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匿名举报信的处理
    篇一:浅析匿名举报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匿名举报的成因及对策 
    举报是纪检、监察及检察机关查办案件的主渠道之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由于腐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区域性,要想形成对腐败分子强大的震慑作用,还得依靠人民众。反腐倡廉工作只有充分发挥人民众的力量,通过鼓励、引导、规范,才能形成反腐倡廉工作的大格局:在2020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有46.2%来源于信访举报。而2006年至2020年的5年时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举报线索近103.5万件,查办职务犯罪的线索70%来自举报。众举报已成为反腐倡廉、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举报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举报的质量对于有效打击腐败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少举报线索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案件线索中有近60%为匿名举报,即:在举报材料中不署举报人的姓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举报。近些年来,虽然各级纪检、监察及检察机关在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方面作了诸多尝试,但收效甚微。因此,认清匿名举报的社会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而有效引导实名举报,从而提升举报线索质量,仍然是信访举报工作中急
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匿名举报存在的原因
    匿名举报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从当前举报工作的实践看,匿名举报作为目前举报的主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屡屡发生,众对执法环境有顾虑
    举报原本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然而一些领导干部不但不愿意接受监督,不同意见难以接受,还想方设法用各种手段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虽然近年来司法机关加大了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力度,然而,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国家为举报人提供的保护——尤其是事前保护,近乎为零。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举报人致残、致死案件,从上世纪90年代每年不足500件,上升到现在的每年1200多件:同原河北省省委书记程维高进行了长达8年抗争的郭光允说:?反腐败的牺牲真的太大了,一生可能都会搭进去。?因举报,郭光允曾被劳教两年,还落得个重病缠身,程维高落马后,郭光允仍然受到死亡威胁;被媒体称为?反腐败英雄?的沈阳离休老干部周伟,同样因举报换来了两
年劳教,?慕马?彻底倒台后,周伟才被提前从劳教所?抬?出来,此后他的待遇长期没有得到恢复落实。因举报辽宁省抚顺市原市委书记周银校,于瑾从被网上通缉到2年有期徒刑,从一个富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到一无所有;因举报县领导违法问题的四川省武胜
    县工商局党组书记龚远明左脚脚筋被砍断;因举报河南省平顶山市原政法委书记李长河,吕净一先是被免职,接着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事拘留,后又遭行刺造成重伤,妻子则被刺身亡......举报本是光明正大的事,正义的举报应当堂堂正正地署名。但现实给正直、善良的举报人深深地上了一课,这是当前匿名举报比例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不知详情,怕举报失误承担责任。此类举报人掌握的不是第一手材料,仅是怀疑或道听途说,出于对腐败现象的痛恨和对不良风气的厌恶,从而进行举报。但因对自己反映的问题能否查实、是否构成违法犯罪心中无底,又怕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一旦有出入要承担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而不敢实名举报。
    (三)个别举报人别有用心,为泄私愤,打着举报的幌子,故意捏造、歪曲事实,以达到报复诬害被举报人之目的。此类举报人为逃避责任追究,自然不会署实名。
    (四)举报人对纪检、监察或检察机关不信任。主要表现在被举报人权力大、关系多,怕相关部门查不了,或被举报人与反腐机关工作人员关系特殊等。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工作人员不注意工作方法,粗暴对待举报人,甚至个别干部不严守保密纪律,造成举报内容、举报人的身份泄密,使众对举报工作产生了猜疑和不信任;同时,纪检、监察
    及检察机关对实名举报案件未能及时调查、反馈,也降低了众实名举报的热情。
    二、匿名举报的弊端
    匿名举报作为众实施民主监督和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的一种方式,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存在着不少弊端:
    (一)不利于案件调查。大多数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往往比较抽象、简单,有些举报信只是把事情写了一半或一小部分,提供的线索不具体、不充分,办案人员不得不从其他途径再核实、收集材料,导致初查工作走弯路,甚至无从着手,贻误战机,致使案件难以深查细究。
    (二)引起重复、多头信访。不少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虽已作了调查处理,但由于是匿名举报,办案机关无法将处理情况向举报人反馈或作出解释、说明,常常引起再次举报,甚至越级举报。
    (三)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的匿名举报人缺乏责任感,甚至无中生有、恶意中伤,这既妨碍了正常的信访举报及办案机关的侦查工作,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采取相应对策,抑制匿名举报居高不下的现状
    (一)解决匿名举报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真正做到对举报人的有效保护。举报人是纪检、监察及检察机关反腐败的同盟军,举报人一般会被犯罪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打击
    报复举报人事件的屡屡发生,在严重挫伤众举报积极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纪检、监察及检察机关的权威。目前检察机关侦破的案件中,有70%的线索来源于举报。我国在宪法中虽然明确了公民举报的权利,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刑事诉讼法上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和高检院出台的政策性规定外,我国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关于举报人和证人保护的法律制度。目前,检察机关对举报人保护,更多的是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并造成举报人伤害、死亡等严重
后果涉嫌构成犯罪的情况,基本谈不上事前保护的问题。保护举报人,首先应提倡机制保护,要从机制、体制上进行完善,在机制建设上有所作为。2008年召开的检察机关举报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如何从源头上保护举报人,加强对举报人的事前、事中保护。?举报者是为了社会正义、为了反腐败,是有着时代良心的英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胡克惠说,要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唤起更多具有时代良心的举报者?。?善待时代良心就是要保护时代良心。? 我们应尽快把各部门现行保护举报人的规章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一部具有权威性和足够影响力的《举报法》。通过立法,把举报线索的受理、处理、以及受理举报部门的权利义务、举报人的权利义务及对举报人的保护奖励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宪法》和《刑法》中关于举报的内容更详
    细,更具可操作性,从而有效减少被举报受到的打击和伤害。
    篇二:匿名格式
    某单位领导被匿名举报了,举报的内容大概是,利用单位公款请客送礼,为自己谋取私利,
    利用手中权利私自提拔干部、私自调进自己的亲属等。上级纪委其谈话,询问了所举报的
    内容,然后将举报信交给了这位领导。因为,通常情况下,匿名举报信,上级部门是不会过
    多关注的,顶多是提醒一下被举报人平时注意罢了。 既然上级都没有过多关注,在一般人看来,这种事最好是不用外传了,采用不管不问的
    处理方式也许最好。因为这封举报信是用电脑打印的,所举报的内容从表面上看若影若现,
    但如果不是圈内人,这些似是而非的事一般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可万万没想到是,这位领导
    收到了这封匿名举报信后觉得自己是天大的冤枉,将单位知道内情的人逐个排查了一遍,但
    就是不敢确定举报人,于是,这位领导又先是分个别人谈话,开门见山地询问是不是举报
    了自己,这一招还是没有结果,于是又召集中层干部开会,将举报信拿到会上念与众人听,
    然后采取人人过关,一个一个地在会议上表态发言,并且将每个人表态的内容单独记录下来,
    最后签上名一起上交上级纪委。 这位领导的做法的确很聪明,无非是想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标榜自己清廉。告诉大家,
    举报的内容事实是如何如何的,举报的内容纯属子虚乌有的,即使有,也不是举报所说的那
    么回事。二是证明自己有人。你不是要举报我吗,这举报信最后不还是转到我手里来了吗?
    哼,举报,没用。三是杀一儆百警告。告诉大家一个信息,今后不允许举报了,举报没用,
    谁要举报,我让他没有好日子过。  其实,这位领导完全没有必要兴师动众,既然上级对匿名举报信没有继续追查,只是提
    醒你今后注意,那么你在今后注意不就行了?该公开的公开,该民主的民主,你又何必心虚呢,
    既然举报的内容不实,该说明的说明,该澄清的澄清不就完了吗,你这样一来不是越描越黑
    么?你的所作所为不是你圈内人,一般的部属谁会清楚。如果你是清廉的,公正的,民主的,
举报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