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国际贸易案例
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稳外贸的力度正持续加码。近期,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规——《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落地,再度向外贸新业态释放政策红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电商卖家在此领域占据多数,作为跨境交易中的弱势体,此前曾被忽略的细微成本在目前其疲软的利润表上正在被放大。
在深圳从事出口女装的电商从业者赵凯最近一直在关注外汇汇率变化。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全球疫情下,公司资金面在今年尤为“吃紧”。他希望抓住最近的汇率“窗口期”结算,为公司节省一些汇兑成本。
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跨境支付机构开始针对小微跨境电商的交货延后、收款不及时、资金周转压力增大等难题提供相关的业务支持,进一步提高后者的抗风险韧性。
作为与产业共生的金融基础设施,跨境支付机构在帮助外贸小微抗风险的同时,也在通过多元化服务增厚自身的业务安全垫和估值想象力。在记者采访的跨境电商从业人士看来,想要应对小微跨境电商转型期的需求变化,跨境支付机构在做好合规性收款业务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全球支付基础设施搭建和支付全链路的增值服务能力,才是其与银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外贸小微面临“三座大山”
汇率风险问题只是跨境电商卖家的日常焦虑之一。
杭州路易行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军龙一直从事B2B的渔网外贸生意,主要出口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他告诉记者,渔业用品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全球疫情阻断了一些区域的旅游市场,海鲜消费需求受到冲击,加之原材料涨价凶猛,渔民出海一次的柴油成本走高,影响逐步蔓延至整个渔业市场。
消费疲软,物流缓慢,跨境贸易对资金占用的周期越来越高。“去年发到尼日利亚的运费从4000美元上涨到了14000美元。海外仓位很紧张,货柜也不好定。一方面需要预付资金,另一方面货物结款周期却要几个月,中间的资金周转压力很大。”李军龙透露。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额达到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而在今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4345亿元,同比实现0.5%的微增,但与外贸进出口整体10.7%的增速存在一定距离。
此外,亚马逊大规模“封号”、欧盟VAT(Value-AddedTax,增值税)新规、海运价格持续上
涨等一系列事件,也促使跨境电商卖家在渠道转型的同时,还需要在全链条上强化成本控制。
合肥市跨境电商孵化中心总经理谢方日常对接较多出口电商,对这些创业者的困难更有切身感受。在他看来,在跨境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发生成本变化,都会影响商户最终的收益。随着成本上涨,商户对资金周转和快速结算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当业务铺开之后,各环节的收费哪怕仅有0.1%的波动,规模效应下都会让商户“肉疼”。
亿邦智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前三项分别是,海外收款、融资和外汇结算。与2020年跨境金融需求对比,各个类型跨境金融服务占比均上升。
而这三项金融服务需求所对应的收付款成本高效率低、融资贵融资难、汇损成本等主要痛点,也成为了商户们面临的“三座大山”。
连连国际营销总经理钟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贸易交易链条较长,从采购到收回销售款项的过程慢则半年(例如拉美市场),欧美等成熟市场最快也要2~3个月,因此对资金的压力极大。他也发现,目前跨境商户在支付成功率、支付成本、场景覆盖以及资金周转率上都有急迫的需求,一些以前不太考虑的成本也需要精打细算。
事实上,在跨境电商整个业务链条中,交易环节的手续费(提现费)与货币转换产生的汇损是主要的成本构成。Payoneer派安盈大中华区销售总经理秦童对记者表示,在传统电子钱包和银行体系的交易链条中,商户一单交易中的手续费和汇损成本占比可高达2%~3%。通过合理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行业内平均成本可以综合降到0.6%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卖家在选择跨境收款工具时,不仅要考虑手续费成本,还要考虑提现难度、时效以及是否安全合规。“去年我从亚马逊转到独立站后,临时了一些收款渠道,但是每单的手续费和汇损成本加在一起要占到产品单价4%以上。此前有朋友因为没有足够流水,在香港一家银行的账户还被审查冻结了。”赵凯向记者透露。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跨境支付机构正着手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从手续费减免、供应链融资、平台入驻、财税管理、海外营销等多方面协助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比如商户在海外支付一些广告推广费用,使用我们相关联名卡付款可以获得千分之七的返点——即每支付1000美元可以减免7美元。独立站的收单业务可以帮商户免去开户门槛。在对接金融机构融资上,一些资金成本可以降到8%甚至6%。”钟义透露。
支付需贯穿贸易链“开源节流”
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中国跨境出口电商经历了“去亚马逊”阵痛,通过建设独立站降低对第三方大平台的依赖,减少渠道“卡脖子”风险。在此过程中,对接平台、营销推广、收付款、汇率避险、融资、退税等一揽子业务都需要商户慢慢摸索。
但同时,这也为跨境支付机构带来了更多业务空间。在博通咨询高级分析师王蓬博看来,跨境支付机构一头连接海外金融机构和结算基础设施,另一头贯穿产业链丰富的交易数据。除了合规高效的收付款能力,跨境支付机构还需要提供更多避险降本工具,比如汇率管理的风险工具,以及融资、开店、海外营销等全链路的增值服务能力。
渔网生意的业务量下滑后,李军龙开始涉足B2C跨境电商,做C端的钓鱼产品,但这个转型并不容易。他告诉记者,以往的货品都是整柜出售,但现在要分别对接亚马逊和独立站。此前是产品出海,但现在是“品牌出海”,且怎么推广还在探索之中。“此外,以前我不太关心汇率问题,今年以来也用了两次银行的远期套保工具。”
亿邦智库首席分析师樊飞通过调研数百家跨境电商发现,跨境卖家在收款提现或发起换汇业务时,最期望的是保持汇率稳定,避免汇率波动。“根据我们的调研,30.4%的跨境卖家期盼的汇率时效是1分钟内不变甚至30秒内不变。”
这也对跨境支付机构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数据显示,2021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55至6.35区间内波动,上下波幅仅3%左右。而2022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从6.30拉升至6.84,上下波幅超过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