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车祸伤的急救与护理
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急救工作,遵医嘱保证各项及时有效地实施,并密切地观察伤情变化,以提高车祸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标签:车祸伤;急救;护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创伤病人日益增多,是45岁以下人中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创伤中的车祸伤又占就诊人数的50%以上,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公害”“发达的社会疾病”。它是机械性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连续性破坏或功能障碍(1)。当此类事故发生时,伤员多,现场混乱,因此,迅速准确的急救和入院后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如疏忽大意,就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丧失抢救的有利时机。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一、车祸伤的分类
1.1 按致伤原因分:锐器伤、钝器伤、切线动力伤;
1.2 按皮肤完整性分: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交通事故分类
1.3 按受伤部位分: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
1.4 按伤情轻重分:轻、中、重、特重损伤。
二、车祸伤的临床表现
2.1 局部表现有 疼痛、肿胀、出血、功能障碍。
2.2 全身表现有休克、疼痛、体温升高、口渴、少尿、生命体征改变。
三、车祸伤的急救与护理
3.1 先救命后治病,首先要了解生命体征的状态,做到有的放矢,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3.2 积极复苏,畅通呼吸道,立即输液、给氧、止血等。
3.3 具体操作为:
3.3.1 现场急救,在现场应迅速准确评估伤情,尽快明确威胁生命的伤情,并及时处理,做到既节约时间,又不遗漏伤情。
3.3.2 维持呼吸功能,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分泌物。抬高下颌,保持呼吸畅通,给氧。对烦躁不安的伤员应固定头颈部。
3.3.3 纠正低血容量,尽可能用大口径的静脉留置针,以保持快速畅通的液体进入,先晶体后胶体。
3.3.4 立即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等,对用止血带止血的患者必须说明时间并定时松开止血带,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3.3.5 固定骨折 在现场急救中,四肢骨折应尽快固定,以减少疼痛和出血,并可防止再损伤,对颈椎骨折的患者应双手托起颈部,使头、颈、躯干是一直线,脊柱骨折应用硬板搬运,对可疑骨折,也应按骨折处理。
3.3.6 安排合理转运 电话通知医院,要求简明扼要说明所在确切地点、伤员情况、等,并应落实转运医生,不要造成大家都参加转运而又都不负责,导致转运途中出现意外。并应掌握运转指征,应该在病人生命体征救护平稳后才考虑转运。整个过程做到迅速准确、有条不紊。
3.3.7 院内救护
3.3.7.1 向现场人员了解情况,但必须与抢救同时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注意重要部位损伤与可疑部位的检查,注意意识状态、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率和节律、尿量等。
3.3.7.2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采取合适的给氧浓度。一般外伤病员吸氧流量为2-4升/分,严重缺氧者可给4-8升/分。
3.3.7.3 纠正低血容量。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尽量选择在上肢输液。药物显效快,在快速放液时要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3.3.7.4 保持肾脏关注,维持尿量在0.5-1ml/kg/h以上,对危重病人应常规上留置导管,准确记录小时尿量和24h总尿量。
3.3.7.5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供给营养。输入晶体液后再适当补充胶体液,电解质的补充以血液化验结果为依据,酸碱平衡以血气分析进行调予,营养供给按30-40cal/kg/d估计,不能胃肠补给的可采用胃肠外营养途径补给。
3.3.7.6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对各系统、器官进行全面检查处理。
四、体会
在车祸伤员的急救过程中,早期迅速准确的诊断、、急救措施是关键,而掌握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也是关键。有效的护理,可以使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伤情及病情变化,从而制定出快捷、有效、全面的急救方案;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急危重患者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倪洪波,罗文俊,外科护理,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