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任务
文山丘北吴老师
一、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本课程入门学习要求)
1. 浏览本课程各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并简要介绍。
《现代汉语专题》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升本科)“现代汉语专题”课程编写的主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学现代汉语课程教师的参考教材,语言爱好者、自考现代汉语谍程亦可参考。《现代汉语专题》在专科现代汉语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提升,结合现代汉语自身的发展,介绍国家语言文字新政策、当前语言研究的热点以及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力图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注意描写语言运用的规律,主要是辨识异同、区别正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现代汉语专题》内容表现形式新颖,将教学内容与导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成人教育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内容编排为:
第一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
第一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介绍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内容
二、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关问题
一、同家通用语言——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方言
三、《汉语拼音方案》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普通话语音系统
一、普通话语音系统简介
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三、语音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方音辨正
一、声母辨正
二、韵母辨正
三、声调辨正
四、方音辨正巾的误区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政策依据
二、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难点
第三章 语汇
第一节 语素问题研究
一、语素的性质
二、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
三、语素的识别
四、语素的分类
第二节 合成词研究
一、单纯词和合成词
二、合成词发展的原因
三、合成词和短语的区别
四、合成词的构词法类型
五、合成词的造词法类型
六、合成词的理据分析
第三节 汉语语汇与汉文化
一、汉语语汇与汉文化的关系
二、称谓语
三、敬辞和谦辞
四、象征词语
五、地名
第四节 语汇的运用
一、语汇的规范
二、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的运用
三、同义词的运用
四、熟语的运用
五、词语的活用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词类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三、实词及其运用
四、虚词及其运用
五、词的兼类和活用
第二节 短语
一、短语的性质
二、短语的结构类别
三、短语的层次分析
四、短语的外部功能
第三节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一、什么是句子
二、句类和句型
三、动词性谓语句
四、复句及其分析
第四节 句子的意义
一、句子的表意凶素
二、句子成分的语义指向
三、陈述句的表达重点
四、疑问句的焦点
第五节 常见的语病
一、词性误用
二、搭配不当
三、主语或谓语残缺
四、语序安排不当
五、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六、句子的歧义
第五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
一、现行汉字的形体结构单位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结构方式
三、现行汉字的构字方式
第二节 汉字的现代化
一、汉字的简化
文明用语有哪些词语二、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节 汉字文化
一、汉字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二、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
第六章 网络语言
第一节 网络语言及其形成原因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网络词语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的语体特点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
一、网络词语使用范围的变化
二、语言自调节功能在促进网络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
满分:5 分
2. 本课程的六个专题,你对哪个专题最感兴趣?对哪个专题最不感兴趣?谈谈原因。
本课程的六个专题,我对第六章网络语言最感兴趣,因为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个性化,个性化的语言是青少年网络环境下交流与表达的标志;信息表述方式的全息化、符号化是网络语言的独特之处;词汇的时尚化,是网络语言生活化的写照。时尚、简洁,鲜明,注重借鉴学习与吸收,不断丰富汉语词汇,网络环境下表达与交流的广泛性,更能体现语文新课改的精神。所以我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较为感兴趣。对第四章语法不太感兴趣,虽然很重要,但较为枯燥,难懂。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问答题)
1. 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满分:6 分
2. 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答: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
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因其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各个方言中最具有优势,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北方方言在众多方言中的优势地位:
第一, 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
第二, 第二,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
第三, 北方话具有广泛的众基础。
第四, 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
第五, 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
满分:6 分
3.“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 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应当促进现代汉语按照其内部发展规律健康地发展,它应当肯定并推行现代汉语中那些正确的、有生命力的,能促使现代汉语更加精密化、准确化、更富有表现力。促使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交际得很好。为此,普通话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不应仅仅局限于这个规范,为规范而规范。而应当依据语言的客观事实,以动态的语法规范来审视语言事实,从“最大限度地便于人们交际”出发,加强对潜在语言的预测和跟踪,从规范“语法”的观念转变到规范使用汉语人的思维、认知上来。毕竟,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实践性的工作。 |
满分:6 分
4.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差异?简要分析。
答:相同点:①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②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
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③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不同点:①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上的差异形成的,所以从语言的分布看,方言处于某一种语言的某个平面区域,可以在
地图上标出某种地域方言通行的地域,而社会方言的形成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有关,每个人的社会背景反映在语言的应用上,就会形成语
言特,而这些特的共性就形成了社会方言。
②使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属于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交际使用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就不具备全民性,只属于某个特定的阶
层使用。这是因为社会方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使用上也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制约的缘故。因此社会方言又有跨越地域方言、超越地域方言
的特性。
③内部差异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有一套
独立的语音体系。
④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随着发展,其影响扩大,那么其中有些词语可能进入
共同语词汇系统,但它无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语言。
满分:6 分
5. 如何认识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答:1、首先要认识到的是方言不是单只北方的方言,还要包括南方方言。
2、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是一种通用语,它跟地方方言的关系就像是英语跟其他国家语言的关系一样。英语只是促进交流,减少民族隔阂的工具,普通话也是。
3、虽然说都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但是普通话跟方言之间没有什么十分必然的联系(除了北方方言外)。普通话的历史很短连500年都不到,形成于清朝,是满族语碰撞汉语的结果,中国的方言少则1000年多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所以不能说普通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标准、典范,也不能说中国方言演变自普通话。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社会实践题)
1. 结合汉语拼音知识到所在市镇街头观察了解汉语拼音的运用规范情况。
答:我们的祖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文化传统。根据调查结果与“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要求,尚有距离。如部分题字、门面招牌、企业标志等,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滥用繁体字。有些人在报纸、荧光灯广告、街头的标语牌、广告牌上,都喜欢用国家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有的人还认为写繁体字是为了适应对外界开放的需要,为写繁体字推波助澜。二是乱造简化字。有些人在大众传媒、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广告,包装袋上常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甚至别出心裁地乱造简化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三是随心所欲地写错别字,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和不会写的字,就使用同音字或音近、形近字代替。使社会文字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会不经意闹起笑话来。 |
满分:10 分
2. 到市镇街头、单位、学校,了解当地使用普通话的情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