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老戏骨”严燕生 —生追逐心中的太阳
作者:彭立昭
来源:《北广人物》2018年第48期
作者:彭立昭
来源:《北广人物》2018年第48期
【编辑推荐理由】
50年前,严燕生离开了北大附中,在对煤矿的危险和艰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服从分配来到京西木城涧煤矿工作。穿上工装,走下矿井,这一干就是7年。随着一次次“考验”,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矿工。由于忠厚老实、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他光荣入党,还当上了矿务局宣传队队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严燕生进入“人艺”,从此开启艺术之旅。
3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严燕生塑造了60多个独具特的人物形象,《茶馆》中的庞太监、《谁是强者》中的赵科长、《鸟人》中的陈博士、《莲花》中的洪舅爷……舞台下,他从一名普通的演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从艺术调度室主任到副院长,兢兢业业。退休后,他专注于戏剧表演教学及语言艺术教学,乐此不疲。难怪有人这么评价他,“艺术就好比金字塔,那顶尖上又有几人?但如果没有那塔尖下的基石托着,塔早塌了。能成为人艺这个话剧界的金字塔
中的一员,也算成功和幸福的一生。”
采访的过程很像在聊家常,严老师嗓音清脆嘹亮、韵味醇厚、有穿透力。他的随和、敬业、认真、低调、朴实……都是满满的敬佩。演戏,从跑龙套开始;做人,追求淡泊宁静。从与他的交谈中,也感受到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不凡的气质,尤其是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当我一次次地为他的故事惊叹不已的时候,他却很平静。顽强,坚韧,执着,他的故事让我们对这三个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无论是他做矿工,做演员,做院长,做艺术教育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精彩,都给人以温暖。他就像“夸父”一样,用生命和汗水,在追逐着“心中的太阳”。
个人简历
严燕生,1952年1月9日出生于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话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曾出演过《茶馆》《谁是强者》《天下第一楼》《鸟人》《赵氏孤儿》等几十部话剧,参加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神探狄仁杰》《孙中山》等剧的拍摄,在电视剧《芈月传》中为“商鞅”配音,在《甄嬛传》中为“苏培盛”配音。他还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送长篇小
说,并经常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外省市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节目。近年来专注于戏剧表演教学及语言艺术教学,经常为中小学教师讲授戏剧表演、散文、小说、诗歌朗诵,经常为大中小学排练话剧、校园剧、童话剧等。
在煤矿经历7年的打磨“锤炼”
严燕生在北京南城长大。父亲在中国银行工作,属于旧中国留下的老职工。父母生他时年届中年,对这个孩子的降生自然十分高兴。他的哥哥和都生在不同地方,唯独他出生在北京,故取名“燕生”甄嬛传的演员。在他的记忆里,父母总是『亡瞄碌碌,十分辛苦。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严燕生得到的关爱也最多。他从小聪明、善良,父母对他寄予的希望也最大,要求也最严格。刚会认字时,父亲就给他租了许多小人书(连环画),他都爱和哥哥们—起分享。那些绘图精美、文字简练的连环画,至今在他满满的童年记忆里很温馨。一本本小人书就像一道道风景优美的画屏,让他了解到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文学及历史世界。这不仅是一种记忆,更是—种情怀。
受哥哥的影响,严燕生从小就爱好文艺。小学五年级时,他参加了“少儿之家”。老师教他朗读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时,要采用不同的声音、情绪、力度的朗读方法,他
发挥得淋漓尽致。从那时起,严燕生爱上了朗读。
由于哥哥们上的都是名校,榜样的力量巨大。小小年纪的严燕生也发奋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顺利地考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如今离开母校已经陕五十年了,但母校的形象,在他的记忆中,却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崇高。
入校不久,品学兼优的严燕生报名参加了学校广播站,成了一名小小播音员,并使广播站成了同学们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习是严格而愉决的。清晨六点,严燕生和同学们就围绕着学校操场跑步锻炼身体,有时候最严的要求是跑十圈,即三千米。晚上九点钟就必须上床睡觉,一日三餐,排队唱着歌去学校餐厅就餐。平时也不能随便离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军事化、有规律的学生生活,使他的身心健康茁壮地成长,也培养了他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好品格。
北大附中很重视学生的品格教育。那时学校许多设施需要完善,老师就让他们参与建校劳动,以锻炼大家的意志,这样也培养了他们爱劳动、不怕苦的品质。那时,学校的文艺生活丰富多彩。“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严燕生和同学排演“对口词”,一上台就赢得阵阵掌声。他说,那是他第一次上舞台表演,觉得新鲜和好奇,自此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然而美丽欢
乐、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随着1966年的到来,各大中小学陆续停课,学生们都在学校待命,严燕生也不例外。
17岁那年,严燕生分配到了京西木城涧煤矿。木城涧煤矿位于门头沟深山中。走进煤矿,穿上工装,师傅领他攀上了366级台阶,第一次下井,两腿发软,但他鼓足勇气走下了矿井。矿工的苦、累、脏、危险。不到—天,他就全体验到了。初来时,严燕生被分配到掘进队工作,开凿矿山巷道,方便采煤。一条地道每天要掘进十多米,重体力活,工作之辛苦可想而知。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严燕生作为一个小小男子汉,一闭眼,一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被艰苦的生活条件所吓倒。
“你们学生娃头脑灵活,只要肯学,肯钻研,一定能把自己的活儿干好!”这是师傅经常跟他说的—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随着一次次考验,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专业矿工,由于忠厚老实、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他入了党。如果把煤炭比作黑的太阳的话,他就像“夸父”一样,用青春和汗水。在追逐着心中的太阳。
谈起在煤矿的“考验”和“锤炼”,严老师说那段日子受益终身。
“我的师傅毫无保留地教我学技术,当然没有拜师仪式,矿里凡是比我年纪大的都是我师傅。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待人十分真诚,是他们对我的人格和技术进行了双重培养,我至今都感激他门。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旦发生危险,师傅们总是毫不畏惧地冲在最前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