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推进 充实写作
作者:戴同圣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1
        要:学生怕写作文,教师难上作文课,是作文课堂现状的写照。教师指导学生从分层练字抓起,为写作蓄势;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为写作养气”;坚持写《每周随笔》,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有望早日走出作文教与学的困境。
        关键词:分层练字;定时阅读;每周随笔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多数语文老师头疼的事。学生怕写,老师难教,成为作文课堂现状的写照。在困境面前,语文老师只有静心思考,寻求切实可行的做法;方能拨开迷雾,到达作文教学柳暗花明的境地。几年来,笔者以及教研组的同事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一点尝试。运行以来,略有收效。
        环节一:分层练字
        学生的写作,一般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抓写作首先要抓写字。书写质量是学生
写作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篇字迹优美的作文,能在直观上赢得阅读者的好感。往深处说,一篇优秀的写作,需要优美的字迹与它相匹配,才可称为文质兼美。而写字教学,是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大多学校的写字教学由语文老师承担。由于受教师自身写字能力、时间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大多语文老师未能很好地完成写字教学工作。通常的做法是:老师重视理论方法的讲解,然后就要求学生描摹字帖。这样训练效果甚微。学生描摹字帖时,有板有眼。丢开字帖,写的字又依然故我。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邀请专业的书法老师介入课堂,操作起来成本高、难度大。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实施了分层写字,即双等版”“正楷版”“行楷版,有梯度地练字。
        初中生写字出手有较强的依赖性。小学怎么写顺手,他就喜欢怎么写。要彻底改变学生原先的运笔、布局等习惯,一味地临摹字帖。有点急于求成,不接地气。所以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写字达到双等的标准。所谓双等,就是等比大”“等间距等比大,要求学生写字时,把相同结构的字力争写出同等的宽度和高度,也就是说差不多大。等间距就是字间保持相对一定的距离。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原先书写的自主性,减轻了对练字抵触与畏难的心理,又有效地纠正了学生随意书写的现象,从整体上提高了书写的美观性,让学生渐尝到练字带来的成功喜悦。
        按照双等的要求练习一段时间后,从双等版中按写字成绩,选拔出进步较大的学生,升级到正楷版去临摹、学习正楷字。目标是横平竖直方正美观正楷版的同学,定能写出一手端正、美观的正楷后,鼓励他们学写行书,进入到行楷版方阵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练习行楷有所顾忌,学生的字是否会变得龙飞凤舞,收不住头呢?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学生若能写出一手轻快、自由的行楷,更能凸显其成熟的写作素养。
        “双等版”“正楷版”“行楷版三版之间,各有目标,层层递进。
        练字是件枯燥的事。为了增加趣味,我们开展了猜猜我是谁等活动。让学生以最美的字迹抄写一段文章,不留姓名,自设记号。把作业纸贴到黑板报上让同学欣赏,并猜出它是谁的作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猜测和揭晓中,领悟写字带来的快乐。我们还把书写优美、整洁的作业拍下来,发到家长QQ中,与家长共同欣赏,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练字的动力。
        环节二:定时阅读
        我校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双语阅读,师生们喜欢把这段时间称之为悦读时光。学生除了从校图书室借阅外,还每人自带一本书,共建班级图书角。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1.读什么?
        我们主张多读中外文学名著,多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推荐篇目,多读完整的书。比如七年级学生,需读完《繁星·春水》《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少读搞怪、穿越、无厘头的文章及书籍。
        2.怎么读?
        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阅读时光里,适宜默读,让学生安静地在书海里徜徉。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为了保证阅读速度,思绪自然就应集中,较快地进入文本之中。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1)养成填写《阅读卡》的习惯。《阅读卡》上设有标题、难易、时间、页数、阅读反应、签名等栏口。在校阅读须有小组长签名,在家阅读须有家长签名。每日一记,如无故
疏忽,须在课外阅读1小时以作弥补。此举运行一定阶段,等学生阅读习惯初步形成后,可自行取消。
        2)养成做专题练习的习惯。学生每次阅读推荐篇目前,教师会印发相关导读材料。阅读后,教师精选一些以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的专题练习,印发给学生。帮助学生梳理、巩固阅读知识。
        3)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见到好词好句要记录。学会适当地表达读书心得,提高自己的情感认识。
        课外阅读名著,对于习作是一个蓄势、养气的过程。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和真实境界的灯烛。在书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给我们的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规则和战胜野蛮的曲折。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方能腹中有书。这些书在学生的心中,经过发酵和整合,就会生成心得和感悟,形成自己的。经年累月,就会日渐厚重起来。这种自我氧气的过程,是教师再多的言传说教所不能替代的。
        环节三:每周随笔
        我们要求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坚持写《每周随笔》。篇幅从300字起步,最终达到600字左右。字数要求起点放低,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只要内容是健康、积极的,语言文明、规范,什么都可写。用作文本写作,便于字数统计,也使写作更具仪式感。
        写《随笔》首先注重情感的真实。我手写我心,让《随笔》成为学生充分流露情感的平台。在《随笔》中要见到的身影。有了,写作就会鲜活而与众不同,令读者耳目一新。倡导学生多写小我,即小角度、小情感、小趣味。尊重学生的独特和创新,独创中往往蕴含着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学生的《每周随笔》中,便出现了下面的文字:
        有位女生,周末放学回家迟了。打开电视,全是《新闻联播》。于是就写下:真讨厌,就是欺负我回来迟。本小今天心情好,不和你破电视计较,玩手机去啦!谁知刚拿到手机,又被妈妈喊去做事。于是又和妈妈唇舌剑一番。终于到了晚上八点半,看到了心仪的节目《天天向上》,所有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有一对孪生兄弟。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弟弟十分担心,因为他语文考砸了。回家的路上,他问哥哥的成绩。哥哥只告诉他语文一门的成绩,比弟弟高了不少。弟弟更加紧张,便飞快地打听到哥哥其他各科的成绩。果不出他的所料,哥哥总分没他高。于是得意万分:
有哥哥给垫着呢,还怕爸妈说吗?
        多么率真、充满青春气息的文字啊!
        初步写作时,要求学生正确地使用标点,通篇文从字顺。尽量多使用短句,少用长句。而后训练要求再逐步提高。比如在文章结构上,开篇、结尾点题。要学会设计过渡段(句),首尾呼应等。
        笔者平素也喜好写作。有新稿子写成,常在教室里用投影打出,与学生一起研读、修改。有文章见报,也与学生一起品读,解说写作的初衷与过程,分享其中的快乐。我也和学生谈怎么投稿,鼓励他们投稿。有的学生的写作,在校内外作文比赛中获了奖;有的学生的写作频见于报端;有的学生从怕写作,到爱写作了。班级写作生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汤姆索亚历险记好词好句以上只是本人及同事们在作文教学中一些粗浅的尝试。相信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只要用心摸索、科学实践,定能够早日迎来作文教学的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3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