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可以长期吃吗?
补益药是不是可以长期吃?
作者:佟彤——《医到病自去》
名医张纾难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家总觉得补药是有益身体的,可以长期服用,其实未必尽然。首先吃补药前先要判断你的身体是不是不正常?是不是需要补?
比如大家同样在一个环境中,只有你比别人怕冷,这就不正常了,可以补,但要有针对性。如果你跟大家差不多,只是想养生、想长寿,那我就不建议你吃补药,不如把这个钱花在运动上。
如果确实属于虚弱体质,补的时候要专业医生帮你辨别体质,也就是辨别补的方向;
如果是声音低,动不动就喘,舌头上可以看到齿痕,属于气虚,可以吃点人参;
如果是面苍白,皮肤没有光泽,舌头颜非常淡,指甲非常淡,属于血虚,可以服用阿胶、大枣等;
如果是爱发热,手心、脚心、还有心窝的地方烦热,睡眠不好,这种情况属于阴虚,可以吃六味地黄丸;客人吃了药日了几个小时
如果是怕冷,夜尿多,尿比较清、比较长,这是种典型的阳虚,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
很多中药的副作用,其实是错误使用中药的结果,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吃中药前首先是辨证论治,否则自然是药不对症,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更趋加重。
例如,人参是补气药,适用于气虚症候,若用于阴虚阳亢,内有虚热的人,吃了人参就会出现头晕、心悸、失眠、鼻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干、食欲减退等所谓“人参滥用综合征”。
国外有人曾对133例长期服用人参的慢性虚弱者进行分析,这些人平均每天每人服人参3克,连续一个月,结果全部出现了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其他尚有26人咽刺激、9人性欲亢进、6人抑郁、14人浮肿、7人食欲降低、5人血压下降、4人闭经。上述症状表现为皮质类固醇中毒,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说因服人参而致目盲、不能视物一例。
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一个制药公司将《伤寒论》中的名方“小柴胡汤”制成了颗粒剂,并以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该药“非常安全”,小柴胡汤因此十分畅销。日本人不仅用它治肝炎,还用它来感冒、肺炎、肠胃炎等常见病。但是,他们只知使用中药,却忽略了中医必须先辨症后用药,结果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引起了滥用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等致死性不良反应。
那件事情出了之后,日本也认识到,必须遵循中医理论来应用中药,脱离中医理论,或者错误地运用了就会导致不良反应,但并非中药的错,而是行医者的错。
中药注射剂中的比如柴胡、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等清热解毒剂,临床对外感热症、毒热内炽等类病症疗效很好,但如果寒症时用它,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因为不知情就一股脑地推到中药的副作用上了,其实不是药的问题,而是使用者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吃中药几天后发现没什么反应,就开始着急了,开始怀疑药物的作用,这是不对的。中药补养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吃了补药如果有强烈反应,反到是不正常了。应该是在不知不觉中,体质得到修复,某些偏颇的特性得到了纠正。
汤药和丸药哪个更管用?
剂型是中药的特之一。所谓汤药,成药,成药里还有丸、散、膏、丹。药物的剂型和疗效有直接关系。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高的,药效发挥得就好。
一般来讲,生物利用度最高的是通过静脉输液,其次是肌肉注射,再次是吸入,再其次才是舌下、肛门给药,然后才是口服,比口服还差的就是通过皮肤的外用。
中药里大多是口服,效果最好的汤剂,其次是散剂,再其次是胶囊,再往下是丸药,最次的是包衣片。
选择剂型要考虑疗效,也要考虑其它一些因素,比如体质的因素。如果病人比较虚弱,是虚症,有气无力的,一般建议用丸药、胶囊。实、急症的病人,比如说嗓门很高、脾气很大,用老百姓讲就是很壮实,就用汤药。
还要根据病情,如果是很单纯的一个病,就是症状很典型,丸药就可以了。丸药属于成药,成药相当于标准身高,要求症状很典型,如果症状很复杂,而且病情很急很重,一般我们建议“量体裁衣”地选择汤药。
我有个同事神经性头疼,一直吃新加坡产的一种中药,是棕的片剂,而且一吃就不疼,这种效果让有经验的中医很奇怪,如果是中药,只要治对了症,效果是逐渐起来的,虽然慢,但症状应该减轻,不可能吃了就不疼,不吃立刻照疼,这药的神效让人怀疑。果不其然,这个药后来被发现是添加了西药止疼药的假中药!
所以,要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还要搞清吃的中药是不是纯粹的中药。按照目前发现的案例,止疼药、激素是最容易被添加在中药中冒充纯中药的。
‖佟彤说:中药向来比西药起效慢,因为中药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能力和疾病斗争,而西药更多的是直接针对疾病,比如消炎,抗癌。中药相当于“授人渔”,是教人捕鱼的方法,西药是“给人鱼”,直接把捕到的鱼给人,所以就有速度的差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