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行乱其所为  拂:      (2)犹割以啖腹  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3.下列对文中句子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B.所以/动心忍性
C.必须/先存百姓    D.其/耳目皆为敝
4.(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
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A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要B           
5.(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
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_____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响:__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_________________
④山岚之妙: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负势竞,互相轩邈/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②月景尤为清
C.有剩骨/②午未申三时
D.①急湍箭/②今岁春雪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
(3)予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笑也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B.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C.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D.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13.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分别描写了什么?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丙)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①新丰市,古地名,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②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14.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已而细柳军(__________)            (2)军士吏(__________)
(3)中贵人骑数十纵(__________)        (4)必射雕者也(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17.小奇觉得(丙)诗颔联的“疾”和“轻”用得好,却说不出所以然。请你结合诗句说说好在哪里?
18.结合(甲)文内容看,(丙)诗中用“细柳营”代指将军所居的军营,用意是______;通过描写一位将军狩猎和归猎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赞美之情,蕴含了诗人自己
______的豪情壮志。
19.阅读完(甲)(乙)两文,小霞赞叹周亚夫和李广都是“真将军”。你知道他们的“真将军”风范分别体现在哪里?
  五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卒怎么读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