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部分
第2章:一道例题一道课后习题
例题:课本例2.1,例2.2
习题:(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谓词公式怎么表达
令S(x):x想要看到千里远的地方;H(x):x要更上一层楼;
翻译为:(x)(S(x)H(x)
(2)“人人爱劳动”表示为(x)(MAN(x) → LOVE(x,labour)
(3)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x表示人, M(x):人喜欢梅花;J(x):人喜欢菊花,  答案:(x)M(x),(x)J(x),(x)M(x)J(x)
( 4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吃臭豆腐。
定义谓词如下:Cdf(x):x喜欢吃臭豆腐。
表示:x)Cdf(x)
第3章:一道课后题,考语义网络
1.(1)每个学生都有一只笔

(2)张三是大发电脑公司的经理,他35岁。他住在飞天胡同68号。
2.树和草都是植物,树和草都是有根和叶,水草是草,长在水中,果树是树,会结果子,苹果树是一种果树,会结苹果。
第4章:一道课后题,考归结原理
1.设已知: 
(1) 如果x是y的父亲,y是z的父亲,则x是z的祖父; 
(2) 每个人都有一个父亲。 
使用归结演绎推理证明:对于某人u,一定存在一个人v,v是u的祖父。
解:先定义谓词 
      F(x,y):x是y的父亲   
      GF(x,z):x是z的祖父     
      P(x):x是一个人     
再用谓词把问题描述出来:     
已知F1:(x) (y) (z)( F(x,y)∧F(y,z))→GF(x,z))     
        F2:(y)(P(x)→F(x,y))     
求证结论G:(u) (v)( P(u)→GF(v,u))     
然后再将F1,F2和¬G化成子句集:       
 ① ¬F(x,y)∨¬F(y,z)∨GF(x,z) 
② ¬P(r)∨F(s,r)         
③ P(u) 
④ ¬GF(v,u))   
 对上述扩充的子句集,其归结推理过程如下:
2.求解下列问题
张某被盗,公安派出5个侦查员去调查:
A说“赵与钱至少有一个人作案”
B说“孙与钱至少有一个人作案”
C说“孙与李至少有一个人作案”
D说“赵与孙至少有一个人与此案无关”
E说“李与钱至少有一个人与此案无关”
五个人的话都是可信的,使用归结演绎推理,出谁是盗窃犯。
解:(1) 先定义谓词和常量 
设C(x)表示x作案,Z表示赵,Q表示钱,S表示孙,L表示李
 (2) 将已知事实用谓词公式表示出来 
赵与钱中至少有一个人作案:C(Z)∨C(Q) 
钱与孙中至少有一个人作案:C(Q)∨C(S) 
孙与李中至少有一个人作案:C(S)∨C(L) 
赵与孙中至少有一个人与此案无关:¬ (C (Z)∧C(S))即 ¬C (Z) ∨¬C(S) 
钱与李中至少有一个人与此案无关:¬ (C (Q)∧C(L)),即 ¬C (Q) ∨¬C(L) 
(3) 将所要求的问题用谓词公式表示出来,并与其否定取析取。
 设作案者为u,则要求的结论是C(u)。将其与其否定取析取: ¬ C(u) ∨C(u) 
(4) 对上述扩充的子句集,按归结原理进行归结,其修改的证明树如下:
因此,钱是盗窃犯。实际上,本案的盗窃犯不止一人。根据归结原理还可以得出:孙也是盗窃犯。
第五章:一到课后习题,考模糊结论
5.16 设 U=V={1,2,3,4,5} 且有如下推理规则:       
                                 IF  x  is  低  THEN  y  is  高 
其中,“低”与“高”分别是U与V上的模糊集,设 
低=0.9/1+0.7/2         高=0.3/3+0.7/4+0.9/5 
已知事实为   x  is  较低 
“较低”的模糊集为          较低=0.8/1+0.5/2+0.3/3 
请用扎德方法求出模糊结论。
解:先用模糊关系Rm求出规则   IF  x  is  低  THEN  y  is  高所包含的模糊关系
第6章考两道课后习题
6.9下图是五城市间的交通费用图,若从西安出发,要求把每个城市都访问一遍,最后到达广州,请一条最优路线。边上的数字是两城市间的交通费用。
解:先画出代价树:
按代价树的广度优先搜索即可得出最优路线,步骤如下:
(1)
(2)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
(4)
(5)
故由此得出最优路线为A->B1->D2->C4->E12
即A->B->D->C->E,交通费用为375。
6.14设有如图所示的一棵与/或树,请分别用与/或树的广度优先搜索及与/或树的深度优先搜索求出解树。
解:(1)与/或树的广度优先搜索
先扩展节点A,得到节点B和C,再扩展节点B,得节点t1、t2,因为t1、t2为可解节点,故节点B可解,从而可节点A可解。
所以求得解树为:
(2)与/或树的深度优先搜索
先扩展节点A, 得到节点B和C,再扩展节点C, 得节点D和t5,t5为可解节点,再扩展节D,得节点t3、t4,因为t3、t4为可解节点,故节点D可解,因为节点D和t5可解,故节点C可解,从而可节点A可解。
所以求得解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