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嶂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白石嶂钼矿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本文通过对白石嶂钼矿矿体地质特征、矿化富集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查明矿体主要赋存在白岗岩中,具有网脉状构造,可分为薄脉型和细脉型,结合其地质背景及围岩蚀变等特征,认为白石嶂钼矿并非”受构造控制的中深成以高温热液为主的气化~高温热液矿床”,而应属于斑岩型钼矿。在深入分析该矿床成因基础之上,结合该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出本区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指出了该区外围下一步矿方向。
标签:白石嶂 钼矿 矿床地质特征 成因探讨
变质岩1区域地质特征
白石嶂矿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镜内,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构造—侵蚀、剥蚀地形,中低山丘陵区。本区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150~160Ma±)[1~2],位于于华南后加里东准地台中的永梅上古台坳南部边缘,矿区则处于紫惠坳褶断束(三级构造单元)与永梅上古台坳交接处的北侧。本区出露的地层简
单,分别有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的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云母石英片岩,上三叠—下侏罗统上段的泥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互层,夹薄层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第四系的残坡积物和冲积物。白石嶂矿区位于北西向杨塘断裂、过水滩断裂与北东向白石嶂断裂(F19)交汇处。由于受白石嶂断裂构造的影响,使前泥盆系变质岩超覆于上三叠—下侏罗统岩层之上,并有燕山期岩浆沿着北西向断裂的次一级裂隙侵入。根据构造特征以白石嶂断裂为界可分为两个构造层,矿区西北部即白石嶂断裂的上盘为前泥盆纪变质岩,为加里东运动前的基底构造层,其构造活动强烈,多期构造叠加,东南部即为白石嶂断裂的下盘为上三叠—下侏罗世岩层,属燕山运动构造层,其构造活动较弱,主要表现为北西向构造活动。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有燕山期的白石嶂岩株、深部隐伏细粒花岗岩岩株以及一些细粒少斑状花岗岩、煌斑岩和辉绿岩岩脉等。
2矿床地质特征
白石嶂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白石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图1),主要含矿岩性为白岗岩,次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蚀变砂岩。白岗岩是二云母花岗岩蚀变岩相,矿体同酸性岩体有关。矿体形态在内接触带(白岗岩中)矿体集中、膨大,其形态也较稳定;在细粒二云母花
岗岩中的矿体一般呈分散、变小;在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的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分支;而在砂、页岩中的矿体厚度相对较小,较复杂。矿体埋藏深度基本上东高西低,大致向西侧伏。主要矿体的形态为中间合拢膨大,两端分支变小的不规则长条状;小矿体则为单独透镜状。矿体呈“梭子蟹”形,中间厚大,剖面上下尖灭,平面上两头尖灭,剖面上下两端及平面东西两侧分支成支脉状。
主矿体在纵投影图上向北西方向侧伏,侧伏角40°左右,1~6线矿体出露地表厚度较大,是矿体仰起部位;13线-350米左右是矿体的潜伏方向。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铁矿、金红石,其次为辉钼矿、黄铁矿,另有少量的硫铋铅矿、闪锌矿,偶见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镍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磁铁矿、辉铋矿、自然铋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白云母、钾长石和钠长石,可见少量的黑云母、方解石等,另有微量的萤石、绿泥石、锆石,偶见独居石、石墨、滑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溶蚀结构、揉皱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固溶体分解乳滴状结构、树枝状文象结构、压碎结构、晶架状结构等。矿石的构造主要为网脉状构造,团块状以及浸染状构造。
矿床发育的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在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白岗岩中蚀变较强,而在砂页岩及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则蚀变较弱;含矿石英脉的上盘及分支复合处和弯曲外弯处蚀变相对较强,宽度较大。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与成矿相关性显著。当云英岩化及硅化较强时,往往钼、钨矿化较强(图2)。
根据矿床赋存的地质条件、矿床的规模、矿体形态、产状及矿石的矿物组分特征,本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含钼石英脉型,次为细脉浸染型矿石。含矿石英脉型钼矿品位相对较高,局部矿块品位大于0.15%。
3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分析
白石嶂钼矿成因有一个认识过程,2010年以前的关于白石嶂钼矿相关研究报告均将该矿床定义为“属中深成以高温热液为主的气化~高温热液矿床” [3]。根据这一成矿理念,将矿体类型又分为薄脉型钼矿和细脉型钼矿,共圈定出22条薄脉型钼矿体和9条细脉型钼矿体。矿山工作者在开拓过程中往往很难确定各矿体的空间位置,而以前圈定的22条长达数百米薄脉型钼矿体,在井下并不存在。所谓的薄脉型钼矿,宽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井下延伸长度一般不
超过20米。实际上,薄脉型、细脉型矿体只是容矿裂隙的大小不同,其矿物组合完全相同,两种类型矿体不具有分采、分选条件,矿体工业类型定为薄脉型和细脉型毫无意义,薄脉型、细脉型矿体周围还存浸染型矿石,及沿节理面充填的钼矿,它们应属“同源异体”。本研究认为白石嶂矿床的形成具有以下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
(1)有利的构造条件:该矿区位于北西向杨塘断裂、过水滩断裂与北东向白石嶂断裂(F19)交汇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由于受北东向(75°)白石嶂断裂构造的影响,使前泥盆系变质岩超覆于上三叠—下侏罗统岩层之上,并有燕山期岩浆沿着北西向断裂的次一级裂隙侵入。根据构造特征以白石嶂断裂为界可分为两个构造层,矿区西北部即白石嶂断裂的上盘为前泥盆纪变质岩,为加里东运动前的基底构造层,其构造活动强烈,多期构造叠加。矿区的东南部即为白石嶂断裂的下盘为上三叠—下侏罗世岩层,属燕山运动构造层,其构造活动较弱,主要表现为北西向构造活动。由于该区强烈的构造活动先后形成了北东向的挤压带及北西向的构造裂隙带,对成矿极为有利。(2)有利的物源条件:矿区中的矿(化)脉产在燕山早期赋白石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主要含矿岩性为白岗岩,次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蚀变砂岩。燕山早期白岗岩与钼矿关系密切,该期白岗岩中富含钼、钨等元素;成矿岩体的围岩主要为前泥盆系(AnD)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前泥盆系变质岩层
中的W、Sn、Mo元素丰度值是地壳平均值的十几倍至数十倍,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3)丰富的热源条件:矿区小岩体活动强烈,如白石嶂岩株、深部隐伏岩株及一些岩脉等,其顶部是挥发分和成矿元素最易富集的部位,且小岩体热源集中,但冷却较快,温度梯度的急剧变化促进了挤压带和裂隙的进一步发育,矿区位于区域性大断裂的附近,次级断裂发育,造成岩浆活动的有利空间,为含矿溶液运移和沉淀创造了条件,岩浆期后形成的热液水循环作用明显,从围岩中大量萃取成矿元素,在挤压带及构造裂隙带的中沉淀富集成矿。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白石嶂钼矿同侵入体关系极为密切,矿体产于构造裂隙带以及岩体的接触部位之中,矿体沿岩体内外构造破碎带成矿,一般呈网脉状、条带状、似层状,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具有典型的斑岩钼矿特征,应属广义性斑岩钼钨矿,成矿模式如图3所示。
4下一步矿方向
根据矿区的控矿特征、矿化特征,本矿区矿标志如下:
(1)燕山构造阶段侵入的呈小岩体产出的[γ52(3)]内、外接触带往往分布密集的矿床。如汶水岩体和桃君前岩体。
(2)热液强烈活动地区,围岩蚀变多种叠加,尤其是硅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叶腊石化等则是一种显示的矿标志,而其围岩性脆,时代古老者,更应特别重视。
(3)大断裂两侧的次一级构造裂隙,尤其是北东和北西组断裂交会处。
(4)化探及重砂异常区
综上所述,在白石嶂矿区及其外围的酸性岩体应注意寻具有硅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的蚀变体。同时在酸性岩体边部,构造比较发育的部位,要注意隐伏白岗岩的存在。矿区东南部位的长安亭和西北部位的小南窝,钨矿民采硐甚多,根据钼矿成矿模式两地段深部很有可能寻到隐伏钼矿床。
参考文献
[1] 付建明,李祥能,程顺波等. 粤北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研究[J].中国地质.2009,36(6):1331~1340.
[2] 严成文,李文铅,李社宏等.粤北石人嶂钨矿成矿机理及成矿构造背景[J].中国钨业.2009,24(1):12~16.
[3] 陈建邦、甘立水,王福根等.广东省五华县白石嶂钼钨矿区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粤资储评审字[2006]25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