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以前几年高考曾经考过 “比拟”“借代”“对偶”,今年考查“比喻”在意料之中,且“比喻”这种修辞本身不难。比喻的分类:明喻、暗
喻和借喻;比喻的构成——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点,且本质不同。依据这些条件,考生可以先出含有比喻词的选项,分析所谓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满足上面所列的两个条件,比如A项的“成为”,C项的“般地”,BD两项没有比喻词,故应分析所谓的喻体是否恰当,经过分析可以发现,B项中说的是“雨”,“及时雨”与“雨”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故构不成比喻。
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
限定词语(比如本题中的“没有使用借代手法”),搞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的不同点:“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然后再据此分析题目。
3、(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比拟”含拟人、拟物两种具体手法,属修辞格。A项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C项亦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说“芍药”“有情”、“含春泪”,说“蔷薇”“无力”、“卧晓枝”;D项也是采用拟人修辞,将“南风”人格化,说“南风”是自己的“旧相识”,说它“
偷开门户”“翻书”。B项是对仗工整的诗句,不含比拟修辞。这题是沿袭2014年高考题之形式,只是在考查方面有所不同。2014年考查的是“对仗工整”,属格律方面的知识;今年考查修辞格,属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诗歌考查的方面很多,如格律、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情感态度、词牌形式、人格魅力、主题分析等等,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也是认识诗歌、体悟诗歌的重要途径。所以备考应该是个系统、细化的认知过程。
4、 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B. 《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 《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 《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对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能烂熟于心,做题时,根据相关知识判断选择即可。本题B项,为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5、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绿”和“红”分别代指叶和花。B项,“红巾翠袖”原指女子装饰,这里代指女子。C项,“粉黛”原指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的颜料,粉以抹脸,黛以描眉,这里代指六宫中的女性。D项,以“梨花”喻雪花,属于比喻。
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答案】B
【解析】ACD为夸张,B项,为拟人。
7、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比喻)
B.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和稀饭。(借代)
C.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拟人)
D.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夸张)
【答案】A
【解析】应为拟人的手法。
8、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C.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D.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答案】B
【解析】A“月徘徊”C“明月不谙离恨苦”都赋予“月”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D“幽竹”不改变对我的态度,依旧洒下浓浓的绿荫等待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B只是景物描写,没有使用拟人修辞。
9、下列句子按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哙遂入,披帷而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⑤已而明月浮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⑥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⑦秦有余力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⑧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A、①⑤⑥/ ②④/ ③⑦⑧ B、①③⑧/ ②④⑤/ ⑥⑦
C、①⑥/ ②⑤⑧/ ③④⑦ D、①⑥⑧/ ②⑤/ ③④⑦
【答案】D(借代/ 比喻/ 夸张)
10、选出下列词语全含比喻义的一项( )
A、陷阱 敲门砖 焦点 娇柔 井水不犯河水
B、降温 简捷 蛇足 桑梓 ,鲁难未已
C、桑榆 绕圈子 秋波 墙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请缨 晴雨表 捷径 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答案】C(A项中“娇柔”、B项中“简捷”、“桑梓”,D项中“请缨”不含比喻义。其中“桑梓”、“请缨”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11、“像字句”有的是比喻句,有的不是比喻句。下列几个“像字句”,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答案】B(①句表示比较,④句表示猜度,⑥句表示举例)
12、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  )
A.2015年江苏高考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你是美的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答案:B。(“书山上跋涉的樵夫”应该喻指读书人,所以用来喻指“词典”不当。)
13、 “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     
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 
B.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是准时到达
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例句属于“移情于物”拟人的修辞。
B项,用戒指的哭泣表达只剩下回忆的悲哀,是拟人的修辞。A项,用月光比喻回忆,是暗喻的修辞。C项,用忠诚的喻新的一天,是暗喻的修辞。D项,“飘荡”属于视觉,“心事”属于心情。属于通感的修辞。
14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感叹号像一支催人奋进的鼓槌,等待我们去擂响时代最强音。 示例二: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15、下面一段话用了博喻的修辞。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后三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进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江河大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寒峰之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 一朵欢腾的浪花 一株乐观的雪莲
解析:博喻即一个本体,多个喻体。它的难点在于喻体的选择,既要和本体有相似点,能构成比喻关系,又不能在语意上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本题中博喻的本体是“青春”,喻体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已经给定的条件“原野”“江河大海”“寒峰之巅”;其次要考虑语境,要与全句积极乐观的氛围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