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语言文明
语言文明,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文明,或关于语言的文明。这个概念有两点:其一,它指的是一种文明,其二,这种文明是语言的或关于语言的。
“文明”一词我国古代就已出现。《易经乾文言》中就有“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用以表示社会的进步状态。在西方,“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tas”,意指有组织的、有秩序的,也是表示社会的进步状态。后世,“文明”逐渐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它与野蛮和蒙昧相对立。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文明应该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生活领域所创造的先进成果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所达到的进步状态。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语言文明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明语言或文明言语及礼貌语言。语言文明不仅是人类所取得的一种进步成就,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语言文明中包含了一种对于人类语言文字生活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判断。因此,文明语言或文明言语、礼貌语言,毫无疑问是语言文明的组成部分。不文明的语言或言语,如脏话、粗话、假话、自然也不能算作语言文明的成份。
此外,“文明”常常和“文化”通用。因此,有必要澄清“语言文明”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别。“语言文明”不等同于“语言文化”。正如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所说:“文化”一词有时和“文明”混用,我们最好把它们区
分一下,“文明”一词不妨用来专指较进步的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方面。[1]因此,语言文明也应该是指语言文化中的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成分。“他妈的”、“土老冒儿”等脏话,以及其它粗话、黑话、隐语等不健康的言语,可以说是汉语文化中不良的一个方面,但不能说是汉语语言文明的一个方面。正确区分上述概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语言文明的认识。
二、语言文明的特点
语言文明既有人类文明的共性,也有区别于人类其它文明的特点。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语言性。语言文明是人类在语言或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成就,而不是在其它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成就。因此,可以说语言性是语言文明的首要特点。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体系中的积极、健康、有效的成分是语言文明的组成部分,人类的言语行为以及由此而生成的言语作品中的积极、健康成分和人类的言语素养、言语环境等,也都应该是语言文明的构成成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因此,文字以及其记录的言语作品中的积极、健康成分,也是语言文明的一部分。第二,进步性。如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语言文字现象都可归入语言文明范畴之下。既然称之为“文明”,自然应该是进步的或先进的。因此,对语言文明现象与非语言文明现象的判断,除语言性之外,还要看其进步性。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的语言文明也在不断进化发展中。语言文明的进步性和先进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相对的。例如,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一部分。它在当时具有文明的合理性,是进步的。但在现代汉语文明中,古汉语的许多成份则失去了其作为语言文明成分的资格。因此,对语言文明
的进步性要辩证地分析。
第三,社会性。语言文明不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一种社会整体现象。语言文明的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语言文明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是以社会为载体的,离开了人类社会,语言文明将无从谈起。其二,语言文明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语言文明的形成、承继和发展,都需要一个社会化过程。语言文字系统和言语行为文明规范的确立、维护,全民言语素质的提高,良好的言语环境的建立、维护和改善,都需要长久的累积。语言文明是社会的,但不等于说,语言文明与个体言语行为无关。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语言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语言文明都是离不开个体的。正是社会中个体间的互动,促进了语言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民族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也都有各自的语言文明。语言及言语行为内容、方式及原则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各民族语言文明的民族特。此外,由于各个民
族的文化不同,他们对语言文明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说,语言文明都是以各民族的语言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的。我国的语言文明是在汉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建立并发展的,是以汉民族为言语行为主体,以汉语言文字体系为载体的,它带有我们民族的特点。今天,我们来探讨语言文明和语言文明建设,也要以此为基础。
第五,时代性。语言文明也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不一样,语言文明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程度、要求和现代语言文明的程度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之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语言文明的状况和要求也不一样。建国初期,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后,整个国家结束了分裂割剧状态,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当时由于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散状况,语言文明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整个民族的共同语需要进一步确立,文字亟待整理,口语和书面语规范等言语交际秩序比较混乱。更重要的是国民言语素质参差不一,传统的封建教育下形成的国民言语素质和新式教育下形成的国民言语素质差距较大。新形势下的言语环境也在整顿和建立中。这些构成了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我国语言文明及其建设的格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语言文明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对语言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国民言语交际秩序的完善性、科学性,国民言语行为的质量及言语素养水平,以及公众言语环境的文明程度,都有待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需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语言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制订出既合乎语言规律和言语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文明建设规划,以促进我国语言文明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文明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充分把握上述五个特点,对于我们对语言文明性质的阐释,以及对其进行具体时空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性、进步性,将有助于我们区分和鉴别语言文明现象和非语言文明现象;社会性,会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文明及其建设中社会体和个人的不同作用。而我们对具体领域内的语言文明的研究,则离不开其民族性和时代性。
三、语言文明的构成
语言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语言文明不仅存在,而且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构成。语言文明是有结构层次的,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特定的语言文字系统、言语交际规则、秩序和言语行为,而且包括具有特定素养的言语交际主体和社会言语环境。
第一,规范、健康、纯洁而有效的语言文字系统。人类的语言文字生活是极其广阔而又丰富多彩的,它几乎关涉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作为这一生活基础的语言文字体系却是极其有限的。它构成了人类语言文字生活的重要媒介,也同时构成了人类语言文明的基础。但并
不是人类语言文字体系中的所有成份都会成为文明的因素。我们认为它只少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性:规范、健康、纯洁、有效。首先要规范,即在各种语言变体中确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以保证言语交际健康有效地进行。具体语言内部有多种变体成份,如地域变体(方言)、历史变体(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存在方式变体(口语、书面语)以及外来语和其它社会变体形式。这些变体形式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手段,提高表现力,具有积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变体形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汉语有许多历史变体成份和地域方言变体成份,这些变体中的有些成份已被民族共同语所吸收。但也有许多变体成份被滥用到普通话中,这就破坏了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性,会形成交际障碍,如方言、古汉语词语以及繁体字等。因此,语言文明需要有规范的语言文字体系。其次要健康,即保持语言文字成份的积极性、健康
性。语言中的许多成份是有悖于社会道德和审美要求的,如构成脏话、黑话、隐语的某些词语以及带有性别歧视和行业歧视的词语。这些成份进入话语具有消极作用,不应保留或提倡,不属于语言文明的范围。因此,文明的语言文字体系应该是积极健康的。此外,各种语言文明还应保持其语言文字体系的纯洁性,适当控制外来语的数量和范围,以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语言文字体系规范、健康和纯洁,并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为了健康而健康,为了纯洁而纯洁,它们的共同前提是保持语言文字的有效性,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其自身的生命力。上述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文明,需要保持语言文字体系的规范、健康和纯洁。而言语交际又需要语言体系内部存在一些必要的变体。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符合语言规律的。规范、健康、纯洁并不是消除所有变体,而变体的存在是以前者为基础的。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成份的不断产生和旧成分的不断消亡,是语言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一个社会语言文明的程度,也正在于在遵守语言规律的前提下,不断保持语言文字体系的规范性、健康性、纯洁性。在不断产生的语言成分中,吸收和保留那些积极、健康的有效成分,淘汰那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成分,保持语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科学、合理的言语交际秩序。语言文明不仅需要规范、健康、纯洁、有效的语言文字体系,同时还需要有统帅整个社会公众言语行为的科学而合理的言语交际秩序,以保证整个社会公众言语行为在科学合理的轨道上运作。所谓言语交际秩序,即社会生活中公众约定和建立的言语交际(或语言运用)的一系列规则、规定和政策法规以及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运行体制。它既包括政府有关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法
令、法规,也包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社会公众所共同约定遵守的原则,如我国所制定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以及汉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的原则。言语交际秩序在宏观上规定了人们言语交际行为的方式、方法和时空范围,以及言语交际的内容和形式。如我国推广普通话、使用简化字的语言文字政策,就在宏观上规定了国民言语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规范。此外,各个语用领域中言语的内容、方式等也都有一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则。言语交际秩序中既有硬性的国家政策、法令,也有属于言语规律方面的弹性原则方法,还有属于意识层面的言语道德。言语交际秩序在语言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标示了一个社会语言文明的程度。对一个社会言语交际秩序文明程度的判定,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要看它与语言规律和言语交际规律的切合程度,即它的科学性。二是看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切合度。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较高的全民言语行为质量。语言文字体系的规范、健康、纯洁和有效,言语交际秩序的科学、合理,并不足以保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民族言语文明的程度。这些最终还要落实到整个社会全民的言语行为上。只有全民的言语行为完全遵守并维护了语言文字体系的规范性、健康性、纯洁性和有效性,同时在科学、合理的言语交际秩序轨道上运作,语言文明
才具备了客观现实性。反之,语言文明将是空洞的、不现实的。对一个社会语言文明程度的测定,不仅要看其语言文字体系的规范性、健康性、纯洁性和有效性以及其言语交际秩序的科学性、合理性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公民言语行为的质量如何。虽然,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规范、健康、纯洁
而有效的语言文字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言语交际秩序,固然为公众的言语行为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最佳途径,对保证公众的言语行为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这不等于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各种因素会改变两者的统一性。我国语言文明建设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和相关方面一直致力于我国语言文明的建设,政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努力研究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字体系的结构和运用规律,为我国公众提供了相对规范、健康、纯洁、有效的汉语言文字体系和较为科学、合理的言语交际秩序。这是符合语言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它在一段时间内对提高汉民族的言语行为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的语言文明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种文明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社会公众言语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失控以至混乱,一些社会体和个人公然违反社会的言语交际秩序,损害了汉语言文字体系的规范、健康、纯洁和有效。公众言语交际中方言与普通话混杂、繁体字与简体字并行,以及格调低下、内容庸俗的广告和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悖于语言文明的。因此,公众言语行为的文明程度,构成了整个社会语言文明程度的重要参数。
言语行为质量的测定要考虑四个方面:首先是看其言语形式是否规范,即是否遵守汉语语言文字的结构规范并维护其基本单位的固有形式和意义,是否符合健康、纯洁和有效的原则。其次是看其是否遵守言语交际规律和言语交际秩序。第三,要看言语行为的内容、方式、方法,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和社会审美要求,是否健康、积极。第四,要看言语行为是否积极、有效,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社会合作、进步。上述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是统一的。
第四,较高的全民言语素养。生活中,许多人话说得好听、得体,文章写得漂亮,听众、读者都满意,我们说他言语素养高。反之,有的人说话词不达意,写文章文理不通,或者低级庸俗,我们就说他言语素养差。所谓言语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言语素质和修养。言语素养是我们衡量一个人言语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一个人言语行为的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言语行为的文明程度。言语素养既包括言语主体的语言文字知识,也包括其对言语规律、言语秩序的掌握程度,还包括其根据语境组建话语的言语能力和言语道德水平。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公众言语素养,则是指整个国家和民族社会的成员上述诸方面的综合水平。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其国民素质的高低。那么,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语言文明程度则取决于其国民和社会成员的整体言语素养水平。国民的言语素养越高,应该说其语言文明程度就会越高。反之,则会越低。现实中,许多不文明的言语行为,多是由言语行为主体的言语素养造成的。例如:
①昨天晚上我看到电视上有一个罪犯被杀害了。
②记者:听说你要退役,是真的吗?
运动员:是想退役。
记者:为什么?
运动员:我现在年纪已经太大了。
记者:可是你才仅仅十七岁! 运动员:不,我已经十九岁了。
显然,上面两例中“杀害”、“年纪”两个词用得不恰当,这是由于说话者没有完全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属于语言知识水平差。至于有的商家、企业用“二房佳酿”、“泡妞”和“帝皇夜总会”,分别作为他们生产的酒、儿童食品和歌舞厅的名称,则是这些商家、企业不懂言语规律,不遵守社会言语行为秩序的表现。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使他们的产品和歌舞厅赢得更多的顾客,而是他们不懂的话语的效果不决定于说话者个人,而是取决言语环境(主要是听读者),这样一条言语规律。“二房佳酿”中的“二房”,使公众联想到的不仅是“两间房子”,还有“小老婆”、“妾”;“泡妞”让消费联想到的不是食品的美味,而是低级趣味;同样,“帝皇夜总会”让人体味到的,既不是有帝王、皇帝光顾的娱乐场所,也不是帝王、皇帝家的气派和豪华,当然更不会是帝皇家的歌舞厅,相反,恐怕是有名无实和旧上海的“夜总会”。正因为这些商家不懂得消费者不仅消费商标、牌名中的商业信息,而且消费商标、牌名等话语中所体现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即话语要与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相适应这样的言语规律,所以,他们的言语行为也就失去了文明的保证。由此可见,国民的言语素养在社会语言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良好的言语环境。语言文明不可能建立在乌托邦之上。它必然根植于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可想象一个凶杀、等犯罪现象充斥,贫穷落后而国民素质低下的社会,会建立起高度的语言文明;同样,一个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中,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文明,也是不可想象的。语言文明的程度与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文明程度是互为依存的。失去了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语言文明将失去
其存在的根基。首先,文明先进的社会环境能为公众的言语修养提供物质和精神基础。试想,在一个物质水平极高的社会中,谁还会为一个街头小店挂上“帝豪酒家”的牌子,以彰其虚妄好利之心呢?其次,文明先进的社会环境会为公众的言语行为提供良好的道德和审美基础。在一个公正、民主、平等的社会中,售货员出口伤人、公务员装腔作势的现象是不可想象的。第三,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会为公众的言语行为秩序,为公众言语交际行为提供积极健康的动机、内容、方式和途径。因此,良好的社会言语环境也是语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用语有哪些词语上述语言文明的五个基本方面,涉及了语言文字体系、言语交际秩序、言语行为、言语素养和言语环境。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统一的。微观上,言语行为主体,以一定的言语素养为基础,根据一定的言语环境,选择语言文字符号,实施一定的言语行为,构成一定的话语。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宏观上,规范、健康、纯洁、有效的语言文字体系为整个社会公众的言语行为文明提供了语言文字基础,科学合理的言语交际秩序为全民言语行为提供了有效的规则系统。而较高的全民言语素养,则为全民的言语行为提供了主观保证。良好的社会言语环境则为全民的言语行为文明提供了客观基础。因此,上述因素都是语言文明的有机成分,他们构成了语言文明的有机系统。但上述因素在语言文明中的作用又是不同的。规范、健康、纯洁而有效的语言文字体系,科学、合理的言语交际秩序和良好的言语环境,都是语言文明的基础,高质量的言语行为是语言文明的表现形式,而较高的全民言语素养才是语言文明的关键。因此,搞清楚语言文明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具体作用,对于我们分析具体的语言文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明是语言文明建设的核心,搞清楚什么是语言文明,对语言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