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无故不到岗工作人员进行处理的请示报告
第一,及时向员工发送限期返岗的通知
(一)通知的必要性
出于对劳动者的保护,从用工之日起,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建立了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关系,在前述劳动合同关系被依法解除之前,用人单位作为用人主体,依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缴纳社保等。故为了给用人单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长期无故不到岗的员工,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向劳动者发送限期返岗的通知,要求劳动者返回工作岗位履行工作义务。
(二)限期返岗通知书的内容
在向劳动者发送限期返岗通知时,应当载明以下内容:长期无故未到岗的事实、限期返回的时间、返回的工作岗位、逾期不返回的法律后果等。
在该通知书中所载明的返回岗位,应当与劳动者之前的工作岗位相同,用人单位不得在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工作地点等。
高铁买票(三)送达的程序
此处送达,类比于《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讼文书的送达程序,在有劳动者已知的的情况下,应当首选直接送达的方式,即通过劳动者在单位预留的手机号打电话告知,发送手机短信息;
通过向劳动者在单位预留的联系地址和身份证上所载的联系地址进行邮寄送达,并在邮寄单中明确载明“限期返岗通知”;
通过向劳动者在单位预留的联系地址和身份证上所载的联系地址进行上门实地送达的方式,向劳动者告知限期返岗;
在上述途径都无法与劳动者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积极保留相关的无法取得联系的证据材料,如无法接通的通话记录、无回复的手机短信信息、上门送达无法取得联系的视频材料等。
在上述途径都无法与劳动者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通过向报纸发布公告的方式,向劳动者送达相关通知信息。
小提示:
对联大全 千古绝对⑴在报纸公告之前,应当保留之前通过其他可联系途径与劳动者取得联系不得的相关证据材料,以确保通过公告送达方式的合理性【详见:(2020)津03民终1210号】;
⑵为了增加通过报纸公告方式向劳动者送达的可能性,在选择报纸刊物时,应当尽量选择级别较高的报纸,建议为不低于省级的报纸刊物。
⑶应当谨慎选择通过报纸公告的方式,向劳动者送达相关的通知文件。通过相关裁判文书的案例查,部分裁判文书中法院认为:即便是用人单位通过报纸公告的方式向劳动者送达了相关的通知材料,也只能证明用人单位曾经向劳动者送达,并不能代表劳动者实际接收到了相关的通知材料【详见:(2019)鲁02民终5321号】。九的成语
第二,针对未能在限期内返岗的员工,应当如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在向员工发送《限期返岗通知》之后,针对未能在限期内返岗的员工,用人单位可在依法
征求工会意见之后,再次向劳动者送达《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发送该通知的程序同之前发送《限期返岗通知书》的程序。
小提示:
⑴对于长期未归员工通过报纸方式发送的公告,目前已无“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的限制性规定。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中相关规定,企业在通过报纸张贴公告或者新闻媒介方式,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时,在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但该文件已经在2017年11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第五批宣布失效和废止文件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87号)文件中,被明令废止。
同时结合相关裁判案例的查,目前并无相关发布期限的限制。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
①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约定,劳动者出现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但该前提适用的条件,公司的规章制度内容必须是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员工的讨论等民主程序制定的,并且向所有员工(包括长期未到岗员工)公示和送达过的。
郑爽照片大全最新图片②根据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本身也是属于合同范畴中的一种,由于其调整的主要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故立法机关专门制定了《劳动合同法》。根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合同的双方主体是可以自由约定解除的条件的,同时结合《劳动合同法》中对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性条件,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可以自由约定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但该解除的情形不应超出《劳动合同法》中对于用人单位的限制性条件。
污段子(三)解除劳动合同通知的内容
在该通知内容中,应当载明公司要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明确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和法律依据,适用的程序等。
诉讼费是多少附:劳动合同解除之前,对于用人单位的几点风险提示
劳动合同解除之前,鉴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依然存续的事实,结合《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若用人单位未能持续为员工缴纳社保以及发放工资的情况下,若劳动者据此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律途径,用人单位存在需要向劳动者补缴社保和工资的风险。补发工资的标准,基于劳动者未能在该期间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和创造经济价值的前提,结合劳动合同法中对于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的保护,同时结合目前各地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该工资支付标准应当不低于同时期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