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
2、教学课题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2、学习掌握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知道几大部分的主要内容。 |
三、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以“走近,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脉络。 |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 |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每年的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国庆节 师: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出示【百度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9%FA%C6%B6%C7%EE%C2%E4%BA%F3+%CD%BC&in=15811&cl=2&lm=-1&pn=20&rn=1&di=18849797145&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9%FA%C6%B6%C7%EE%C2%E4%BA%F3%2C%C8%CB%C3%C7%D2%C2%C9%C0%F1%DC%F1%DA&in=30595&cl=2&lm=-1&pn=0&rn=1&di=7317024345&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 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开国大典》来体验当年的盛况。 板书课题:26、开国大典 理解题意。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字,这会是怎样的典礼?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深入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典礼开始前。 (1)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感受典礼开始前的场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百度图片】典礼开始前的场面 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AA%B9%FA%B4%F3%B5%E4%BF%AA%CA%BC%C7%B0%B5%C4%B3%A1%C3%E6+%CD%BC&in=31090&cl=2&lm=-1&pn=25&rn=1&di=249709176&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典礼+阅兵式。 (1)看视频,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百度视频】开国大典珍贵历史视频 v.ku6/show/UvL978lKQVKV4x0g.html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众游行 (4)观看阅兵式视频,体会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 【百度视频】开国大典阅兵珍贵视频 www.tudou/programs/view/F_l8RVDevG0/ a、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部队,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众看到国家的军队那样强大,战士那样的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b、“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出描写人民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6)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a、“排山倒海”什么意思?(力量强劲,声势浩大) b、体会“一齐”。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有人指挥吗?没有人指挥,但却做了相同的动作,这说明什么?一齐投向主席台,看谁?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激动、喜悦、热爱领袖) c、将“投向”与“朝着”或“看着”进行比较。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 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b、怎样理解“庄严”和“雄伟”?(用“庄严”和“雄伟”来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c、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了什么?(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正是这一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d、你知道这一宣告为什么能让三十万人如此激动,为什么能让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吗?(今天我们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终于在世界上有了我们的一席之地。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多不容易啊!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7)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8)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众游行。 (1)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2)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百度图片】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 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AA%B9%FA%B4%F3%B5%E4%CD%BC%C6%AC&in=23607&cl=2&lm=-1&pn=82&rn=1&di=49346776860&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出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a、“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指的是人民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表现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b、“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什么?(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解放了,摆脱了过去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c、出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1、这节课,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对典礼仪式的盛大场面感触颇深,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热爱共产党,热爱,热爱新中国) 2、自己喜欢的语句来品读。 |
六、教学反思 本节的首先是通过百度搜索,查到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图文并茂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更深一层的理解。为什么要阅兵《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 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了互联网学习价值。 |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学校: 姓名: 职称: 电话: : 通讯地址: 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