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西游记”
每一页上都挤挤挨挨着滑稽与伟峻、贪吃与虔信、诡诈与仁厚,语调轻佻,图像纷呈,时时僭越犯乱
2016年12月底,猴年将尽未尽,鸡年将至未至。这边厢《西游伏妖记》广告已飞满天。而在欧亚大陆另一端,堪称德国纸媒首要门户、主流文化瞭望塔的两大报纸《法兰克福汇报》和《南德意志报》也搭起擂台说起了美猴王。
《南德意志报》的文艺副刊赶在圣诞节前夕向德国读者介绍了“魅力十足的叛逆者孙悟空(采用标准拼音写法Sun Wukong)”和以他为主角的小说《西游记》,“所有书中最可娱人、意蕴最深、最令人开怀者”。文章作者生怕德国文学青/老年们面对这东方美餐不知如何下嘴,拉来了一帮欧洲老白兄弟助兴:“小说体量庞大,读来让人觉得像是欧洲最伟大的游记作家荷马、塞万提斯、乔叟和但丁联合起来炮制了《奥德修斯》、《堂·吉诃德》、《坎特伯雷故事集》和《神曲》的大杂烩。每一页上都挤挤挨挨着滑稽与伟峻、贪吃与虔信、诡诈与仁厚,语调轻佻,图像纷呈,时时僭越犯乱。”虽有容易消除隔阂的普世娱乐性,《西游记》的另一面却是熔儒道佛为一炉的高密度文化信息加载。评论者因而引来九十六回开场诗两句“原无,
空空亦非空”,估计要有意震懵读者以证明其意蕴深藏之言不虚。不过毕竟要过节,所以接下去文风一转,称这鸿篇巨制的主题竟在“把酒言欢吃人肉”(应与大先生无关),妖魔鬼怪不都冲着唐僧鲜肉去的吗?经他这么一说,似乎刚有了点神秘玄妙感的中国古典小说,又一下露出了恶趣好的獠牙(倒也适合做圣诞恐怖故事)……
战狮《法兰克福汇报》的书评在圣诞节与元旦之间发出,作者马克·西蒙斯曾在北京生活多年,颇有点以中国通自居。文章开篇即作惊人语,谁说中国人不会反讽,看看这小说里取经师徒到了雷音寺下,不买通迦叶、阿难二尊就只取得到无字经。有趣的是,他将这个情节比附于卡夫卡的著名片断《在法的门前》,似乎都是在法/佛门前一番徒劳而所求落空。当然,吴承恩走的不是卡夫卡的幽沉孤僻路线,还是同样荒唐又欢快的《堂·吉诃德》更适合比照。西蒙斯却又认为《堂·吉诃德》反了骑士小说,而《西游记》纵然处处出言不逊,却还是与中国的书本智慧貌离神合,像是禅宗当头棒喝,反更让人顿悟。也是怕说得太玄,西蒙斯紧接着追溯了《西游记》的历史原型和口头文学源头,称其为“一种自下而出的文学的范例,兼收广纳的采样文化的典型”。与此相应,他对小说的总体读后感是:“如果套用当今的概念,倒更可以把它描述成肥皂喜剧、有浓烈血浆效果的魔幻电影、讽刺寓言和无政府宣言的混合物。”如果套用文化传播的概念,西蒙斯为了将16世纪的中国神怪小说与今天的德国读者拉近,建立了
一个西方经典文学加通俗文化的对比参照系。与此同时,他也不忘点明那些不可化约为西方对应物的精妙意味,比如猴王种种,映照着世间“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