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翰事件
尤佳
摘要:雍正五年(1727)初发生的 镇沅事件 ,使清朝统治者对革除土司安插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刻反思,其态度与措置也发生了重大转变㊂ 镇沅事件 发生后,雍正帝与一些疆臣边吏意识到,革除土司虽已徙置省城,但其对原籍社会稳定的威胁依旧很大㊂清政府遂将革除土司安插的重点放在严格稽查和控驭革除土司及其家口上,关键措施便是将革除土司的安插地域由省内改至省外,而且根据革除土司势力之大小与罪责之轻重等确定其迁徙距离之远近㊂清政府对革除土司迁徙安置的种种尝试与摸索,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为革除土司安插制度的最终创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之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
关键词: 镇沅事件 革除土司安插制度
清雍正朝在西南地区推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共革除土司200余家㊂①对于数量如此多的革除土司及其家眷,该如何妥善安置,就成为摆在清朝统治者面前一道迫切而棘手的难题㊂革除土司安插制度便是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逐步创立起来的,并在其后被不断地调整完善㊂实际上,在革除土司安插制度创立前,清政府对革除土司有过迁徙安插的处置方式,只是其时尚未制度化,具体措施亦不完善㊂我们通常认为,清政府是将革除土司迁离属地,安插本省省城㊂但如果对清政府在创制前的裁革土司安插事例以及朱批奏折等文献进行全面搜集和细致梳理,我们则会发现,真实情况并不像以往我们认识的那样简单㊂实际上,清
政府对革除土司的安插体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㊂清廷君臣对于革除土司安插的态度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处置措施亦会因革除土司情况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造成上述变化的诱因便是发生在雍正五年(1727)年初的 镇沅事件 ㊂
061*
①
本文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南方土司制度与北方盟旗制度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16XZS036)的阶段性成果㊂
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151页㊂
镇沅事件 可以说是清政府创设革除土司安插制度的催化剂㊂①正如李世愉先生
对 镇沅事件 意义及影响所作的评价:这起 突发事件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并由此而做出了对以罪革除土司的处理规定,即对革除土司分别进行安插 ②㊂但这起引发清政府在土司地区一系列变革举措的重大事件,却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㊂实际上, 镇沅事件 作为反映改土归流与安插善后的典型事例,为我们呈现了安插制度创立的前奏与背景,也为我们洞察雍正君臣对于革除土司安插的态度与措置的演变过程,清朝统治阶层对土司地区治理策略与统治手段的思考与选择,明晰清政府创建革除土司安插制度的
全过程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㊂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 镇沅事件 与清代革除土司安插制度创立的过程及相关问题进行动态的考察与分析,谬失之处,祈请方家教正㊂一 镇沅事件 及其对清朝统治者的思想触动
(一) 镇沅事件 简析
雍正五年正月十七日,原镇沅土知府刀瀚的族属土目,见威远同知㊁署镇沅府事刘洪度由威远解盐课回署,欲于开印后解交司库,遂捏造浮言,煽惑土民,称刘洪度欲将民田悉数入官,愿意领种者需先缴纳价银,违者重处㊂同时,他们勾结衙役,又串联威远夷人,聚众千余人放火焚烧镇沅府署,杀害刘洪度,并劫课放囚㊂
欲全面考察 镇沅事件 就当先从镇沅土府的改流说起㊂雍正四年(1726)六月十九日,镇沅土知府刀瀚被擒拿后,押至省城监禁㊂是月,镇沅土府被改流㊂为何在将原土司拘于省城并改流过去约7个月后,还会发生如此影响恶劣㊁规模较大的反抗事件?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思考㊂
其一,改流过程中镇沅土目因利益受损而怨恨刘洪度㊂镇沅100余名土舍头人等长期霸占夷民田地,刘洪度进入镇沅后,在当地查田编赋㊁设立保甲,令土舍㊁土目等皆须纳课输赋,且还欲将他们抢占的田地归还土民, 土目等屡求不允,从此衔恨 ③㊂此外,当地数处盐井向为土目㊁土棍所据,他们擅自取利,无分厘归公,刘洪度 剔厘盐弊,严禁土棍把持需索,故土目人等又不无衔怨 ④㊂
161 镇沅事件 与清代革除土司安插制度的创立
①②③
④如‘清史稿“载: 鄂尔泰总督三省,其土州安于蕃㊁镇沅土府刁澣(应作 刀瀚 ),及赭(亦作 者 )
乐长官土司㊁威远州㊁广南府各土目,先后劾黜㊂惟刁(应为 刀 )氏之族舍土目煽纠威远黑倮复反,戕知府刘洪度㊂于是尽徙已革土司㊁土目他省安置㊂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514‘土司传三㊃云南“,中华书局,1977,第14257页)‘清史稿“的叙述笔法清晰地呈现出编纂者的态度与判断,他们认为,镇远府刀氏族属土目的聚众报复事件是清政府后来将革除土司迁往外省安插的直接原因㊂
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第152页㊂
‘朱批谕旨“卷125之3,雍正五年三月二十六日鄂尔泰奏,见纪昀总纂,王际华㊁于敏中等修纂‘景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台湾世界书局,1985㊂以下均见此书㊂‘朱批谕旨“卷125之3,雍正五年三月十二日鄂尔泰奏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