间断分布、定向排列构成片麻状构造,与基质构成斑状变晶结构,。矽线石呈针状、长柱状、竹节状分布在斜长石及红柱石颗粒间;钾长石属
斜长石局部被钾质交代的产物,主要分布在斜长石边缘;黑云母呈细小片状,仅局部可见,亦呈定向排列;铁质分布在石榴石边缘或其它矿物颗粒间(典型视域素描图)。
矿物成分:
石榴石:以变斑晶形式产出,晶形不甚完整,发育裂纹,可见筛状变晶结构,粒度3~4㎜±,含量30%±。
石英:无透明,正低突起;呈它形不规则压扁、拉长状,定向排列,粒度较大,但不均匀,一般在0.5~1㎜×3.0~4.0㎜;干涉一级灰白,个普遍具波状消光少数不具波状消光(属变质期后来物),含量30%±。
斜长石:无,表面普遍绢云母化而呈土黄,正突起低;呈它形不规则压扁、拉长状,定向排列,粒度较粗,一般在0.5~1㎜×3.0~4.0㎜;干涉一级灰白,但由于表面绢云母化而不均匀;斜长石边缘局部被钾长石交代,二者合计含量约20%±,以斜长石为主。
矽线石:无~淡淡的蓝,略显多性,正突起高,晶形呈长柱状、竹节状分布在斜长石及红柱石颗粒之间,定向排列;干涉二级蓝绿,平行消光,正延性,含量10%±。
红柱石:微带粉红,微显多性:Ng=Nm——淡绿,Np——淡红,正中突起,晶形呈不规则的柱粒状,亦呈定向排列;干涉一级黄白,平行消光,负延性,含量5%±。
其它:铁质呈不规则状分布在石榴石边缘或其它矿物颗粒间,含量5%±(总体平均);此外可见个别片状黑云母,含量<1%。
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基质为花岗等粒变晶结构
构造:片麻状构造
岩石命名:矽线斜长榴石片麻岩。
实验报告要求:
1.肉眼系统描述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角岩的主要特征;
2.镜下观察描述:角岩的结构、主要变质矿物的光性特征和结构特征
区域变质岩是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岩石,是变质岩中分布最广、成因复杂、岩石类型繁多的一类变质岩。
对区域变质岩的分类,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案。从岩石学的角度则是以体现变质程度的变质构造为前提的分类,即由板状~片麻状构造所体现的变质程度由浅到深进行分类,详见下表:
表三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简表
变质 程度 | 构造 | 岩类 | 主要岩石类型(举例) |
浅 | 板状 | 板岩 | 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硅板岩、泥质板岩、凝灰质板岩等 |
千枚状 | 千枚岩 | 绢云千枚岩、绿泥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石英绢云千枚岩、钠长绢云千枚岩等 | |
片状 | 片岩 | 白云母片岩、黑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斜长黑云片岩等 | |
块状 | 变粒岩 | 石英岩、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透辉岩、榴辉岩等 | |
深 | 片麻状 | 片麻岩 | 矽线石正长片麻岩、石榴石正长片麻岩、黑云母正长片麻岩等 |
区域变质岩的命名是在以构造所体现的基本岩类的基础上按主要组分或组合矿物的种属及其含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基本原则来命名。在命名中,一般矿物(非特殊矿物)当其含量大于20%则参与命名,小于10%则不参与命名,对具有特殊意义(如成矿、变质相的典型指示相矿物等)的矿物(如石墨、蓝闪石等),尽管其含量小于10%甚至5%,均应视研究的需要参与命名。
4.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于区域岩石而变质形成的,典型的代表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的矿物种类和构造、结构(对混合岩尤其)是确定岩类的重要标志,是分析岩石成因一—大地构造条件——乃至成矿条件的重要依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