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以斗鱼直播视频为例
香港理工大学王伊蕾冯德正"
怎么申请qq号摘要:纵观国内外关于女性身份建构的话语研究,绝大部分是基于语言语篇的分析,而对多模态语篇中身份建构的探讨寥寥无几。然而,在网络媒体时代,视觉图像与包含各种多模态符号的视频语篇越来越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与身份载体。以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视频为例,女主播身份是由话语、手势、动作、服饰、场景等多模态资源共同建构的。鉴于此,本文借助评价理论,提出将女性身份视为包括性格、能力、品德等维度的态度意义,并提出分析视频语篇中身份建构的多模态理论框架。基于该框架,我们对斗鱼直播平台的知名女主播的七个视频进行标注,归纳出其身份特征以及多模态资源的使用。本文一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女性身份的特征,另一方面为研究身份的多模态建构提供了理论框架。
关键词:女性身份;身份建构;多模态;网络直播;评价理论
Title:New Media and Multimodal Construction of Female Identities:The Case of DouYu Live Streaming
Abstract:In multimodal discourses such as live streaming services,vocal features?facial expressions,gestures and even clothing are all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constructing gender identities.Therefore,this study develops a systematic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multimodal construction of female identities on DouYu,a famous live streamingplatforminChina,andtoexplicatehowtheidealwomanhoodisconstructed
"作者简介:王伊蕾,博士生,主要从事多模态语篇分析与新媒体研究,:yi-lei.wang@connect, polyu.hk$冯德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语篇分析与语言教学,:will,feng @polyu.edu.hk$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by verbal and nonverbal resources.We propose the attributes of young women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personality,ability,morality and other dimensions of evaluative attributes.By analyzing7streaming videos of a popular chat girl on DouYu,the study provides new findings about women's identities in the new media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As an effort toward multimodal pragmatic analysis,it also demonstrates how our approach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omplex manifestation of identityinmultimodaldiscourse.
Key Words:female identity;identity construction;multimodality;live streaming; appraisaltheory
1引言
布兰尼在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要求女性文静贞洁、节俭孝顺,并在其生命的各个阶段服从于家庭中的男性成员(李东风,2015)。新中国成立以来冲国女性摆脱了“三从四德”的道德束缚,成为“半边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铁饭碗被打破,中国知识女性
进入原本男性专属的社会领域,在在多工作岗位成为男性强有力的竞争者(Chow" al.,2004)。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后现代转向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起源于西方语
境中的后女性主义思潮(Post-feminism)在中国越来越普遍(Hollows&Moseley, 2006;McRobbie,2009;Gill,2016)。学者们探讨了当代女性身份的“双重性”(McRobbie,2009:34):-方面,大众媒体展现出的女性形象仍倾向于家传统的方式邀请男性的注视;另一方面,后女性主义者关注“自我意识”与“视觉解放”(McRobbie, 2009:42)。索恩哈姆(Thornham,2010:65)指出,在后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冲国的前卫女性倡导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将个人选择、消费能力与专业技能等同于自由与权力。
沈银河图片
中国女性身份在过去几十年的复杂变化中成为为多领域的重要热点,但仍有力多
亟待探讨的问题。首先,中国女性身份的讨论一直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Gilbert, 1973;李胜,2014;李东风,2015)与民族主义(Chow et al.,2004;李银河,2005)的基础上,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却很少见(苗兴伟,2017)。关于西方后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下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如何影响中国现代年轻女性身份建构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其次,虽然网络直播中层出不穷的“问题主播形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张振卿,2018),但很少有学者能够深入考察女性在此新兴媒体行业中的身份建构。
外国语文研究:新媒体、新问题与新思考
第三,大多数关于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仅仅关注语言语篇(范红霞等,2015;苗兴伟,2017),而对多模态语篇中的身份建构鲜有涉及。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将斗鱼TV (DouYu)直播平台上的网络女主播身份分成包括性格、能力、品德等维度的态度意义,并建立分析直播视频语篇中身份建构的多模态理论框架。
2研究背景
2.1网络直播
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
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赵宇翔等,2012:68),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随着在线影音平台的兴起,作为UGC的一种新形式冲国的网络直播服务经历了爆炸式增长的历程,其影响已扩展到电子商务、娱乐等领域(曾一昕、何帆,2017)。与用传统方式上传的视频相比,网络直播最大的不同是观众可以透过弹幕留言与主播进行即时交流和互动,而主播则可根据观众的弹幕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以取悦观众(齐飞,2018)。同时,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视频内容不同(经由专业人士生产、经营),直播平台标榜自己的真实性(直接取消中间环节),打着“赋权'(empowerment)、“让普通人发声”的旗号,让大众直接面向大众发声(孟冰纯,2015)。
斗鱼TV作为中国知名网络直播平台之一,其直播内容一般可分为聊天、唱歌、舞蹈、电竞、动漫、美妆、美食等类型。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创建自己的“直播房间”已成为自我表达、建立社会关系、谋求生计等不可或缺的手段(Cover,2012;Solmaz,2014)。在斗鱼TV这一类网络直播平台上,大部分的全职女主播通过观众的“礼物”“打赏”与网站平台分成而获利,因此她们往往不满足于将自己的主播身份设置(俗称“人设”)限定在某一单个类型中,而是倾向于展示其多样性,通过同时建构歌手、舞者、美妆达人、游戏玩家等多种身份来进行自我包装与推广(齐飞,2018)。因此,斗鱼TV是探讨身份建构的理想体裁。
2.2身份建构与虚拟身份
我们的分析是建立在社会建构论的共识之上的卩认为身份不是静态、单一的结果,而是使用多种模式资源(如语言、服装和行为)不断建构的过程,具有流动性(fluidity)、非永久性(impermanence)、复杂性(complexity)和语境敏感性(context sensitivity)(Butler,1990;Giddens,1991;Ben w ell&Stokoe,2006;陈新仁,2013,2014;苗兴伟,张新成个人资料简介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2017)。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身份建构的讨论不是基于相对笼统的社会范畴,例如种族、性别、社会阶层,而是建立在不同的语境中。巴特勒(Butler,1990)强调身份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认为性别认同并不是关注我们是男性还是女性,而是我们如何表现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征。吉登斯(Giddens,1991)则将身份视为一个过程,视为一个人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他人关系做出的一系列“选择”(Jaworski& Coupland,2014)。
随着网络语篇的普及,“虚拟身份"(virtual identity)这一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福纳斯等(Fornas etal.,2002)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的身份具有潜在性、不真实性和象征性。本韦尔和斯多克(Benwell&Stokoe,2006:245)认为身份会因为虚拟这一层关系而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形态(complexion),因为互联网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身份的建构会呈现出更不稳定、更有表演力、更多变的状态,和“后现代的网络空间状态相关联”。比尔(Bell,2000:3)同样认为“我们可以扮演多
种不同的角,每次我们进入网络空间,玩转自己的多种身份,并不无尽的新配置重建自己”。这些针对“网络身份”的观点论述,其本质和社会建构主义所阐述的话语身份的主导观点一致,即均揭示了身份的建构并非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这些“选择”和“表演”出来的身份呈现为各种类型的话语或语篇,因此许多学者强调话语分析在身份建构中起到的核心作用(Sunderland&Litosseliti,2002;De Fina, 2011;苗兴伟,2017)。苗兴伟(2017:157)指出,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语言并不是被动地反映经验”,而是“以词汇语法为动力主动地建构各种范畴和关系”,因此通过批判话语分析,我们能够揭示话语中“含而不露的性别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性别歧视现象”(苗兴伟,2017:160)。基于这些概念,本文旨在探讨受到西方后女性主义思潮影响的网络女主播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如何“选择”并“表现”自己的主张,建构她们认为对网友独具吸引力的理想女性身份。
新少林寺演员
3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在网络直播视频中,女主播通过话语、手势、动作、服饰、场景等资源建构复杂的身份。因此,阐释其身份建构的框架需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是什么身份”与“身份是如何建构的”。首先,我们基于马丁和怀特(Martin&White,2005)评价理论框架中的态度系统,将身份看成不同种类的态度意义(如善良、聪明等)。我们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标注视频中女主播的身份并将其分类。我们将在第4节中分析斗鱼平
台上高人气主播冯提莫的身份特征。其次,我们基于冯(Feng,2016)的研究,提出用于阐释网络直播中女性身份多模态建构的理论框架(如图3-1所示)。该框架最主要的特征是将身份建
外国语文研究:新媒体、新问题与新思考
构分为通过评价性语言和通过视频设计两种方式。评价性语言是指网络女主播通过自己的音频话语建构身份,包括显性评价话语与隐性评价话语。显性评价主要通过态度词汇实现,如“善良”“可爱”“专业”“个性”“性感”“幽默”“搞笑”等;同时,显性评价也可以由隐喻实现(Feng,2016),例如以“像小蜜蜂一样工作”表达勤劳、以“像一本活字典”表示知识渊博、以“像一只老狐狸”表示狡猾等。这些隐喻表达通常具有约定俗成的评价意义,可以像态度词汇一样直接建构某一身份特征。显性评价是说话者明确“宣告”的身份,说话者具有最大的态度责任(attitudinal commitment,Martin,2008)。周秉昆结局
—评评性语言一
'音频话语&隐性评价&&身份建构---&
&角设计
&视频设计一&
'视频图像L直播设计
态度词汇
隐喻表达
叙述引发态度的事实叙述态度驱动的行为动作过程
"&分析过程
『弹幕互动
"&网女打赏
图3-1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与显性评价的主观性不同,隐性评价具有更高的客观性。隐性评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叙述引发态度的事实,例如“我们每周到敬老院做义工”可以建构善良的品质,“他工作一年就自己买了房子”可以显示其能力。在直播视频中,为了表现自己的专业性,一些主播会有意无意插入一系列的音乐术语,如“声音辨识度”“气息控制”“音准”等,表明自己的专业身份。二是通过某种身份特征驱动的言语行为,通常由指令类或承诺类言语行为实现。例如“我们永远跟着主旋律走”与“我们要多唱红歌,宣扬正能量”是由“爱国”这一态度驱动的言语行为,可以建构爱国、正能量等身份特征。与显性评价相比,
说话者在这两种隐性评价中态度责任相对较小,因为其只是陈述事实或实施言语行为,目勺是引发观众推断出其想表达的身份特征。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隐性评价在我们收集的数据中占据很大比例,因为此类看似无意的表达能够使主播避免“自夸式”的身份建构。
在视频设计资源中,我们区分角设计与直播设计两类。角设计包括主播在直播视频中的动作过程与分析过程(Kress&van Leeuwen,2006)。动作过程是指主人公在表演中的表情、动作、舞步等,也包括户外直播中主播主动与认识自己的路人打招呼、拍照留念等行为。这些动作行为是建构主播可爱(如做鬼脸)、幽默(如尬舞)、专业(如演唱)等身份特征的主要资源。分析过程是指主人公的外貌、发型、服饰、首饰等,像及属于主播的其他物品。这些具体的外部特征可以建构主播抽象的女性身份特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