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马帮人的“客观世界”与叙述者的“主观世界”是《溜索》一文中的两条或明或暗的线,它们一边并行不悖地共同发展,一边不断地进行对照、反衬。随着“马帮人”的客观世界和“叙述者”主观世界的同时完成,《溜索》一文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滇西边民的异样的世俗风流。
除此之外,《溜索》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独具风流。如“整散相宜”“文白相间”以及“短句与呈象、抒情、世俗”的独特的短句美学⑬,人们对此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上文中也多有涉猎,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综上所述,从“非构思”理论的“渲染”与“反衬”写作思维切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城为我们展现的滇西边民的“世俗”世界和马帮人勇敢、野性、沉着、冷静的独具风流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溜索》的艺术实践,也向我们展现了阿城在“新笔记小说”中所实验着的属于自己的“诗性意象”“情节结构”“无主叙事”和“言语表达”的独具特的艺术风流。
〔本文系作者王清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普教立项课题“基于'非构思'写作理论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2015/02/4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⑪钟本康.关于新笔记小说[J].小说评论,
名师频道[|||
1992(12):14-19.
②⑩[法]杜特莱.不可能存在的小说:阿城小说的写作技巧[}]•中国文化研究,1994(11):132-136.
③阿城.阿城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15.
④朱再枝.别样的“风流”一读阿城的《溜索》匕].语文学习,2019(6):51-54.
⑤阿城.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115,168.
⑥[法]杜特莱.不可能存在的小说:阿城小说的写作技巧[J].中国文化研究,1994(11):132-136.
⑦姜京,李敏.边地志怪,野性讴歌——阿城新笔记小说《溜索》赏析口].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11):49-52.
⑧詹丹.把感觉写得更有感觉一读阿城的《溜索》U]•语文学习,2019(7):58-62.
⑨刘俊.从《遍地风流》看阿城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70-72.
⑫[美]施叔青.与《棋王》作者阿城的对话[J].文艺理论研究,1987(5):47-53.
⑬周唯.论阿城小说的句式U1.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6(6):147-163.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宝应县城西实验学校]
抗疫、思辨成今年高考作文关注点
每年高考第一天,高考作文题必上热搜。媒体各展其能,名师点评、作家模拟;朋友圈也全是"作文大赛”的“参赛选手”,或调侃,或吐槽,或回忆;很快还会有人炮制“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逗人笑、惹人骂、赚足眼球。
2015年江苏高考为什么只有作文题享受如此待遇?有人开玩笑说,那是因为数学物理连题目都看不懂,只剩作文题还能说三道四。这个玩笑只戳中了部分真相,水面下还隐藏着更大的一座山。一方面从工具理性的角度说,一道作文题60分,没有什么题目能比得上作文对于整场考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自古以来,文以载道的情怀决定了人们对作文的特殊情结。
今年的作文题大部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毫无意外,抗疫成了最重要的议题。全国新高考I卷直接以“疫情中餉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全国II卷的中国青年代表演讲稿,给出的材料以抗疫中的中外互助合作为主;天津卷的“中国面孔”,材料里虽然也有杜甫、屠呦呦和快递小哥,但是,一句"走过2020年的春天”,还有什么比“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更容易触动人们的心灵?上海卷的题目谈论的是
转折以及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的疫情。其他几份考卷的题目紧扣的是对自我和时代的认识。
这些题目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抗疫的主题自不必说,全国I卷的评价历史人物,全国新高考II卷的讲述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或名人故事,虽然与时事关联不大,但对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考察只是底,更深入考察的肯定还是学生们对历史的思考与判断。
—
—选自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7-08
上1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