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3期20 2 1年5月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 Science V o l.43, N o.3
M a y. 20 21
文章编号:1004-3624(2021)03-0079-05
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彭晓倩1,潘慧炬2,毛旭江3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0&.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
3.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4)
考。方法:通过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成绩提高过程技术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比
情况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②从技术风格类型看,成绩提高过程中,苏炳添经历了“步长型一均衡型一步频型
一均衡型”的转变;谢震业经历了“步频型一均衡型一步频型”的转变,在取得当前最佳成绩时,苏炳添采用了均衡型
技术,谢震业采用了步频型技术;③与世界选手各分段步频均值相比,谢震业、苏炳添属于较高步频的跑法,在全程
步频分配上,两者均在M型跑法下取得较好的成绩,符合高步频跑法的特点。结论: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分段步频相
比,谢、苏两者均属于步频较高的选手,多波峰的M型跑法是较为适合其自身的跑法。
关键词:百米;步频;步长;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2.1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100—Meter Running Skill Between Su Bing — tian and Xie Zhen—ye
P E N G X ia o-q ia n1,P A N H u i-j u2,M A O X u-jia n g3
(1. 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Quzhou 324000, China;2.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3. Zhejiang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Hangzhou 310004, China)
Abstract: O b je ctive:T o explore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 f100m ru n n in g s k ill in the process o f the im p ro vin g sp rinte rs Su B in g一tia n and X ie Z hen一ye and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 r o th er athletes tra in in g.M ethods%
T h ro u g h in fo rm a tio n technology and m athem atical s ta tis tic s,the data o f th e ir s k ill d u rin g the im provem ent process
w 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and compared w ith the e lite sp rinte rs abroad.R e s u lts:①In the process o f perform ance
im p ro ve m en t,b o th Su and X ie have made some attem pts and changes o f th e ir o w n s k ills,and achieved re la tiv e ly satis
fa cto ry results in th e ir o w n h ig h step frequency and m edium step le n g th.②F ro m the v ie w o f s k ill enced the tra n sfo rm a tio n o f"Step L e n g th T y p e—E q u ilib riu m T y p e—Step Frequency T y p e—E q u ilib riu m T y p e,"and
X ie experienced the tra n s fo rm a tio n o f"S tep Frequency T y p e一E q u ilib riu m T y p e一Step T y p e."W h e th e ir cu rre n t best re s u lts,Su used E q u ilib riu m T y p e,w h ile X ie used Step Frequency T y p e.③Com pared w ith the av
erage step frequency o f each s p rin te r abroad,X ie and Su belong to the h ig h e r step frequency ru n n in g m eth overall step frequency d is trib u tio n,b o th have achieved b e tte r results under the M一type ru n n in g m e th o d,w h ic h is
suitable fo r the h ig h step frequency ru n n in g m ethod.C onclu sio n:Com pared w ith the sp rinte r
s abroad,b o th Su has a h ig h e r s tep frequency,and the M一type ru n n in g m ethod is m ore suitable fo r b o th o f them.M ea n w h ile.
Key words:100m S p rin t;Step freq u e n cy;Step le n g th;C om parative analysis
近年来,在我国短跑“以接力促单项发展”方针 的指引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短跑选手,如苏炳添在
收稿日期=2020-12-24
作者简介:彭晓倩(1985 —"女,浙江衢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运动技术测量与评价.
•79 *
第43卷第3期浙江体育科学2021年5月
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和北京田径世锦
赛上两次跑出9. 99s的成绩,谢震业在2018年跑出
了9. 97s的成绩,这些优异成绩的出现,让国人振奋
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男子百米项目的希望。本文
对苏炳添和谢震业成绩提高过程百米跑技术变化特
征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国外选手比较,查规律与差
距,为今后该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
我国优秀男子短跑选手苏炳添、谢震业,如表1。
表1苏炳添、谢震业近几年成绩情况
苏炳添成绩
()
谢震业
成绩
()
2013全运预赛10.332011大奖赛嘉兴站10.56 2013全运决赛10.122013全运复赛10.39 2014亚运决赛10.102013 全运预赛10.37 2015北京挑战赛10.062013 全运决赛10.32 2015世锦赛决赛10.062015 北京挑战赛10.32
2015世锦赛预赛10.032016国际田联世界
田径挑战赛
10.12
2015国际田联钻石
联赛尤金站
9.9920H全运会决赛10.04
2015世锦赛半决赛9.992018法国蒙特勒伊
决赛
9.97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百米跑相关论文43篇;通过I A A F、360英文等网站,查阅选手信息等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25信息技术法
2.2.1视频获取。通过现场拍摄及百度、优酷、爱酷等下载,获取国内外优秀选手百米跑比赛视频。2.2.2视频处理。对下载的视频进行格式工厂
3.
1.2转换,用D artfish3. 0软件进行解析,解析频率为 50H z。
2.3数据统计法
2.3.1数据处理。本研究以一定的步数为分段依据,以起跑后第2!5步(排除反应时造成的影响)为第一分段,第6!10步、第11!15步、第16!20步(每5步为一段)为第二、三、四……分段。其中,平均步长为:100m/步数'平均步频为:步数/比赛成绩;步长指数为:步长/身高;步频指数为:步频X身高;余步参照最后一步着地至撞线时段占该步步时*?0 *的百分比。
2.3.2数据统计。将数据录人E X C E L2007中进 行相关的统计。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百米全程步数、步频与步长
图2国外选手百米步数
图3苏炳添、谢震业平均步长与平均步频
图1显示,苏炳添成绩提高过程,百米全程步数 总体呈增加趋势,最少为46. 85步,最多为48. 85步,两次跑9. 99s时均为48步;谢震业成绩提高过 程,全程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最多为47. 31步,最 少为45. 70步,跑9.97s时为46. 63步。两者在取 得最佳成绩时,步数约为自身步数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和的一半。图2中10s
内国外选手百米步数均值
彭晓倩,潘慧炬,毛旭江: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图4国外选手平均步长与平均步频注:图2、图4、表2为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和2009、 2013(015年三届世锦赛跑10s 内的13名国外选手22 人次的数据
图3可见,苏炳添均步频总体高于谢震业,而均 步长总体低于谢震业,其成绩提高过程,均步频有 “上升一略降一上升一略降”的趋势,均步频最小值、 最大值分别为4. 542步/s 和4. 870步/s ,跑9. 99s 时为4. 805步/s ,约占最大均步频的98. 7%;谢震 业成绩提高过程,均步频有“略降一稳步提升”的趋 势,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4. 407步/s 和4. 618步/
s ,跑最佳成绩时,达到了最大均步频;从成绩提高过
程均步长看,苏炳添总体有“下降一略升一下降一 略升”的趋势,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 047m 和2. 134m ,跑9. 99s 时为2. 083m ,接近最大、小值的 中间值'射震业,均步长有“上升一下降一上升一略 降”的趋势,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 114m 和 2. 188m ,跑9. 97s 时为2. 143m ,约为最大、小值的 中间值。可见,苏、谢均在成绩进步过程中对自身的 步长和步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自身较高步频、中等 步长情况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图4显示:13名国外选手均步频、均步长的均 值分别为4. 46±0. 21步/s 、2. 28m ±0. 12m ,两者基 本存在一个互补的关系(即步长大、步频低,反之则 反$原因是1〇s 内百米选手的成绩,在成绩数值上 差距并不太大(9. 99!9. 58s ,最大差距仅4%左 右$这就意味着百米平均速度较为接近,而平均速 度为平均步频与平均步长之积,故此前提下,就存在
为43. 90 ±2. 38步,其中B o l t 所用步数最少(41 步$弗雷特最多(49. 37步$
除了迪克斯、马蒂纳、
弗雷特(身高依次为1. 75m 、1. 78m 、1. 70m )在46 步以上,其余选手在46步以内,包括身高1.70m 的 卡特尔也在46步以内。图2提示优秀选手在41! 49. 37步范围内,均可能取得10s 内的好成绩。
上述互补关系。结合图3可见,谢、苏最佳成绩时的
均步频大于国外选手均值!均步长小于国 外选手均值。
步长由腿长、髋关节活动度及腿后蹬或后扒力 等多因素决定,步频则由神经系统发出指令使跑动 作中原动肌兴奋、拮抗肌放松,不断交替转换的速度 决定。对同一运动员而言,一味地增加步长到一定 程度,就会影响其步频;相反,一味增加步频到一定 程度,也会影响步长,因为一定跑速下,频率越高腾 空时间越短,步长就会缩短;再者,由于神经系统的 兴奋与抑制关系,步频到了个人极值,就较难长时间 维持。因此,欲寻自身步频与步长的合理配比,需在 科学训练的指导下,在训练或比赛中不断尝试。3.2步频指数、步长指数表2 10s 内国外选手F 指数、L 指数等情况@=22)
成绩
H (m }F 指数
L 指数
M in 9. 58
170
7580
1.18
M a x 9 981968. 53
1.29Mean 士S D
9. 85士0.121. 86士0. 09 8. 28士0. 17 1. 23 士0. 03
注F 指数为步频指数;L 指数为步长指数;H 为身高
表3苏、谢F 指数、L 指数比较苏!炳添谢震
业
成绩
F 指数
L 指数
类型
成绩
F 指数L 指数
类型
10 337
. 811. 24L 10. 568. 20 1.16F 10 127. 961 24L 10 398509 1.19F 10 108 241 20M 105378506 1.20M 10 068 211 21M 105328522 1.18F 10 068 261 20M 105328528 1.17F 10 038 381 19F 105128532 1.19F 9 998 261 21M 105048545
伦敦奥运会百米决赛1.18F 9 99
8 26
1 21
M
95978
. 56 1.17
F
注:L 为步长型;F 为步频型;M 为均衡型
依据传统的世界优秀选手步频指数、步长指数 技术风格分类方法+],步频指数、步长指数分别达到
8和1. 2或以上者为均衡型,若其中一项明显高于 平均标准,另一项又明显低于时,则可认为他是以明 显高于标准那项见长的选手,即步频型或步长型。 表2显示:世界选手步频指数均值为8. 28±0. 17, 步长指数均值为1. 23±0. 03,除了瑞恩贝利(H = 1. 93m ,8. 47,1. 19$ 迪克斯(H = 1. 75m ,8. 53, 1. 18$M ichael F rater (H = 1. 70m ,8. 42,1. 19)为步
* 81 *
s 8s .6_«+$
S g s .6^i
*-¥E
( 586.6雉_
嗯
S I 6,6#
li *
S96.6#^
胜 S S 6.6
场韬葸
S
s m -E ^
%
s s .6s _r f r S I 6.6s w
«)f 568.6潘_您
s
8
8
.6f v f i r E<
-_3t?
S S .S 囊 s o s s 508.6髯&君
S
6£.6it #
b
a
:
v l 6r e 奪胜
S
.6套雔—•6糞健
s s m s
f i S
8s .6#
ic
tt
第43卷第3期浙江体育科学2021年5月
频型选手、卡特尔(H=! 70m,7. 80,! 29)为步长 型,其余均为均衡型,这正好应证了劳力“跑进10s 内的世界选手大多属于均衡型”的研究结果。
结合表3和图3可知,苏炳添成绩提高过程,通 过提高频率、减小步长,其技术由步长型向均衡型、向步频型转化,而后略降低步频、略增加步长,再向 均衡型转化'射震业成绩提高过程,先通过降低步 频、增加步长,其技术由步频型向均衡型转化,而后 增加步频、减小步长,又向步频型发展。可见,两者 均在步频与步长上进行过一些尝试,均到了一个 当前相对合理的个性化步频步长配比,实现了成绩 的突破。3.3百米分段步频情况
图5苏炳添、谢震业与国外选手分段步频比较
注:图5国外选手的统计为伦敦奥运、2015世锦赛 以及2017世锦赛前八名22人次的数据
表4苏炳添、谢震业分段最高步频出现段次等情况
成绩()
最高
步频段次
分段
最高步频
步频#5
段数
最小
步频段次
最小
步频
步频
极差
分段
步频均值
步频
变化类型
苏炳添10.332345 4.90010 4.!70.744.69士0.251
10.123 5.105!0 3.851.264.76士0.381
10.102 5.325 3.851.474.89 士0.42M
10.065 5.217 4.550.664.97 士0.221
10.0635 5.327 4.001.324.95士0.37M
10.033 5.437 4.351.095.04 士0.32M
9.99234 6 5.215 4.350.864.96士0.27M
9.9934 6 5.217 4.00!.2!4.94 士0.37M 谢震业10.56344.810 3.850.964.58士0.291
10.392456 4.720 3.850.874.48 士0.32M
10.37345 4.720 3.850.874.51士0.271
10.3236 4.900 3.851.064.57 士0.31M
10.3267 4.900 3.851.064.64 士0.321
10.0426 5.002!0 3.701.304.67 士0.41M
9.975 5.43310 4.!71.274.85 士0.37M_1
冯敦寿4在《贝利破百米世界纪录跑的技术特 征》一文中提到贝利破世界纪录时,最大与最小步频 仅差0.1步/秒,其全程步频变化非常小,几乎呈一 条水平线。也有研究表明5,博尔特百米跑在很长 一段距离内步频保持不变,而其余选手在这些分段 上均有较大的上下波动。根据全程分段步频的升 降,一般可分为倒“V”型和“M”型两种跑法3:前者 为起跑后加频一保持一降频的单峰型,后者为起跑 后的加频一降频一再加频一再下降的双峰型。
图5可见,苏炳添采用了全程高步频的跑法,各 分段步频明显高于世界选手均值线,与最大值线较 为靠近(甚至超越),除了冲刺阶段,各分段步频基本 *82 *接近或高于世界选手最大值'射震业在起跑后的第 一分段步频与世界均值较为接近,2!8分段与世界选手的最大值线靠近,最后两个分段步频下降较为 明显,可见其起跑和冲刺阶段的步频能力有待提高。图中还可见博尔特各分段步频在均值线与最小值线 之间。
表4可见,选手们的最低步频均出现在最后冲 刺阶段,最高步频出现在第2!7分段之间,苏炳添 最高分段步频可达5.43步/s,分段步频大于5步/s 的段数常超过五段,可见其维持高步频的能力较强,因其步频较高,在其取得较好成绩时,采用了 M型 跑法'射震业在10. 30s以上的成绩时,有采用倒
V
彭晓倩,潘慧炬,毛旭江: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型和M型的跑法,在其最佳成绩时,分段最高步频
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因此也采用了 M型跑法。
4结论与建议
6 1结论
4.!1苏炳添、谢震业均在成绩进步过程中,对自
身的步长和步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变,在自身较
高步频、中等步长情况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4.!2从步长指数、步频指数技术风格类型看,成
绩提高过程中,苏炳添经历了“步长型一均衡型一步
频型一均衡型”的转变,谢震业经历了 “步频型一均
衡型一步频型”的转变;在取得当前最佳成绩时,苏
炳添采用了均衡型的技术,谢震业采用了步频型技术。
4.1.3与世界选手各分段步频均值相比,谢震业、
苏炳添属于较高步频的跑法,在全程步频分配上,两
者均在M型跑法下取得较好的成绩,符合高步频跑
法的特点。
45建议
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分段步频相比,谢、苏两者均
属于步频较高的选手,全程步频M型跑法是较为适
合其自身的跑法;同时,如何在较高步频情况下,进
一步提高步长,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上接第78页)
参考文献
[1]田野,等.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
[2]糜珏.血红蛋白浓度与赛前训练强度关系的探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999,13(1) %4 —56.
[3]谭欢,徐国栋.对高水平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部分生化
指标的监测分析[].武汉体育学报,2005,39(5) %4 —
46.
[4]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
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9.
[5]曾凡星.运动对睾酮与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J].中
国运动医学杂志!991,13(2) %6 —99.
[6] W heeler G D,w a ll S R,B elcastroA na1.Reduced serum
testosterone and P ro la c tin levels in m ale distance ru n-
ners[J].Journal o f the A m erican M edical A s s o c ia tio n,
1984,252(4):512—516.参考文献
[1]孙民康.黄种人10〇m跑10s屏障的回归分析与预测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50 —57.
[2]邹虹,詹晓梅.博尔特成功因素探析—
—从第29届奥 运会男子!)0m决赛谈起[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
报,2009. 28(2):38 —41.
[3]劳力.世界男子百米飞人之战[J],田径,1997,15(10) %
9一11.
[4]冯敦寿.贝利破百米世界纪录跑的技术特征[J],田径,
1996,14(6) %—7.
[5]毛旭江,钟杭伟,潘慧炬,等.博尔特三夺世界百米冠
军的全程节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
(1):94 一97.
[6]毛旭江,朱娟红,潘慧炬.苏炳添百米跑全程节奏的研
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1) %2 —95.
[7]吴静知,杨远平.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男子100m跑
成绩演变纪实[J].四川体育科学,2020,40(3) %3.
[]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 —212.
[9]谭明义,尹军,李立.中、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步
频、步幅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 36
(12):12 —13.
[10]刘涛.对我国男子1〇〇m跑开启10秒时代的思考
[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4:14—15.
[7]尤同建,谢敏豪,方子龙,等.运动训练对雄性大鼠垂
体---性腺轴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7,16(4) %52 —256.
[]金其贯.过度训练对大鼠垂体一一性腺轴功能的影响 [J].浙江体育科学!998,20(1) %3 —46.
[9]胡学梅.不同运动量训练对大鼠血睾酮及相关指标的
影响[J].体育学刊,2001,12(3) %27 —630.
[10]杜国玺,等.肌酸激酶与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冰
雪运动,2002,24(3)44 —47.
[11] C o n v e rtin o V A.H eartrateand sweat rate responses as
sociated w ith exercise一induced hypervolem ia.M ed
Sci Sports E xerce,1983,15(1) :77一82.
[12]李静.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生理生化指
标的评定[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 [13] V ir u,A.Postexercise R ecovery P eriod.C arbohydrate
and P ro te in M eta b o lism.Scand.J.M ed.Sci.S ports.
1996,6:2—14.
•83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