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味道热点话题作文(7篇)
中国的味道热点话题作文【篇1】
  历史就像黄河里的水,冲走留不住的尘埃,积淀下有份量的宝藏。这些熠熠闪光的宝藏,蕴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它拥有最正宗,最浓厚的中国味道。
  才华明媚的女子烹出了古典美的味道。东方女子的美不在于外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笙箫和鸣,仔细瞧吧,那华丽的舞蹈。肩上的流苏一摆,手臂上的水袖一抖,就足以把美的形体展现的淋漓尽致。“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女子的才情便是如此。但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凤毛麟角,这就更加突出了她们的才华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对她们的真实写照。
  音乐无国界,但静心的古琴馨香属于中国特有的味道。不说别的,单一曲《广陵散》费煞了多少人的心思?为什么?因为它难得。这首曲子凝结了前朝以来各种曲风的优点,又加以藻饰,才成此名曲。我看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段:曲洋自从得到《广陵散》以后,常常独自一人去一幽静之处,一人坐在石凳上,手抚古琴,弹《广陵散》。伴随着大自然
的潺潺流水和《广陵散》悠长曲音,我仿佛闻到了曲洋手中那把古琴的木香,这不是那种沁人心脾的芳香,而是能让人心静的清香。是想,这样一幅画面怎能不让人心中为之沉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对《广陵散》的最恰当的形容。这里,那把古琴的木香便是中国正宗音乐的味道。
  中国的味道在笔墨书香中。若女子,音乐只是能体现出正宗味道的小菜,那么这个,便是主菜了。古往今来,在诗歌当中颇有造诣的人是层出不穷。最出名的便是诗仙——李白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的酩酊大醉的李白在花前月下的夜晚随手挥笔写下了这句名诗。他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任凭打翻了酒壶,美酒都撒到了砚台里也无妨。只管作完诗后继续喝酒。偌大的花园中只他一人在喝酒,此时不消愁何时消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大诗人心中此刻也十分犹豫,倒不如吃完了酒,作完了诗,去痛快的睡他一觉!醒来便是隔世之梦,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不知此刻,你闻到了没有?李白的宣纸上那股浓浓的墨香,以及被他打翻的酒壶所流出来的酒的那股浓浓酒香,这是最浓厚的香,是流传千古的香,是最浓郁的中国味道。
  岁月流逝,馨香难觅。放缓前行的脚步,慢慢走,欣赏吧,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味道,让它缠萦在你的生活里,你传承下来的,便是文明。
 
中国的味道热点话题作文【篇2】
  在江南霪霪的细雨中,撑一把油纸伞,看柳下打马徐行的过客。在长安精雕的窗棂旁,引一壶杜康,赏一轮不及故乡明的玉盘。在漠北仆仆的黄沙中,满上一张弯弓,听金戈铁马里隐约的《梅花落》。
  中国味总是这样不经意地展示他傲人的风采,小至一方刻印,大至一方水土,“中国味”这三个字浓缩了从海岛到平原,又从平原到高原的一切,浓郁得口齿留香,意犹未尽。但这美味正被全球化的浪潮一点点稀释,变成纷繁杂烩里的一道调味菜,中国味,你还尝得出吗?“良辰美景都付于,奈何天。”一曲《牡丹亭》唱绝了那个且听且吟的腔调。《游园惊梦》惊不醒纸醉金迷的人们。多美的中国艺术瑰宝,却只能从视频模糊的光影中寻杜丽娘的倩影。于丹教授曾做过专题节目,一出出折子戏被解读被透析,但这些过眼云烟的一幕幕在闪烁的荧光屏上一晃,留给我更多的却是对文化的叹息。
  你脱下凤冠霞帔,将油彩擦去,大红的帷幔结束了这出戏。昆曲所处的尴尬局面也是许多传统艺术所正面临的,希望这大红的幔布在缓缓闭上之后还能再度拉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最具中国味的真情告白,比起直译的“我爱你”更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隽永。“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一格格的方块字才可能拥有的魅力。而今,充斥着现代味的诗歌,可以轻易地换上“字母装”,流传于世界每个角落,却再也回不去盛唐时素胚韵脚的中国味了。那些绝版的李白、苏轼、无名氏,在柜子的顶格发出灰蒙蒙的光,照得人心寒。
  中国味中又一道美味叫“剑”。那个血雨腥风的江湖,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那个侠骨柔情的江湖都离不开一把好剑。铸一支名剑花费多少功夫还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深山里的师徒二人还在缅怀那个热血飞扬的年头,而我们,全身的热血已在逐代的平和中变得循规蹈矩,早忘了祖先们的激情。
  中国味还有多少正在溶解,多少已被替代?我们还有多少尚来不及品味就已被一碗杂烩取代?请大声呼喊:“给我来碗中国味!”
 
中国的味道热点话题作文【篇3】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活
  那一抹热情似火,是燃烧在华夏大地的千年风骨,不变情结。
  每每年关将至,街头巷尾的红,便星子一般渐次亮起,岁末的冷空气中洋溢着浓郁的年味,温馨、美好。
  红,自古便是节日喜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年的元素。中国人似乎偏爱红,一如热烈的性格,对灿烂生活的向往,所以正红,又名中国红。
  在年节中,红,无处不在。
  家家户户最少不了的便是大红的春联。无论是古古香,泼墨挥毫,自家人亲自用毛笔提写,抑或买来装饰精美的成品,写下的都是华夏大地流传千年的文学精华,短短几个字,独具诗韵美,贴上的是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墨韵飞扬,或豪壮或别致,衬着大红底,更添风情,总是年味。
  屋檐下随风轻摇的,是红彤彤的灯笼。扁圆的灯笼敦厚,朴实,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在新春微凉的风中摇曳,流苏划出灵动的弧度,看上一眼,心中便涌入温暖,隐隐还有节日的雀跃。灯笼火红的颜,抹去冬的萧条,带来春日的温和亲切。
  这样一盏显眼的灯似乎为归来的游子指明家的方向,是温暖喜悦的气息。
  最有人情味的,却是中国结。
  古时,中国结是翩翩公子的佩饰,现今是年节的主角。鲜艳的红长绳,被巧手上下翻飞一阵,结成一个个紧密相联、密密麻麻挨挤在一方小小的中国结上,织就了年节最华美也最质朴的饰物。
  曾听说那紧密相连的十字结象征团圆、团结。
  原来,那高贵又大方的颜,亦是对亲人的企盼。年关将至,家中父母早已备好热腾腾的家乡菜,等待亲人归来的讯息,一家团聚的温馨时刻。
  这,是中国年独有的力量,独有的亲情味。
  细细想来海峡两岸不也正是连结一处的?漂泊多年的游子,随时可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正是因为中华文明中血浓于水的情缘。
  红,是中国味,是这片大地亘古不变的朴素与热烈,血浓于水的情结,更是华夏文明璀璨
又温暖的魅力。年味中,渗透出中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