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优秀的教学设计1
  刘若英为什么叫奶茶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
2016江苏小高考  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刘畊宏>上海户口申请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
  (题目)思历史之事
  抒一己之情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
  “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
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
  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少儿歌曲
  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科目一考试技巧
  情——功业无成感时伤今的豪放
  4、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①就词论词。一方面,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这本身就是内心积极地一种表现。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情怀。
  ②结合同期作品进行探讨。《赤壁赋》中作者虽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可劝解友人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从“变”与“不变”两种角度去看待水与月,巧妙地消释了友人的悲哀。这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遇到烦恼时,换一个角度,原先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表现在词中就是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定风波》更是能体现出他坦荡达观的处世态度,上片一句“一蓑烟
雨任平生”活脱出一个履险如夷、泰然自处、任天而动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从容,多么豁达。
  ③儒释道兼容并蓄的思想。向学生介绍苏轼的思想宏博开放,儒道释兼容并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人生修养上则以释道思想为主。当身处逆境时,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④成就与遭际对比。作者一生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可诗、词、文、绘画样样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浅尝辄止,走到哪里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贬斥时,为了捕蝗虫,抗旱灾,从早到晚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后来到徐州,为了抗洪排险,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杭州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的行人。他的行动救了几千条命。还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长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和信赖。甚至在被贬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况下,他仍然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品德实在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