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各省市GDP含金量排名,津沪京人均GDP超8万 接近富国水平(2012-02-29 21:06:22) 【转载】
排名
省市
GDP(亿元)
常住人口(万)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1
52673.59
  10430
  50500
7819
  2
  江苏
48000
7866
  61022
9448
  3
  山东
45000
  9579
  46976
7273
  4
浙江
31800
  5443
  58791
9115
  5
  河南
27000
  9402
  28716
4446
  6
河北
24228.2
7185
  33719
5221
  7
  辽宁
22025.9
4375
  50349
7795
  8
  四川
21026.7
  8042
  26147
4048
  9
  湖南
19635.19
6568
  29893
4628
  10
湖北
19594.19
5724
  34233
5300
  11
上海
19195.69
  2302
  82560
12784
  12
福建
17500
  3689
  47433
7344
  13
 北京
16000.4
  1961
80394
12447
  14
安徽
15110.3
  5950
25395
3932
  15
内蒙古
14000
2471
  56666
8773
  16
 黑龙江
12503.8
  3831
32637
5053
  17
陕西
12391.3
3733
  33197
5140
  18
广西
11714
4603
  25449
3945
  19
江西
11583
  4457
  25988
4226
  20
天津
11190.99
  1294
  86496
13392
  21
  山西
11000
3571
30802
4769
  22
吉林
10400
  2746
  37870
5863
  23
重庆
10011.13
2885
  34705
5373
  24
  云南
8750.95
  4597
  19038
2952
  25
新疆
6600
  2181
30257
4685
  26
  贵州
5600
  3475
  16117
2495
  27
  甘肃
5020
  2558
  19628
3009
  28
海南
2515.29
  867
  29012
4429
  29
宁夏
2060
  630
  32692
5062
  30
青海
1622
  563
28827
4463
  31
  西藏
605
  300
20152
3120
   
  全国
471564
  133972
  35198.57
   5449.71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2011年GDP总量达471564亿元,增长速度为9.2%,增速虽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滑,但在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中国的增速依旧笑傲全球。高速的GDP增长并不能真正地转化为民众的幸福指数,我国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31个省份,23个国内生产总值(GDP)迈过万亿元大关。2011年一年间,六个“万亿大佬”新晋,当年传说中的GDP“万亿俱乐部”迅速庞大起来。
津沪京人均GDP超8万接近富国水平
  统计表明,在31个省区市2011年人均GDP一览表中,共有25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水平。全国2011年人均GDP实现5450美元,共有天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等11个省份超过全国这一平均水平。其中,去年津、沪、京三地的人均GDP均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万美元,从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已达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其中,天津去年的GDP总量为11190.9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4%,其人均GDP为8.6万元,上海去年实现1.92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2%,人均GDP达到83390元人民币。北京的
数据则显示,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照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同样突破8万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京沪人均GDP达到中等富裕国家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预计未来如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将会步入这一行列。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分组标准:按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计算,100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1006-3975美元是中等偏下水平;3976-12275美元是中等偏上水平;12276美元以上为富裕国家。
  中国各省人均GDP对比世界各国 “富可敌国”不新鲜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有个“富可敌国”的大省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究其细节,每个省在世界上的地位(富裕程度和人均GDP等)却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和趣味性的对比。前段时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其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从中国各省区市的GDP总量、人均GDP、人口和出口等方面(采用2010年数据),分析了各省(未包含台湾省)的经济实力和世界上哪些国家最接近。
  分析显示,在人均GDP方面,北京人均GDP接近欧洲的斯洛伐克,上海人均GDP和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比肩(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第一GDP大省广东人均GDP接近中亚国家哈萨
克斯坦,山东人均GDP与与非洲大国南非相当,浙江人均GDP与接近阿塞拜疆,福建人均GDP相当拉丁美洲的古巴,中国西部重镇重庆人均GDP接近于毛里求斯。此外,西部地区省份中,贵州接近中国的近邻印度,西藏的人均GDP和非洲的刚果(布)差不多,甘肃人均GDP接近伊拉克。
    GDP“万亿俱乐部”,这个“GDP崇拜”时代的产物,曾经让多少省份趋之若鹜、梦寐求之。“超万亿”,就像“超英赶美”一样让人热血沸腾。GDP的数字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反映一地经济质量。今年推出的“2011年各省、区、市GDP含金量(即‘幸福指数’)排名”显示,贵州的GDP总量虽然排第26位,但其GDP含金量却排在全国第5位。
GDP“万亿俱乐部”已形成三个梯队:3万亿~5万亿元为第一梯队,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2万亿—3万亿元为第二梯队,分别是:河南、河北、辽宁、四川;1万亿~2万亿元为第三梯队,6省份的加盟,让第三梯队成员迅速壮大,达到15个,分别是: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
策倾斜成就23位大佬
2001年,广东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556亿元,成为内地首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此时,距离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仅两年。
是年,广东以GDP 9.5%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拉动全国GDP增长0.7个百分点。
在这1万亿GDP中,投资的拉动效应也甚为明显。广东省当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7.29亿元,增长10.6%。相比之下,消费也稳中趋活,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5.28亿元,增长10.9%。受当时亚洲金融[2.88 0.00%]危机影响,在出口遇到较大阻力的背景下,广东的投资和内需扩大有效地替补了出口的不足。
在广东的带领下,万亿GDP第一梯队应运而生。2002年,江苏和山东两省GDP完成1万亿元的突破;两年后,浙江GDP突破1万亿元。
江苏、山东和浙江三大经济强省的加盟,让万亿GDP第一梯队成员扩大到了4个,并将优势一直保持到2011年。不过,“东快西慢”,皆与“东部先行”的战略决策有关。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尽快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并为改革开放探索道路,在“两个大局”的指引下,国家采取了“东部先行”的战略决策,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
区域发展的东部倾斜,促进了中国经济总体水平迅速提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民经济
快速增长。伴随东部的迅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资料显示,1978—2000年,东部GDP占全国的份额由44.1%上升到52.8%。与此同时,中部、西部、东北部的份额都有所减少。
随着国内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呼声日益升高,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决策者的主流思想。而政策的倾斜,凸显了中央大力发展中西部的决心。
2000年起,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针对具体区域、具体省份的政策指导规划陆续出台,使得东西部经济实力的版图在悄然发生变化。中西部GDP突破万亿的省份越来越多。
2005年开始,GDP“万亿俱乐部”迅速壮大。2005年的河南和河北,2007年的辽宁和四川,2008年的湖南和湖北,2009年的安徽,2010年的内蒙古、陕西和黑龙江。10个“非东部”省份,加上上海(2006年)、北京和福建(2008年),短短6年,迅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第二、第三梯队。
“唯GDP时代”将终结?
   2008年以来,局势进一步变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等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2011年,广东的GDP增速由2010年的12.8%降低到10%;浙江从11.8%降低
为9%;上海则从11.2%降低为8.2%。
长三角地区纷纷调低“十二五”时期的GDP增长目标,总体保持在年均增幅8%~10%之间。江苏将GDP增长目标调整为10%,山东省将GDP增长目标下调为9%,浙江和上海将GDP增长目标调整为8%。事实上,转型较早的上海,其GDP增幅已连续三年低于10%,当地甚至还取消了对区县负责人的“GDP排名”考核。
各省份在今年GDP增速目标制定上,“西高东低”更为明显。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等地今年GDP增长目标均低于10%。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整体出现增速放缓,“东慢西快”的发展格局已然显现。从此消彼长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老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有些乏力,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加快转型。
  “有一种成功叫做后退”。退,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进,为下一个角布局。“东部沿海省份已经过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投资都在明显回落,原来经济增速的领头羊的角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下一步的角,是变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领头羊。体现在宏观经济领域,就是从‘GDP挂帅’到‘科学发展’的转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头号经济大省的广东,今年依然坐上了“头把交椅”,不过,这“头把交椅”坐得并不稳当——紧随其后的江苏,赶超的势头相当迅猛。
广东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5.3万亿元,增长10.0%;人均GDP增长8.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方面,广东投资下降、进出口增幅回落。广东去年固定资产投资16933.11亿元,增长17.6%;其中民间投资10053.32亿元,增长37.0%,带动整体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4508.20亿元,下降11.1%。作为外贸第一大省,201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9134.8亿美元,增长16.4%,增幅回落12.0个百分点。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与“追兵”江苏等省份的差距并不大。2011年江苏的GDP比2010年高出0.7701万亿(增长率为11%),高于广东的0.7527万亿(增长率为10%)。而且,江苏的指标结构更加全面。
    江苏发改委副主任曲福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江苏固定增长投资当中,民资占了65.4%,活力大为增强;而外贸进出口5397亿,增长了15.9%;外贸出口3126亿,增长了15.6%。
  “江苏的转型升级比较早,转型升级主要是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几年在招商
广东大学排名引资国际化进程当中完成了基本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基本上做到大、中、小比较适度。而广东自身的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所占的比重比江苏高,转型升级的压力最大。江苏后来居上是完全可能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预测,未来5年中国的经济格局或将会有很大变局,“江苏可能代替广东,上海可能代替香港,中国的经济中心将转移到长三角。”
曲福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超越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地推进江苏的‘两个率先’。”
在广东看来,江苏取代广东是“迟早的事”。这个判断来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他在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关部门测算,按照这几年两省经济的增长速度来算,江苏要超过广东大概在2017年。
汪洋表示,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平稳增长将常态化,转型升级将成为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旋律。“保证转型升级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而保持总量位次不变只是战术的胜利。如果过分注重总量规模,可能在战术上能够暂时胜利,但贻误了转型升级的时机,造成战略上的失败就是彻底的失败。”
汪洋的此番表态,被学者解读为“高挂免战牌”,甚至认为GDP数据遥遥领先的广东,是看到了当下唯GDP的弊端,到了“弃战”的依据:“单纯追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符合广东的实际”。
而广东的这块免战牌,从某种角度看起来更像是一份挑战书。终结“GDP挂帅”的时代,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更多省份经济发展的选择。
   GDP“万亿俱乐部”
是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万亿元的省区市。GDP达到万亿,被许多人认为是衡量地方GDP的一个门槛,也被认为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
“两个大局”
   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