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总第214期)2021年2月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No.1 (Serial No.214)
Feb. 2021
毗邻地区地面公交发展概况及对策研究
于 诗 楠,廖 苑 伶,张    强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城市的出现,传统班车直达的点对点道路客运已不能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区域内客运需求持续上升,且居民出行呈现日常化状态。因此,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营应运而生[1]。
省/城际毗邻地区地面公交,作为连接不同省/城市相邻区域的一种地面公交,对加强城市联系沟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方便众往来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及珠三角地区毗邻地区地面公交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
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是为适应长三角毗邻区域客运交通发展需求,满足城乡、毗邻城市(镇)接壤区域的公众出行,是在目前省际客运班线运行规范的基础上,借鉴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模式的道路客运形式[2]。1.1 班线概况
截至2020年,长三角毗邻地区对接上海的公
收稿日期:2020-10-20
第一作者简介:于诗楠(1994—),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与管理。
摘要:一体化的公交客运体系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毗邻地区地面公交,作为一种新型的跨地区公交客运方式,打破原有公交行政区划体制的限制,填补毗邻地区公交衔接“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在分析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三地毗邻地区地面公交的班线情况、运营情况及运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现状发展在法律、运营及场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及建议。关键词:区域交通一体化;毗邻地区地面公交;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55(2021)01-0012-04
DOI:10.3969/j.issn.1004-4655.2021.01.004
交化运营客运班线共24条,其中苏沪对接14条、沪浙对接10条。毗邻公交线路中,以公交延伸模式的线路共19条,基本覆盖上海市的嘉定区、金山区和青浦区及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线路主要衔接毗邻城市接壤区域的对外客运枢纽、轨道交通站点、乡镇客运站、公交枢纽等。1.2 运营情况
目前,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经营企业有12家,其中上海4 家企业经营5条线路,江苏3家企业经营7条线路,浙江5家企业经营7条线路。
从运营模式上看,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参照城市公交模式运营。毗邻公交线路总长度约342 km,平均线路长度18 km。1.3 运行特征
从线路长度上看,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线路长度为15~20 km,平均线路长度18 km。
从客流特征上来看,以通勤交通为主的毗邻公交线路,如昆山至上海C3、C6路,线路客流量为700~2 000人次/d。以旅游交通为主的其余毗邻线路,客流量为300~400人次/d。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线路见图1。
线路长度/k m 403020100
南隆专线嘉定59路嘉定60路太仓501路昆山C 7线207路315路319路328路317路廊下2路C 3C 5C 6329
路示范区2路(7618路)示范
区1路示范区4路示范区3路
图1 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线路
从线路途经道路上看,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途径道路主要为城市地面道路及少部分公路。
从中途站设置间距上看,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平均站间距1.9 km,中途站设置间距明显长于一般城市地面公交。2 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
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是在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背景下,通过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促进京津冀三地地面公共交通发展,加强北京与天津、唐山、廊坊、张家口、承德等城市的交通衔接,使京津冀三地通过跨境公交线路连接更加便捷。2.1 班线概况
据统计,目前京津冀地区共开通跨省公交线路50条,其中常规线路41条,快速直达专线、通勤专线等多样化线路9条,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d,基本覆盖河北涞水、廊坊等17个毗邻区[3] 。
目前已开通的线路中,全部为京冀对接线路,京津暂无正式获批线路。其主要衔接北京与河北省毗邻城市的对外客运枢纽、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等。2.2 运营情况
目前,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运营主体为北京公交集团。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参照城市公交模式运营,包括直达线、快线、普线3种模式。部分线路有全程车与区间车之分(如938路、917路等)。跨境公交线路总长度约2 384 km,平均线路长度62.7 km。2.3 运行特征
从线路长度上看,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直达线路长度在100 km 以上,平均线路长度119 km ;其他线路的线路长度为30~60 km,平均长度48 km。
从客流特征上看,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客流量超过40万人次/d,平均每条线路客流量达
到1.1万人次/d,其服务对象以跨省长距离日常通勤客流为主。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线路见图2。
线路长度/k m
180160140120100806040200
际兴隆880快899城际高碑店811814815快817819882894930943燕郊专线880917快813822938图2 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线路
从线路途经道路上看,京津冀地区跨境公交途径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及城市地面道路。由于大部分跨境公交起、终点距离较长,有相当一部分线路途径高速公路及快速路。
江浙沪是指哪些地方从中途站设置间距上看,直达线平均站间距为48 km,中途站一般设于中间县市的汽车站;快线平均站间距为6.8 km,中途站一般在普线的大站设置;普线平均站间距2.4 km,明显高于一般城市地面公交中途站设置间距。3 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
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是在《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背景下,为填补区域运输服务空白区,满足毗邻镇区日常生活性出行、毗邻镇区到相邻主城/相邻城市交通枢纽的城际公交。其包括毗邻镇区间及毗邻镇区到枢纽中心的城际公交,参照城市公交标准实施[4]。3.1 班线概况
截至2020年6月,深莞惠地区开通城际公交共19条,其中深莞对接9条,深惠对接10条。其主要衔接深惠莞三地的汽车客运站、公交枢纽、轨道交通站点。3.2 运营情况
目前,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经营企业有9家,其中深圳 4 家企业经营 8条线路,惠州2 家企业经营4条线路,东莞3家企业经营7条线路。
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参照城市公交模式运营。城际公交线路总长度约575.4 km,平均线路长度30.3 km。3.3 运行特征
从线路长度上看,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线路长度为20~40 km,平均长度30.3 km。深莞惠地区城
际公交线路见图3。
线路长度/k m
6050403020100
莞1线深莞2线莞285莞782莞216莞747莞786莞241M 361M 184深惠1线深惠2线深惠3A 线深惠3线深惠4线惠州208线M 325M 497M 478
图3 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线路
经调查,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每条线路客流量
约200人次/d,服务对象以跨省长距离日常通勤客流为主。
从线路途经道路上看,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途径道路主要为城市地面道路及少部分公路。
从中途站设置间距上看,深莞惠地区城际公交平均站间距850 m,与一般城市地面公交中途站设置相比略长,最大站间距3.3 km。4 毗邻地区公交发展现状与问题
国内毗邻地区地面公交开通至今,在政策支持、运营管理、场站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
4.1 缺少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
目前,我国尚未有毗邻地区公交的合法定义或相关法律法规,已开通毗邻地区地面公交的地方政府也未有明确专项政策支持,没有合法定位,缺少统一的运营管理及法律、法规,制约其发展。
此外,公交属于公益性质的经营行为,地方公交享有相应的政府补贴机制,而毗邻地区地面公交还涉及到两地机制不统一的问题,影响毗邻地区两地的居民出行,并带来一定的不便。4.2 运营管理模式不统一
通过对比分析各地毗邻地区地面公交的运营模式可知,各地毗邻地区公交运营模式有各自特点。例如,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的运营公司以毗邻市、区、县的公交公司为主,运营模式不一;京津冀地区的跨境公交全部由北京公交公司运营,运营模式比较统一;深莞惠地区运营公司的分布则较为平均,运营模式不一。
作为跨省、市的公交线路,由于运营公司有各自的运营模式,以及跨地区交通、交警等管理部门不同的管理模式,导致其运营管理比较混乱;又缺少具体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管理,使发展成为瓶颈[5]。
4.3 场站建设、设施配备标准不一
现有毗邻地区地面公交线路,大部分由中心城市向毗邻省、市发散。毗邻地区地面公交首末站、中途站在建设过程中,多以地区划分各自进行建设,场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乘客乘坐体验落差大。场站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状大多数线路利用既有城市公交首末站、公路客运站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少部分采用临时场站。如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的首末站、中途站,上海范围内以上海地方标准建设,昆山范围内以昆山地方标准建设,其他地区范围内则以国家行业标准建设。
毗邻地区地面公交中途站的设置中,城区段与城市外围段的设施配置水平高低不一。在城区段,中途站大多采用标准候车亭,但各地在信息、便利、安全设施上的配置各不相同;在城市外围段,大多采用候车站杆,仅有少部分线路采用候车亭。5 发展对策与相关案例分析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随着交通一体化的逐渐发展,长三角地区相继开通多条毗邻公交线路。
本文以长三角毗邻地区公交发展为例,对其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介于法律、法规由政府部门制定,本文从技术层面出发,对运营管理及场站建设两方面进行研究。
5.1 整合毗邻区域公交管理机构,构建智能公交        管理平台
首先,2019年4月15日,长三角地区毗邻公交已开展管理机构的工作。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上海、浙江、安徽三地交通运输厅(委)在南京召开座谈会,成立长三角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试点工作小组,建立共商共建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毗邻公交跨地区的统一管理。
其次,建立毗邻各地统一的管理平台。通过各线路公交运营公司数据端口的对接,综合应用人工智能(AI)、云计算、5G 通信等最新技术,以及全球定位(GPS)、地理信息等技术,搭建信息化、自动化的智能公交管理系统,实现毗邻地区互联、互通的智能调度、运营查询等功能。提升智能化运营
管理水平,是未来毗邻公交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5.2 编制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
2020年9月25日,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提出,华设集团江苏省城市客运研究中心牵头编制,上海、浙江、安徽相关运输服务部门、研究机构和客运企业参与编制《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此规范中明确江苏省范围内省际毗邻公交客运服务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对毗邻公交客运服务从总则、管
理制度、线路、车辆、场站、人员、服务、安全、服务评价与投诉处理等9个重要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预计2021年底前完成实施和宣贯。
5.3 制定统一的场站规划与设计标准
由于毗邻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在场站规划及建设标准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遵循可实施、弹性化、差异化、衔接性的原则。
1)应合理制定并结合各地发展水平编制标准,标准内容应包含首末站、枢纽站、中途站、停车场、停保场的规划、建设及设施配备。
2)鉴于毗邻地区地面公交起、终点大都处于城市外围地区或乡镇,标准应明确此类区域公交场站的规划和选址要点,满足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改善出行体验。
3)随着公交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内对新能源公交的大力推广,应将新能源设施和智能化设施纳入标准当中。场站标准中应包含如充电桩、安全监控、电子站牌等设施,还应有毗邻公交的环境保护、安全保障及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2020年9月27日,由上海市道运局牵头组织开展编制《毗邻公交场站规划与设计标准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工作,计划在2021年底前完成标准的制定。
此《研究》在调研毗邻公交场站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既有国家和沪苏浙三地的公交场站规划设计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提出毗邻公交场站规划与设计标准的研究重点,共5个方面。
1)统一沪苏浙三地公交首末站、枢纽站、中途站、停车场、停保场的规划设计标准。
2)重点明确乡镇(镇村)范围公交场站的规划和设置要点。
3)完善对新能源设施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4)增加对智能化设施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5)突出安全防范设施的重要性,补充相关规定和要求。
嘉定60路-太仓-科教新城客运站、昆山C7线-昆山-轨道交通兆丰路站实景图分别见图4和图
5。
图4 嘉定60路-太仓-
科教新城客运站
图5 昆山C7线-昆山-轨道交通兆丰路站
6 结语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地区毗邻公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毗邻地区地面公交的未来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及建议。从政策、运营、场站建设等方面定性分析现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后续研究工作中,还需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对省际通勤客流进行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其发展规模,为毗邻地区地面公交线网规划、场站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凌海兰.城市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2.
[2] 陆静,吴国光.江浙沪先行先试省际客运公交化[J].运输经理世
界,2012(28):70-72.
[3] 刘畅.跨境公交全面覆盖17个毗邻区[EB/OL].(2019-02-26).
www.rbc/19/cxjjj/2019-02/26/cms951827article.shtml.
[4]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EB/OL].(2014-
04-11).www.chinanews/sh/2014/04-13/6058065.shtml. [5] 吴荣林,吴大鹏.跨地区毗邻城市城际公交发展对策[J].综合运
输,2008(8):63-65.
ABSTRACTS
web & the top of the bearing stiffener plate. The maximum stress of the integral web of the arch beam is distribu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arch rib & the tie beam. It is not suitable to set the sectional line for on-site connec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large-span tied arch bridge;
steel box arch rib;
arch beam joint section;
local analysis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 Countermeasures of Grou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Adjacent Areas
YU Shi-nan, LIAO Yuan-ling, ZHANG Qiang (Shanghai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s a new type of trans-region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 grou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adjacent areas 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the origin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adminis
trative division system and fills the gap of the last kilometer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connection in adjacent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us routes, operation &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djacent area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 Pearl River Delta, it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aw, operation & stations, and further proposes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
adjacent area ground bus;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Design Practice of Large-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Arch Bridge Based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LIU Shuang
(Tianj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074,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ractice of Donghe Bridge of Outer-Ring Rd. in BeiliangTengkong District of Baotou,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of the upper & lower structures, the main design points of multi-span asymmetric reinforced concrete multi-arch bridge are studied. It mainly includes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rch structure, arch axis form, arch foot structure, deformation joint of arch building, and the design of safet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rch bridge. It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arch bridge;
slab arch; arch axis;
arch foot;
deformation joint;
construction process
Study on Layout of Common Passage between Trunk Highway & Urban Road in
Urbanization Area
GU Min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ommon passage between the main highway & the urban road in the urbanization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on passage layout requirements, layout mode & applicability are studied,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tensive & efficient use of existing passage resources & reasonable layout of passage spac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