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成立中国近代建筑设计教育的启蒙者之一
——刘既漂 
          作者:贺宝杰    写于:2007.5.12 南京艺术学院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刘既漂,这位中国近代建筑设计教育启蒙家。他经历了中国建筑设计教育由起步到发展的过程,他积极参与并推动了我国建筑设计教育教学、建筑设计实践和建筑理论的建设,他的经历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成就。本文汇集有一些他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资料。
[关键词] 刘既漂 西湖博览会
刘既漂,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建筑设计教育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并倡导建筑设计要走“中西合璧”的道路,为中国建筑设计教育事业的启蒙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刘既漂,190074日出生于广东兴宁,192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及巴黎大学建筑系。1928年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30年转赴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任教。抗战期间,刘既漂离开南京转至广州开办建筑事务所,40年代定居上海蒲园。晚年是在美国度过的,并于80年代中期客逝美国。
一、成长、留学时期
广州在清朝中叶很长时间内是惟一的通商口岸。因为它的地理环境,一直以来它受外来影响比较多,思想比较先进,特别是在艺术品方面,包括绘画、摄影等。在20世纪初,广东由于长期受到香港、澳门、欧洲设计艺术的影响,是比较早的接受、传播近代建筑设计思想地区之一,中国最早的建筑师广东人是比较多的,如在1927-1940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名单(按入会登记顺序排列)的82人(见文后附录1)中有27位广东人,占总人数的1/3左右,如:梁思成、刘福泰、范文照、李锦沛等都是广东人。而且在1911年广东又爆发了辛亥革命,民主文化思想进一步得到传播,人们慢慢从科学和实业的角度认识到美术作为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进而图画和手工课程成为了新式美术教育学科的主科被重视起来。在当时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西学,想通过“废科举、兴学校”,提倡兴办“西学”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刘既漂就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出生、成长,进而留学法国。
刘既漂在少年时代受到先进艺术思想的熏陶,对他后来留学法国学习绘画和建筑有很重要的影响,“他在法国留学时曾与林风眠、林文铮等组织了一个强调美术学理研究的绘画沙龙组织——‘福玻斯社’,‘福玻斯’的含义即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在欧洲古典神话中太阳神主宰光明、青春和艺术,无疑这一名称具有隐喻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方向的双重含义,这正表现了青年刘既漂、林风眠等人为世人创造有生命的艺术的信念。19242月,‘福玻斯社’联合另一个
1:“旅欧中国艺术界为谋促进东西美术之沟通,特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中国美术展览会。图为日筹备委员及中法政学界赞助人。前列自右而左第6人为筹备委员兼出品画家刘既漂。
旅法艺术团体——美术工学社,发起成立了‘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决定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举办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刘既漂任筹备委员主持其事(见图1),充分显露出他在组织工作的才华,而正在巴黎旅居,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被特别聘请为名誉会长。刘既漂对蔡元培、林风眠、林文铮办艺术大学思路最为理解,工作上也容易沟通,因此,他在担任图案系教授的同时,被蔡元培和林风眠、林文铮慎重考虑聘为图案系主任。实际情况也证明,在他主持系务管理工作那段时期的图案系最好地体现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精神,出了很多人才,在社会上影响最大。   他在留法期间,正值欧洲装饰艺术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他深受到欧洲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他归国后,在三十年代杭州西湖博览会的装饰设计和建筑上,不论单体或体,在建筑风格上都有较多的模仿欧洲装饰艺术风格的特征。
二、国立杭州艺专任教时期
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兴办,中国建筑事务所陆续开业,中国建筑团体先后成立,建筑设计活动、学术活动得以开展。
2:国立杭州艺专所在地的前身
---西湖罗苑(今西湖孤山)
如:192848日,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美丽的西湖罗苑(见图2)成立了。
“其中担任该校图案系主任的刘既漂在引进法国图案教育体系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法国期间系统学习了西方建筑与装饰设计的理论、方法与风格,归国后成为在艺术设计界、教育界最早传播正统、现代欧洲风格的设计师与教育家之一,他对法国最新设计时尚的介绍有助于打破长期以来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界日本模式、作风一统天下的格局,并由此形成了以杭州、北京两所国立艺专为代表的南北图案作风东西对峙之势。因此雷圭元称他是“将新血液注入了中国图案教育的体系中,使发育未完全之中国图案教育,激起了一度的兴奋”。
31929年西博会会场全景、 1929年西博会工业馆门景
在“19296月,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博览会西湖博览会(见图3)隆重开幕,成立仅一年的国立艺术院图案系师生们积极参与了这一盛会的筹备工作,刘既漂率领师生设计与制作了全部十所展览馆的建筑装饰与室内陈列(用时六个月),从博览馆和一些历史资料里看到的作品来看,这些设计借鉴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在巴黎流行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长处,与巴黎1925年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中的设计颇多相似之处。作为新生的国立艺术院在世人面前的首次亮相,博览会中一片欧风的设计的确令世人耳目一新,从而引起了社会对学校的瞩目与关注。”
整个博览会共设八馆二所三个特别处。八馆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卫生馆、丝绸馆、工业馆。二所即为:特种陈列所,参考陈列所。三个特别处是:铁路陈列处、交通部电信所陈列处、航空陈列处。展出的物品共计1476万件。刘既漂教授不但设计与制作了全部十所展览馆的建筑装饰与室内陈列,而且主持设计修建了当时全国最早的展览馆建筑———博览会的工业馆。它也成了本届博览会最大的一件展品。
我认为刘既漂在1929年主持设计的西湖博览会工业馆(图4567),在当时就已作出了合理功能的设置,协调的建筑布局,统一的比例和尺度,并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从这
些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到他的设计不是追求虚假装饰以,也不是完全抄搬别国建筑形式而求时髦。他的设计从总体外观设计上看是十分庄重、宏伟、简洁而大方的。
4:刘既漂设计的西湖博览会---工业馆
4 1929年西湖博览会唯一幸存建筑——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工业馆,现西湖博览会博物馆馆址大门. 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是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杭州市北山路42号是一座“回”字行的建筑,大门正对着西湖。这里是1929年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如今,这座古老的建筑,较完整地保持了当年的格局和风貌,是反映杭州近代历史的重要建筑。
5:刘既漂,西湖博览会博物馆设计图;图6:刘既漂设计,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正面;图7:西湖博物馆入口
刘既漂还曾在西湖边上营造过一座博览会塔,林语堂对之的评价是:“不可多看,看多了,眼珠要长疔疮!”。反映了他的建筑设计风格受到了部分传统力量的排斥。正如,林风眠曾经不无悔悟地说:“真正的艺术作品的产生,与其新生的影响,自然很大;如果大多数人没有懂得艺术的理论,没有懂得艺术的来历的话,单有真正的艺术作品,有谁懂得鉴赏呢?”
“根据1930年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务规程》中的系科设置,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科分别为绘画系、雕塑系、建筑系和图案系。据文献记载,图案系留名今天的最初成就,也是突显在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原因大概是与首任图案系主任刘既漂教授有关。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专业的课程分实习主科和理论副科两部分:实习主科为木炭画、水彩画、建筑制图、建筑实习、速写5门课程;理论副科为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美学、解剖学、透视学、建筑学、几何画、国文、法文、党义、军训、博物、音乐、彩学、体育15门课程。课程计划安排是,进入到专门部以后,第一年建筑制图(30学时/周)、第二年建筑制图(36学习/周)、第三年仅设建筑实习(40学时/周),其它学科一般(2-3学时/周)”刘既漂教授当时为系主任,他对建筑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从“建筑制图”这一建筑专业的学时安排来看,充分体现他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
能力的培养,从学科设置得范围之广充分表明他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长远发展的前瞻性,足见他对当时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用心良苦。
三、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时期
1930年初,刘既漂离开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转赴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任教,在工学院建筑系讲授“室内装饰。刘既漂是一位有着非常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教授,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他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必然的。
据他的学生张玉泉回忆:中央大学建筑系老师要求严格,特别强调对“五柱式”等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建筑系的教学方针是“全面培养、重点突出”,对建筑历史理论和建筑设计的要求精益求精。对建筑学的结构学、机电学等其他专业课程要求也很严格,他们教学生做设计要形式与功能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较全面,基本功扎实,适应能力很强。并且善于不失时机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学生。
四、其它方面
刘既漂对于当时中国建筑设计的促进还不限于此。他虽然以建筑设计为主,但对写作和摄影
也颇感兴趣,平时游历考察又勤于记录,留有不少作品或遗稿。
8:国立杭州艺专"艺术运动社"
杂志《亚波罗》
如:他于19271225日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中国新建筑应如何组织》;192811月在《良友》32期上发表的《意大利建筑之花》;19294月在《旅游杂志》上发表的《美术建筑与工程》;1930110日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中国美术建筑之过去与未来》
等等;“又如国立艺术校刊《亚波罗》上有《蒂佳罗宫》一文,虽是他游历意大利时的观感,但很专业,是结合建筑史从专业的角度介绍蒂佳罗宫的建筑艺术。另有两幅摄影作品也在《亚波罗》(见图8)上发表,拍摄的是南京总统府建筑及内部结构。南京总统府历经数朝更迭、几代积淀,其建筑具有复杂多样的建筑风貌,在中国建筑史特别是近代建筑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刘既漂摄于20年代末的几帧照片,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建筑家,在很多艺术领域都有非凡的涉猎,成就显著。通过他对南京总统府的考查说明他对中国古典建筑做法是十分关注的,并有很深入的研究,如文章《中国建筑应如何组织》一文。他不仅关注中国建筑的过去与未来,同时还密切注视着国外现代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