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1.了解对偶修辞的基本知识,理解对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运用对偶修辞,追求语言的整齐美、节奏美和音韵美。
3.巧用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并传承乡土文化。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教师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对联。
3.要求学生每人准备练习本并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
二、活动步骤
1.故事导入
在江西丰城市的董家镇与高安市的荷岭镇之间有一座山,名叫枫岭。枫岭顶上有座神功庙,庙旁有棵千年老枫树。枫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气势宏伟,有数人合抱之粗。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为古枫树写下了“枫岭栽枫树,风吹枫叶落丰城”的御联,此联言简意赅,却难在“枫、风、丰”三个同音字,且风自三枫出,岭、树、叶三者有关联。这个上联就是气死了不少高安人的千古绝对,丰城人据此认定这枫岭为丰城所有,并扬言:高安一方如能对出下联,枫岭转归高安管辖。可惜至今尚无工整的下联。
同学们,这只是个传说。但是要对出这个对联可不易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对偶修辞的知识,对对这个下联,为高安人争点光哦。同学们请看屏幕: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配古筝曲)
2.组织学生讨论这个句子的特点
教师明确: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密切相连的两个词、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修辞,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富有民族特,它源远流长,雅俗共赏,早为广大众所喜闻乐见,广泛使用。古代的诗文中应用对偶多,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这种对偶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而且平仄要协调,这是严格的对费,叫工对,现代诗文使用对偶,冲破了上面的一些限制,只要安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联就可以了,我们叫它“宽对”。
3.对偶句的识别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字数不相等,结构不相同,所以不是对偶)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联,所以是对偶)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联,所以是对偶)
4.对偶的类型
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形式:
(1)正对:上下联意思相类。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跟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联意思相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联意思相关。所谓“相关“指上下联之间存在承接、因果、条件之类的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对偶佳句欣赏
配乐诗朗诵《书湖阴先生壁》并出诗中对偶句(课件演示,古筝曲为背景音乐)。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学生讨论后,教师逐句讲析王安石诗中对偶的特点,赏析对仗的妙处。
(1)听故事,赏对子。
A.枫岭栽枫树,风吹枫叶落丰城,__________。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一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吗?高安毕竟是才子之乡,有人对出了下联,同学们根据你们所学的对偶知识分析一下对得如何:
①桐树结桐籽,童挑桐油向铜湖。(铜湖,高安一地名)
②平林依平川,屏隔平阳出萍乡。
同学们,你们能尝试对出一个下联吗?
B.奉新人奉新人,__________。
据说奉新县有女孩要嫁到靖安石境乡,按当地当时的风俗,结婚前一天,女方家出一上联写在红纸上送到男方家。男方家根据上联题意对出下联。结婚这一天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时,将该联贴于花轿两侧。一般平民百姓出联和对联时,都会请当地最有才学的“知识分子”捉刀代笔。所以对联的水平实际上代表了当地的才学高低。如男方不能对出女方的出联,则会受到女方的轻视,甚至拒不发轿。男方须放爆竹赔礼才能将新娘接走。这个女孩家出的上联是“奉新人奉新人”,可难住了新郎及家属,因为“奉新”是县名,“新人”又指新娘。靖安石境无人能对,至今仍耿耿于怀。此联由三字重叠而成,巧将第二个“奉”字用作动词,点明了嫁新娘的主题。对该联难在文字结构与主题很难两全。(提示:南昌有个进贤县,奉新县有个上富镇,你能巧用两个地名对上此联吗?)
C.新建石城万年万载,__________。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进入江西境内,一路看见青山滴翠,赣水悠悠,农家安乐,商贸繁荣,心中大喜,脱口吟出一句上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随员中一翰林学士接口应对下联:“永修铜鼓乐平乐安”。乾隆帝龙颜大悦。这副对联,不仅道出了江山永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意蕴,还巧妙地嵌入了江西省的八个县名,新建石城和永修铜鼓中有“建”和“修”两个动词,“城”和“鼓”又是名词,二者构成动宾关系。“万年万载”和“乐平乐安”是并列关系,它们与前头的动宾可以构成主谓关系,上下联成了两个完整句子。同学们,你们能尝试续一个下联吗?
6.补字练习
(1)五谷丰登,__________。
(2)几处__________争暖树,谁家__________啄春泥。
7.对句练习
(1)出上联对下联:
笔落惊风雨,__________。
(2)以校园学习生活为内容写一对偶句。(教师巡视并指点,学生展示)
8.综合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朗读自己课外搜集的对联佳句。
(2)学生展示对联书法。
9.小结
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对偶名句,通过多媒体课件屏幕演示,学生朗读。(配放古筝乐曲为背景音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者单位 江西省高安市第四中学)
编辑 孙玲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