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
在艺术学的研究视域里,对于纯艺术的研究往往被看作是正统的选择,如对琴棋书画作品的分析等。近年来随着视频艺术的兴起,对电视节目艺术学层面的研究逐渐由“俗”到“雅”,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和当代涌现出的著名导演以及他们领衔拍摄的许多优秀剧目有关系,如在2011年出品的郑晓龙导演拍摄的《甄嬛传》、张开宙导演拍摄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张永新导演拍摄的《觉醒年代》等,这些电视剧都在追求从画面到情节再到内涵的雅致或高尚。
此外,以《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为代表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取得空前成功,其文化审美符号也值得研究。本文通过研究艺术学在真人秀综艺节目中的作用,分析这些综艺节目受市场欢迎的原因。
一、艺术学视角下的“真人秀”
1.“真人秀”节目的亮点
电视文化是文化形态的一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文化的属性越来越多元化。电视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
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中涌现出大量的真人秀节目。
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属于新生事物,它凭借着娱乐大众的优势,俘获了以年轻人为主的一大批观众的心,从而成为综艺节目的主要门类。江苏卫视《奔跑吧兄弟》播放期间,其长期占据综艺节目收视率榜首位置,以至于在观众的呼声中后续推出《奔跑吧兄弟2》,一直延续到《奔跑吧兄弟10》。从这个综艺节目的成功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经验:一是请适宜的嘉宾参加,不断为节目增加笑点;二是通过故事化演绎,不断强化人物特征,增加了综艺节目的故事性,使平平常常的游戏有了很强的故事性,有了亮点,从而实
现了不错的收视率。
2.“真人秀”节目的槽点
“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较为年长的人以及部分心理年龄较为成熟的人对此类节目抱怨不断,认为这种节目除了使人笑上一阵之外,难以获得有用的知识。
诚然,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综艺节目带给许多身心疲乏的观众以笑声,使得他们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沉浸在综艺节目精心营造的氛围中,短暂忘记现实中需要面对的许多难题。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节目无疑是迎合了一批观众的心理,在电视领域也拥有了一席之地。如《奔跑吧兄弟》这一“真人秀”节目捧红了许多明星,为这些明星立下了搞笑人设,他们在娱乐圈也站得更加稳固。
二、“娱乐”与“泛娱乐”的区别
“娱乐”相对“泛娱乐”来说,意味着是有限度、有范围、有尺度地“使人娱乐”;而“泛娱乐”则是丧失了限度、模糊了范围并且丧失了尺度,一味地追求“使人娱乐”这一粗浅的目的。
“泛娱乐”容易将文化引向低俗的方向。电视的潜在效果理论告诫人们:媒介对于大众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观养成是有很大影响的,若电视产业一味为了经济效益和为了迎合观众胃口而使得娱乐节目泛滥化,那也将会导致低俗文化的形成。
娱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电视媒体把经济作为衡量业绩的唯一硬性指标时,电视节目娱乐或者商业属性便被迅速地放大。这种娱乐或商业属性促使电视产业一味追求流量和经济效益,过度“泛娱乐化”的电视产品便应运而生,从而降低了电视节目与媒体的品位,拉低了受众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电视综艺节目以毫无营养的“娱乐盛宴”的面目出现在观众的眼前。
从艺术学视角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
□王超琼
【摘
要】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近几年一些较为成功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为例,通过分析艺术学
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阐释了当前我国电视“真人秀”的表演趋向及泛娱乐化现象。
【关键词】综艺节目真人秀艺术学视觉呈现泛娱乐化
150
2022.11
三、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视觉呈现
1.俏皮的字幕助力
如果说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成就有目共睹,那肯定有俏皮可爱的字幕的一份贡献在。好的字幕组通过各种各样的字体设计,使“真人秀”节目的情感得以强化、戏剧性得以增强,可谓是哪里有戏剧冲突,哪里就有推波助澜的字幕。
汉字艺术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在以往的“真人秀”节目中,汉字在字幕中的巧妙应用,能够帮助观众更快地理解内容。近年来,用字幕和彩对综艺节目进行艺术加工,构建了视觉上的视听语言,更加符合艺术审美。
著名的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就较为鲜明地体现了字幕的功效。一是在文案中体现文字的魅力,芒果的百万文案的作者吴梦知写下的“每个爸爸都是单刀赴会的英雄,可不要认定他足够坚强,就忘记给他挡风”“当爸爸是男人的成人礼,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告别男孩,就像新兵空降战场”,这些煽情的文字搭配着《爸爸去哪儿》的温情画面,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二是在字体设计中玩出花样。“真人秀”节目常常采用的字体被称为“花体”,多样的字体体现的是优秀的包装能力以及卓越的设计能力。“真人秀”节目依靠输出内容获取受众的注意力。将内容包装得更加精致、完美,这样的节目从理论上讲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视率。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每个画面所使用的字体几乎没有重复的,这无疑是后期设计人员匠心打磨的结果。无数人的辛勤工作,才有了“真人秀”节
目在播出时的完美效果。
字幕的作用是画龙点睛,其成果则是通过收视率来检验。在传统的电视节目还只能做到展示对话内容的时候,“真人秀”节目已经打破这种古板的展现方式的束缚,用花样百出的字体、音效等使节目更有料、更好玩,使节目笑料更加密集,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收视率比拼上占据优势。
2.幕后剧本的创作
“真人秀”节目讲究一个“真”字,但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真实、亲切和自然是建立在演的基础上的。在或明星、或素人参加的“真人秀”秀场里,许多节目组为了增强节目播出效果而特意排演部分段落。求职“真人秀”节目中撕毁offer (录用通知书)、相亲类“真人秀”节目中的一见钟情等桥段,常常是微博热搜中的话题。
这些故事背后往往有支“看不见的笔”——也就是
幕后的编剧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怎么制造戏剧冲突、增强节目效果。
某些“真人秀”节目的初衷可能是想要反映社会问题,但是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违背初心,靠设计出的夸张剧情拼收视率,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反思。笔者认为,如果将“真人秀”节目拉回正轨,对其进行适当监管,这些节目将会释放出更多活力,赢得观众的信任。
四、电视“真人秀”的表演趋向
1.幕后编辑参与台本创作
许多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无论是素人还是明星,虽然看似展示的是真实生活状态,但其实是在进行一场表演,在唯收视率论的导向下,他们的所作所为被镜头不断放大,而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味”和“人情味”。
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中,一些嘉宾在镜头前表演出一个夸张化的自己,强化了“人设”。用力过猛地立人设,容易有翻车的危险。
作为一个观众,对这些“真人秀”节目应当有自己的辩证思考,而不是盲目追随。正所谓追星没有错,但应当更多关注公众人物的作品,而少一些对明星本人的盲目尊崇。对于他们参与的综艺节目,也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节目带给人们欢笑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些明星的炫富、炫娃等行为,不应得到推崇。
2.台前公众明星夸张演绎
“真人秀”节目要想取得较强的娱乐效果,有时候确实要借助于一些特别的矛盾冲突、肢体动作和网络语言。这些夸张的表演显然是剧情需要,明星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做,显然是不符合常规的。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嘉宾
在《奔跑吧兄弟》中,“撕名牌”成为该综艺节目的重头戏。但游戏中一些激烈和夸张的动作也引起了许多争议,在《奔跑吧兄弟5》中,黄旭熙撕杨颖名牌时的举动就被某些网友质疑没礼貌。另外,《奔跑吧兄弟》在杭州博物馆进行的撕名牌活动也引起了网友的质疑——是否会对博物馆内的文物造成损坏?
节目组为了收视率考虑而让明星嘉宾进行表演虽然能说得过去,但是这种对于收视率的追求应当是有一定底线的,决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以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满足银屏观众娱乐需求
如今的节目越来越具有泛娱乐化的特征,这和众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人们打开电视机享受休憩时光时,很多人会本能地选择那
151
2022.11
些能让人感到快乐的电视节目,这时候“真人秀”综艺节目就成为首选。观众不需要深度思考,只需跟随节目去感受和体验即可。
五、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泛娱乐化
1.游戏属性得以强化
很多“真人秀”节目选择了游戏形式,早期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和《疯狂的麦咭》都选择了这样一个形式,而且这种形式还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人的游戏属性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原始时代,人类吃饱喝足之后围绕着篝火跳舞就是一种庆祝类的游戏。
然而,随着人年纪的增长,童稚化的游戏似乎在成年人生活里消失了。“大人是过期的小孩”这句话显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这种“真人秀”游戏形式在荧屏中出现就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这些游戏的互动效果佳,明星们在回答问题、参加各种游戏挑战时,观众也在跟随他们回答问题,这样观众的参与感就得到了强化,兴趣盎然。
2.粉丝流量决定出镜镜头多少
如今,几乎每个综艺节目在播出之前都经过了包装。在“真人秀”综艺节目录制过程中,许多明星出镜频率还要看他们的粉丝量,粉丝多的明星,给的镜头就多,粉丝少的明星,其镜头有时会被剪辑得一个都
不剩,恍若没有参加过这个节目一样。
六、真人秀节目应担负起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无论电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作为节目内容和价值观念的输出者,都具备影响引导社会舆论与风气的能力,都应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绝不能只顾挖掘网络红利而不考虑节目的质量或忽视对价值的引导。
电视媒体要制作更多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综艺节目,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视听环境。
《奇葩大会》第二季的停播整改,《举杯呵呵喝》《火星情报局》等网络综艺节目的陆续下架,都是由于没有注意到价值导向的把关。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有娱乐、缺文化是目前网络综艺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当前对于互联网视频内容的政策、管理都相对宽松,某些节目利用这一空当,通过打擦边球、大尺度、无下限的方式来吸引用户。由于网络视频用户基数大、年龄低、交互性强,所造成的负
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从长远发展来看,价值观才是网络综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确保其长久的生命力。”
七、结语
在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真人秀”综艺节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它是符合现代受众审美标准的,但是对娱乐的过度渲染以及对观众低俗喜好的盲目讨好则是值得警惕的。
娱乐性质的节目并不一定就是不可取的,娱乐本身并没过错。但是,文化应该有边界,节目应该有范围,娱乐应该有底线。“真人秀”节目制作者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有所担当。当电视节目失去良知、丧失底线的时候,也就是失去社会公信力的时候。
好的“真人秀”节目除了具有娱乐性之外,还应该具有一种高级的幽默感,它不应以取笑他人为乐,也不应以低俗文化作为贴近普通大众的途径。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多地与时代同频,具有一定社会性,与经济、文化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大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真人秀”节目的成功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导演、策划人员等都是节目的推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他们具有深厚的艺术学素养,其策划编导的综艺节目才能符合艺术学审美,才能长久不衰。■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黄生晖.电视真人秀研究综述[J].新闻大学,2010(03):151-154.
[2]周毅.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自觉[J].新闻界,2017(06):128-129.
[3]李冬梅.网络时代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生产与营销创新[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张忠仁.当前电视真人秀的传播困境与解决之道[J].现代传播,2018(10):79-82.
[5]黄式宪.“选秀”狂欢与电视人文生态环境之忧思[J].艺术评论,2020(11):77-79.
[6]张冠楠.中国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与受众双向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7]高天航.电视节目日趋泛娱乐化成因的思考[J].今传媒,2015,23(03):69-70.
[8]牛梦笛,陈童.杜绝过度娱乐化网络综艺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N].光明日报,2018-07-14.
15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