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政治课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要靠政治课的吸引力。那么,怎样焕发政治课的吸引力呢?
一、趣味导入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的导入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
二、悬念期待
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学到:“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有些学生不求甚解,为此,我设问:“劳动生产率愈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我在学生平时不感到
困惑的地方,提出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迫切想知道为什么。而我却不慌不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很想知道答案吧,但我不能马上告诉你们,你们不妨同桌之间先议论一下。”正是这一引人期待的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潮。
三、学生论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拼命赶进度,又不断“炒冷饭”,舍不得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又不讨好,学生学得苦且无趣,被动接受,“消化不良”。开设学生论坛,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完“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容后,有的同学结合家乡实际写出了《萝卜为何丰产不丰收》等小论文。许多时事问题也进入了学生视野,如有的学生写了《从日本扣押中国船长事件看来》《中国人的晒幸福现象》等小论文。一篇篇结合教材、关注现实、眼光独到、有理有据的小论文在课堂交流中精彩纷呈。有时候同学们还会就同一个论题,由于观点不同而碰出“火花”。在学生论坛中,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辩的欲望,表现自我的场所。也许学生的观点有偏颇,论证
怎样磨刀
有误差,但是学生学得自愿,学得主动,思维的独创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深受学生欢迎。
四、激发学生总结知识
我们在教完某课、某册教材或结束一阶段的学习之后,都要通过知识的内在纵横联系,将其要点进行脉络梳理,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应该尝试让学生动手去总结,这是一项较艰难的工作,当然得先调动好学生的情绪。比如教师可以说:“我相信同学们希望装入自己记忆囊中的知识是有条理的,那就动手整理知识吧,整理完后,我们来评比我们班哪位同学最善于整理。”一次知识的归纳就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它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培养“成就感”。学生在总结中摸索知识的内在规律,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持久地吸引学生学政治的注意力,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