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和而不同的感官饕餮盛宴
——评影片《长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白淑杰 威海职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摘要:魔幻史诗电影《长城》,是中外影人大协作的结晶,是中国电影和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成功尝试,实现了与世界先进电影文化的充分融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方编剧精工锻造剧本,中外明星超豪华组合,顶尖制作团队呈献震撼视觉,为海内外影迷烹制了一场和而不同的感官盛宴。
关键词:长城;中西方文化;盛宴
上映首日票房过亿元,4天破5亿元,半个月过10亿元……电影《长城》创造的票房奇迹令人惊诧!一部由好莱坞影视资本、编剧、明星与中国导演、故事、明星大杂糅,各种东西方文化元素大荟萃的魔幻电影,从剧本孕育到现场拍摄,从后期制作到上映宣传,每一步都紧紧地盯着票房而来,最终又如愿以偿地掀起吸金狂澜。褒也好,贬也罢,在中外电影人大协作、东西方文化大交织背景下诞生的《长城》,以巨大的商业成功,奠定了其在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西方编剧讲述东方故事
一部好电影最重要的是要讲一个好故事。编剧虽然在幕后,但其对影片的贡献不亚于导演。电影《长城》描述中国宋朝时期,在雄伟的长城上,一支精英战队与侵犯国家的怪兽饕餮生死决战的故事。来自欧洲的威廉和同伴原本来到中国是想要盗取火药配方,却意外地卷入了这场战斗,见识了饕餮的凶残,也见证了无影禁军的精锐和勇敢,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共同守护人类的战斗当中。
《长城》投资方传奇影业的老板托马斯·图尔说,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好多人联手推动的。有一次他坐飞机看到长城,脑中灵光一闪,觉得依托这个世界奇迹,能编出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于是,他和知名编剧马克斯·布鲁克斯先写了一个故事梗概。2014年初,在接受了中国导演张艺谋的一些修改建议后,第一稿剧本得以完成。接下来美国《谍影重重》系列编剧、《谍影重重4》导演托尼·吉尔罗伊写了第二稿剧本,剧情变得更成熟了。托尼更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其编剧的作品没有一定的共性,数量不多,但种类各异,类型涉及运动、惊悚、科幻、间谍动作等等,导演需要什么,他就能编出什么。他还特别善于揣摩观众的心理,只要观众感兴趣的事物,他都会尽量放到自己的剧本之中。
影片上映时,列出的编剧有5人之多,且都是好莱坞极为有名的编剧,充分说明了这是一部集众多讲故事高手的智慧于一体的剧本,是一部经过长时间锻打的精益求精的剧本。这些好莱坞编剧大家,有整套的角性格、剧情走向、冲突设置,所有起承转合都在套路之中,一点意外都不给你。所以有人评价说,《长城》是一部工业生产线上出来的电影。
中外明星同场互飚演技
为了追求海外票房,《长城》召集了堪称史上最豪华的演员阵容,中外老中青偶像明星齐聚片场,互竞演技,令人眼界大开。马特·达蒙是本片最耀眼的好莱坞明星、奥斯卡金像奖得主。2016年8月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十大最高收入男星,马特·达蒙以5500万美元排名第三。马特·达蒙具有难以抗拒的幽默感、脚踏实地的家庭观,以及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是一位演技出众的明星,塑造了间谍、盗贼、军人、球员、牛仔、政客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百变银幕形象,是成功的性格演员代表。本片中,马特·达蒙摇身变成身手一流的,一心潜入中国想要盗取火药配方,却不得不与中国的神秘禁军一道,同怪兽饕餮展开殊死搏斗。另两个美国大牌演员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同样是观众喜爱的演技派明星,前者饰演的言辞刻薄、渴望荣耀的剑客,宁可在亡命天涯中死去,也不愿沦为阶下囚;后者饰演的在长城被软禁多年的神秘局外人,谋划战斗的同时还想窃取长城最强大的武器,全新的银幕形象令人过目难忘。
而中国演员同样是超豪华组合,景甜、刘德华、张涵予、鹿晗、彭于晏、林更新、郑恺、黄轩、陈学冬、王俊凯、余心恬等,老中青三代星光闪耀,对各年龄层次观众全面围追堵截,让人无法拒绝一睹为快的诱惑。老戏骨刘德华饰演的高智商军师、张涵予饰演的备受尊敬的无影禁军统帅,都很好地诠释了人物形象,一文一武,可圈可点。无影禁军的鹿、鹤、虎、鹰将军分别由彭于晏、景甜、黄轩、林更新等中生代实力演员担当,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有相当强大的吸金磁力。两位年轻演员鹿晗和王俊凯,一个扮演从怯懦到勇敢的小兵,一个饰演君临天下的小皇帝,两位超级偶像也因此在微博上召唤起一波又一
波的话题热度。导演张艺谋在谈到鹿晗时表示:“鹿晗前后两部分把握得非常好,慢慢转变,他说‘启禀军师,带上我!’的眼神和最早战斗的眼神是不一样的。”
顶级班底烹制视觉盛宴
《长城》在场面及特效方面创造了华语电影之最。整个视效团队获得了103个奥斯卡相关奖项及提名,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工业光魔”和“维塔工作室”这些好莱坞最顶尖特效公司的帮助下,《长城》在视觉效果上已经完全达到了好莱坞一流水准,从大银幕上看颇为热闹与震撼,使之成为一部充溢着高科技血统的重工业影片。
影片实拍期仅4个月,而后期制作却耗时16个月。
231
232
张艺谋更是长驻好莱坞悉心指导。他向观众强烈推荐IMAX 3D 版本:“IMAX 呈现这种大画面的效果是无可比拟的。万里长城的气势、规模、宏大的场面,以及精细的细节,唯有IMAX3D 的版本我觉得是最漂
亮的。”他特别提到影片开始的第一场战斗,饕餮兵临城下,无影禁军在烽火连天的长城上奋力抵御神兽入侵的大场面:“第一场战斗是一个全面的战斗,当饕餮大举入侵,恢宏的场面和局部的细节结合在一起,体和个体结合在一起,很惊心动魄。只有在IMAX 大银幕上,你才能看到什么叫洪水猛兽,什么叫长城上的战斗,我觉得只有IMAX 可以做到这样的视听享受和观看效果。”IMAX 3D 版《长城》经由IMAX DMR(数字原底翻版技术)转制,为观众呈现具有符合IMAX 观影体验标准的无与伦比的影音品质,水晶般清澈的影像,配合量身定制的影院设计,以及强大的数字音效系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郑恺电影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的完美,片中演员们所使用的兵器,绝大多数都是“进口”的。汇集了《加勒比海盗》的美术指导、《魔兽》的服装设计师、《指环王》武器设计团队的《长城》,片中超过5000件武器、20000件道具,都由获得五座奥斯卡奖杯的设计与特效工作室维塔工作室精心打造,大部分道具在新西兰制作,这种细节的精致给了观众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
中华文化符号大放异彩
长城是中华五千年光辉文明的标志,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符号。选择长城作为故事的平台,植入中国的历史和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全世界观众都容易接受的电影语境。而与人们熟知的长城完全不同的是,长城被全面活化了,成为一个布满机关、充满人性的大型防御装置。它不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而变成了一个抵御怪兽“饕餮”攻击的巨大战场,成为人类携手共御外敌的无私无畏的精神象征。
片中无影禁军的五支战队分别有着自己的专属颜和图腾标志,源于古中国对于军队的区分和象征。虎军,工程和机关部队;鹰军,弓箭部队;鹿军,持盾步兵部队;熊军,近战部队;鹤军,悬索部队,依托于战争堡垒“长城”共同对抗神秘的上古神兽“饕餮”。上古神兽“饕餮”来自《山海经》,每隔六十年从翡翠山中苏醒,所到之处,皆遭吞噬。而矗立在它们和人类之间的唯一阻隔,便是长城。
片中不失时机地融入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冷兵器作战模式,穿着五甲胄与披风在长城上跑来跑去的士兵,包裹紧致从高台上凌空跃下耍花的女战士,长城上如繁星般飘飞的长明灯等等中国文化元素,时时处处都在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
叙事局促略显艺术缺憾
当然,这部史诗巨著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影片在追求感官上连绵不断的刺激当中,对上下情节的交代、人物发展的铺垫等,都让人感到有些仓促匆忙,情绪段落太少,感染力不够,时常给人以断裂感觉。从叙事技术上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个故事缺乏一个真正以自己的戏剧性意愿和行动来推动故事发展的主人公,没有建立起一个心理情感的聚焦点,不能让观众产生深切的情感认同,难以入戏,是影片上映后观众诟病最多的地方。但是,这也是商业影片的必然。既然追求的是票房,一切着眼点自然是要把观众引进影院,而艺术细节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了。
虽然电影《长城》在艺术层面存在一些缺憾,但其作为一部中美电影人第一次在重工业影片层面的合作
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意义,开启了中国影片与世界电影产业重工业流水生产线密切合作的大门,必将引领中华文明通过更多的优秀影片走向世界。
属于臆测。但是,蔡琰的作品则从自身体验出发,描写更细腻更真实,更能打动人。她首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以一个敏感细腻的知识女性的视角去观察、描写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战乱中,女性不但要遭受和男子同样的杀戮,还要被当作战利品饱受凌辱,承受着灵与肉的摧残,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是男性作家无法臆测也无法描写出来的。
一般来说,女性写作更多的表现女性题材,描写女性的恋爱、婚姻、家庭等日常琐事,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史和生命史,由此展开她们与男性、家庭和社会的微妙关系。女性写作擅长心理描写,在孤独、寂寞、痛苦、愤怒等情感中,刻画女性存在的潜意识和自我意识,以此展现出女性对命运的抗争过程。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说:“强调女性对身体的系统体验、对情感质量的热烈和精确的质问、对激情的描绘、对羞辱和骚动的描绘、对潜意识的呈现,对男人在妇女身上的犯罪揭发,对女性被压
迫、被压制、被压抑到解放和自由的展现,赞美女性的奉献、爱情、人道精神等。”蔡琰的作品毫不例外,女性写作充分显示女性在作品中的主体性、表现女性的地位、展现女性的心理空间和社会状况等,这些都比男性作家臆测来得更准确更真切。蔡琰的《悲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一点是被世人所认可的。作品突破了男性作家创作女性题材的局限,开掘了艺术创作的深度并有力深化了这一主题。
参考文献:
[1]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上接(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