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大学生对黄梅戏的了解状况浅谈黄梅戏的观众
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与发展,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五大传统剧种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梅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外国友人更是把亲切地黄梅戏誉为是“中国的乡村音乐”。
然而,在当前戏曲市场整体萎缩的形势下,黄梅戏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从目前的欣赏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年以上的人,年龄层明显偏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观众的数量自然会不断减少,而且更令人堪忧的是,现在年轻人中会去看戏的那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如今戏曲舞台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凡是了解戏曲现状并热爱她的人们都会有一种危机感——戏曲急需发展市场、赢得观众。
其实身为80后的一代,我深有同感。与诸多同龄人一样,从小我们听的是“四大天王”、“小虎队”这些港台
流行歌曲,每天放学回家看的
是《机器猫》、《美少女战士》这些日本动漫。对听戏、看戏这件事,我们着实是有些不屑一顾,觉得那是老年人才喜欢的玩意儿,又老土又没劲,一句话哼哼唧唧的可以唱上半天。即便我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庆人,生在这黄梅故里、戏曲之乡,从小就听着“郎对花对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唱段长大,而我真正走进剧院去看戏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特别是对黄梅戏的了解状况,笔者随机选择了100位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籍贯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下列最能描述您对黄梅戏了解程度的是: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知道一点,会唱一点□不了解
2、您对黄梅戏的印象是:
□富有古典美,雅俗共赏□晦涩难懂的□较其他戏曲时尚
□过时了,是老年人听的□深入浅出,容易学唱□其它
3、您对黄梅戏感兴趣吗?
□非常喜欢□喜欢□一般□可以看看□不感兴趣
4、您知道黄梅戏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剧种吗?
□安徽□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湖北江西交界处
5、您认为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是:
□《天仙配》□《徽州女人》□《女驸马》□《梁祝》
□《雷雨》□其他
6、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欣赏到黄梅戏?
□电视、广播□网络□舞台表演□其他
7、您认为传统戏曲是:
□全民都该了解和传承的传统文化
□职业演员去学习和传承的小众文化
□有兴趣的人可以自主了解并学习
□陈旧、过时的,没必要再大力推广
8、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与戏曲文化相关的课程或开展了有关活动吗?
□有□没有□不清楚
9、您对“戏曲艺术进校园”这类活动的感觉是()
□很好,早就应该这样了□无所谓□不赞同
10、您认为传统戏曲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慢慢振兴起来
□与流行因素融合,形成新的发展趋势
□按照原来的方式发展,成为小众文化
□逐渐走向衰落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黄梅戏这一传统戏曲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是颇受欢迎的,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表示对黄梅戏感兴趣,将近40%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喜欢或是喜欢黄梅戏。7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黄梅戏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如黄梅戏的发源地,代表性剧目等,一些著名的经典唱段自己也能哼上两句;约九成的大学生认为黄梅戏富有古典美,雅俗共赏,一部分人觉得黄梅戏较其他戏曲要更加时尚一些,而且深入浅出,容易学
唱,不会给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感觉。而对于“戏曲艺术进校园”这类活动,广大学生朋友们更是给予了高度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校园里就能欣赏到黄梅戏,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虽然现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也能便捷地欣赏到黄梅戏,但是他们更希望能通过舞台表演这种方式近距离地一睹名家们的风采。五成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传统戏曲是全民都该了解和传承的传统文化,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凝结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传统戏曲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部人认为传统戏曲会慢慢振兴起来,一部分人则认为传统戏曲将会与流行因素融合,形成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早已步入网络时代,中华民族沿袭数千年的传统戏曲却因此备受冷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戏曲就一直呈现出衰落之势,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传统戏曲的感情愈来愈远。有人就慨叹:传统戏曲大势已去,一去不返。如今,我国的文艺百花园中生机勃勃、姹紫嫣红,传统戏曲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理应有它一席之地。但是传统戏曲
却由于其自身原因,如地域方言的限制,和其他一些艺术形式相比不足之处明显。
因而,要培养广泛的黄梅戏观众谈何容易,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做好做精传统经典剧目的传承,要让“经典”不断地发扬光大。《天仙配》、《女驸马》不能仅仅止步于名誉中华,更要蜚声国际、享誉海外,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喜爱黄梅戏。二是要解决好与现代观众审美接轨的问题。为适应市场,黄梅戏必须要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创
作出更多像《徽州女人》这样,不仅中老年观众爱看、年轻观众也爱看的好戏。这就要求黄梅戏在保持自身艺术特点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逐步拓展出自身发展的新空间,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审美需求,使之充满生机与活力。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力培养黄梅戏人才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黄梅戏的观众,为黄梅戏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观众基础。加强黄梅戏的普及力度,比如可以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课上进行简单的黄梅戏赏析学唱课程,此举既可以培养他们对黄梅戏的兴趣,发展潜在观众,又可以从中发掘黄梅戏人才。多举办“戏曲艺术进校园”之类的活动,拉近传统戏曲艺术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黄梅戏的年轻观众。四是要坚定地深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拓宽演出市场,丰富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黄梅戏的受众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