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古迹解说词
山西名胜古迹介绍之杏花村:地址: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 


  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 

  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 

  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县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
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 

  现在,酒乡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 

蒙顶山风景名胜区宣传片解说词

雅安蒙顶山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名山县境内,紧傍成雅高速公路和318线国道,东距成都121公里,西距雅安15公里。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通过国家旅游局检查验收为国家AAA16号线地铁线路图级风景名胜区。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上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峨眉山是普贤菩萨在那里设立道场而成为一座佛山,青城山因张天师在那里修道而成为一座道山。蒙顶山则因女娲在此补天,夏禹治水在此祭天,茶神吴理真在此种茶而
成为一座神山。三座名山各具特,三足鼎立,组成了驰名天下的蜀中三座名山。在蜀中三大名山中,蒙顶山的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我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禹贡》有载:蔡蒙旅平,和夷底绩。这里蔡蒙之,即指蒙顶山。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茶神、女娲神、大禹神的信仰。而此时道教还没产生,佛教也没传入中国。因此,即使是峨眉山、青城山成为文化名山的历史也要比蒙顶山晚几百年。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顶天下雅。这蒙顶山的字如何得来?待我慢慢为你讲来:


山之雅,一在于秀。蒙顶满山拥翠,爽心悦目,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5%,植物树种有58373种,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千年银杏,五星树,八人会抱的红豆杉,千年的野生古茶树,以及婀娜多姿的红杜鹃,红白玉兰,七心茶花……办公室风水知识这里面,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学名灰树花)、仙果(无胚白果)、仙笋(方竹笋)最为独特。每逢初春时节,
万物复苏,争相吐蕊,山里景美不胜收。蒙顶三十八峰,各具秀姿。环列山巅的上清、甘露、玉女、灵泉、菱角五峰,如五峰参差比,真是一朵莲。站在高高的五峰顶上,东观峨眉山、瓦屋山,西看贡嘎山、夹金山,北览西岭雪山、天台山,一山览六山,此情此景非它山可比。故世人有蒙顶旷览绝天下之说。今在智炬寺前一石座上还留下清代文人黄云鹤写的旷览二字。蒙顶山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夏天云烟飘渺,蓊郁清景;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火树银花,瑶峰绝壑。春香、夏凉、秋览、冬雪,各领春夏秋冬四季之佳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顶堪比更添幽


山之雅,二在于古。蒙顶山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而且保留完好。为人瞩目的有七株甘露种,五峰碧云芽的皇茶园遗址,乳滴倾听久,还防动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盘根转,风雷入地含的石笋,盘龙翩翩起舞,分颉有遗篇的盘龙亭,云来钟杆湿,僧定古楼空的永兴寺,不知何年代,骓在白云巅的天盖寺。还有自唐至清分工管种茶、采茶、制茶;评茶的庙宇千佛寺、静居庵、智炬寺、永兴寺。阴阳石麒麟,蒙顶山全石牌坊,工艺精湛,令人稀奇。还有近代作品大禹像,蒙茶仙姑,皇茶石虎,因造型厚动,位置迁宜,
也添雅议。


山之雅,三在于高。蒙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声名远播,高雅独特的茶文化,享有蒙顶名茶扬天下之说。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早年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顶山腰药农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山载培训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手植七株,高不盈尺,不生不长,不死不灭,迥异于寻常至今而春生秋枯,后人称为仙茶,也就是现在的皇茶园《中国茶经》(陆宗懋主编)就有详细的记载。蒙顶仙茶不断,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引为皇帝祭天祀祖的专用品,一直沿袭至清末(1911),历经1146年从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痛除疾的神奇之物。五代毛文锡的《茶谱》便传为服一两能祛宿疾,二两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服四两为地仙矣。这未免传得过于神奇,但蒙顶茶的保健价值,确实是得到科学证明的,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证明:常喝蒙顶绿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在新世纪之初,蒙顶山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原产地地域保护产品,这更为蒙顶山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蒙顶的雅,融入风景,凝于品味,但久闻不如一见。现在请允许我取道禹王宫,参观茶史博物馆,登天梯上天盖寺。我将依次向大家介绍沿途景点。
刘芷薇

天梯。从我们踏上天梯的第一步开始,我们便正式进入蒙顶山风景区了。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古时,每至阳春三月,县官带领僚属各僧人,亦沿此道上山,采摘贡茶。天梯从禹王宫至天盖寺正殿前有石梯1436阶,落差240米。故自古有2021年第14号台风灿都上山高不极,云梯可到天之说。眼前的天梯置身于山顶悬垂飘渺的云雾之中,登山石级盘旋飞,有道江泉珠戛玉。在天睛的时候,登天梯向南俯视,茶畦杉径,座座山峰像只只凤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阳中,披着霞光跃跃欲飞。这就是蒙顶山特有丹凤朝阳胜景。向西鸟瞰,巍巍周公山下温泉尽收眼底,浪漫之都雅安城楼林立,青衣江更象一条玉带,飘逸萦绕。金鸡关以东九道山脊如九条巨龙矫首腾飞,向青衣江扑去,这便是世人常说的九龙过江



天盖寺。登完古道天梯,便置身于蒙顶山五峰之下的天盖寺。因史载:蒙顶山雨偏多,俗称漏天。故以漏天之盖而得名。寺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建,占地8000平方米,寺周12株银杏参天蔽日。该银杏据传为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亲手所植始植14株,唯有一颗王(雄树)在七十年代因雷击而亡,另有一株后(雌树)也在伟人去世当晚向东方拔地而起,至今仍是蒙顶山一大迷解。1996——1997年银杏树通过科学手段人工授粉,所产果实圆而无胚,且腰挂绦带,被奉为玉带空心果,在古时,人们赞曰仙果


从玉女峰府视下来,十二株银杏苍秀勃郁,犹如一只强劲有力的关爱之手将天盖寺这个婴儿揽在怀中,安静慈祥。逢春至秋,置身天盖寺品山、品茶、品文化,不实为蒙顶山最佳去处。天盖寺前始刻于大清雍正元年的天下大蒙山碑记出自于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是蒙顶山茶文化的有力证明。1978年冬,中国茶史专家陈木缘教授受国家委托,组织十余人的专家队伍,到全国各茶区进行考察,为撰与《中国茶叶通史》搜集材料,到蒙
顶山实地考察时,他看到有关蒙顶山人工种茶的史料,尤其是天下大蒙山碑文时,兴奋地说:我走遍了各省名茶区,从未见到有时间、地点、有名有姓的记载。后来他在《茶业通史》中写道:手游怎么推广蒙顶山有我国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样较为严密的说法为蒙顶山确立其茶文化发源地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天盖寺主殿茶神殿中间为时代建筑古柱大殿。西汉药农吴理真在此结庐种植仙茶。故正殿塑吴理真全身坐像,右塑茶圣陆羽,左塑宋朝雅州(今雅安)知府雷简夫。殿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游人至此,休憩品茗,听茶文化介绍,赏蒙顶千年活化石——“龙行十八式茶技,吃茶膳,购名茶,潇潇洒洒,清清闲闲。


阴阳石麒麟。跨出茶神殿,走过人间仙境洞门,漫步幽径,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甘露灵泉院时选蒙顶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麟,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晴雨皆同,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终
年湿润,而麒麟却始终干燥,为蒙顶之一大奇观。在麒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座三开门布局的石牌坊,驻足细看右过有一飘甘露四字,字上方有双狮戏球,浮雕始终为干,左也有龙聚雾蒙字的上方有双凤互朝浮雕常年为湿,而中间门上方则有西来法沫四字,字的上方龙凤浮雕也是常年为湿。据传,右门为历代采茶僧人必经之道,而左门为宫女侍从之路,而中间则为历代钦差检贡必走之径。一座牌坊精雕细琢,无不显示出古人建筑水准的高超,一座牌坊它无不展示出中国古代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倪妮一晚8次是真的


古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之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侧立有古蒙泉蒙泉两碑,均刻于清朝。井后石壁上斗大的甘露二字苍劲有力。此井有盖,形如盘龙,据《雅州府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日旱不涸,后人盖之以石。游者虔礼,揭石取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游人至此,常有揭盖而天下雨的佐证。在过去年代,历来逢旱时,古蒙泉是虔诚的人们祭祀天神求雨必到之处。



皇茶园。继续前行,过彩龙照壁,神秘的皇茶园映入眼帘,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于此,高不盈尺,不生不长,不死不灭,自唐到清,每岁于园中采茶360叶(注:象征中国阴历的360天)为正贡,作皇室祭祀太庙之物。此园始建于唐朝,宋孝宗淳熙一年(公元1180年)正式命名。园的正面大门前有刻有二十四座弥勒佛(象征中国阴历的24个节气)的精美砂岩香炉,(香炉部份受损)为历代采摘贡茶、烧香祭茶所用。园后有石虎巡山护茶图像,体现了皇茶的尊严性。蒙顶山皇茶园是我们游览蒙顶山重要景点之一,体现悠久深厚的茶文化。


蒙茶仙姑。1985年名山县文化局根据记载蒙茶仙姑和吴理真的爱情故事,选用汉白玉将蒙茶仙姑的塑像塑在了蒙顶山的最高峰,塑像高5.3米,其雕刻手法和艺术特点通过仙姑的从头脚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最鼎胜的三个朝代女性特点:汉代的头式、唐朝的服饰,现代人的线条和身段。蒙顶山多雾,神话传说当年蒙茶仙姑和吴理真结为夫妻。因蒙茶仙姑为河神之女,吴理真为凡人,人神结合触犯天规,河神强行收回了蒙茶仙姑,蒙茶仙姑临空去
时抛下了身上穿的白纱巾,化成了蒙顶山的浩渺烟云。千载美赞万断,一尊玉魄永存有媒体记者这样感叹:即使站在川藏线上看蒙顶,蒙顶山也犹如一位披着婚沙的朦胧少女在翩翩起舞。我们现在站在蒙茶仙姑脚下,所处的位置即为蒙顶最高峰,海拔1456米,这里近可腑碧峰峡,远可眺贡嘎山。


甘露石室。又名蒙顶石殿,当我们欣赏完仙姑的风姿后,转过身,即可看到甘露石室。石门、石柱、石室、石梁,为双檐斜山式全石结构建筑,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特。相传此屋为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也是神话传说当年吴理真和蒙茶仙姑结庐处,历经历史沧桑,此室仍然保存完好。


红军纪念馆。人们常说,要知工作苦不苦,看看红军二万五,欲知生活累不累,看看红军老前辈。座落于蒙顶之巅的红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11月进入名山县的活动史实,除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石刻标语与实物。馆内尚存有红
四方面军217团所挖的战壕,工作遗址。馆周围有、徐向前、张爱萍、、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驻足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四周林林苍翠,遥想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禅惠之庐。世人云:旅游蒙顶山不登后山等于白攀,当我们步入后山时,顿感世外桃源意境。薄雾翩翩,山泉潺潺,藤萦慢绕、鸟鸣山涧。座落于后山的禅惠之庐正体现了深山古寺的韵味。该庐是宋朝佛学界一代宗师禅惠结庐修行,著书立说之处。是禅慧大师创建蒙顶山派龙行十八式茶技的场所。游人至此,驻足烧香,春闻香、夏体凉、秋览胜、冬赏雪,游趣倍增,好不遐意。


蒙顶山文物古迹甚多,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永兴寺。该寺地处蒙顶山西山麓,相传三国时,天竺僧空定大师来华,见蜀蒙顶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有大乘气象,结庐于此,有
梵音远播三千界,各随其心而深解之意,是为建寺之始。大梵音院历经晋、隋三百载风雨,有五台道宗禅师发宏愿重建名龙泉院取蒙顶山龙脉之意。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佛教衰弱,待赵宋立,天下一统,佛法再兴。西域不动大师来蜀(台湾佛教界大师考证,不动禅师乃天竺人)佳锡蒙顶山。此庙易名龙泉院。不动禅师悲心广大,集显宗经典及瑜伽诸部而成《蒙山施食仪规》。此仪规留传至今,凡大乘佛教在大陆、台湾及东南亚等国,佛教徒晚课作仪规。以超渡孤魂野鬼。其智其愿,其悲甚行,如甘露之天上妙药,普渡众生,而获甘露祖师之称。清初,有僧照恩出于儒门,因佛典有续禅灯于不坠,永兴兴永遐昌之句,更名为永兴寺。此僧因出儒门,胸怀慈悲,兴办义学,教贫家子弟,名声远播,后二百年义学成为定制。代代举办,至民国三十年止。蒙顶佛经传天下绝非虚传。现在的永兴寺,山门右雕有九龙盘绕图案。该寺大殿石楼3间两阁12米,为全石结构建筑,该殿有一种现象令人叹为观止,那就是从不结蜘蛛网,也异常清静,就连两米多高的佛像身上也滴尘不染。寺内文人雅士留下众多笔墨,是永兴寺一大瑰宝。逢佛教节日,善男信女纷涌而至,永兴寺至今仍香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