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生物与环境
基础评价(二)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6月选考)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解析:选A 减少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体措施有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等。故选A。
2.(2023·武汉二模)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是宋朝诗人对岭南风光的描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竹春禽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高低错落的修竹体现了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
C.春禽巧语是通过物理信息调节种间关系和促进种繁衍
D.诗人通过赏景而写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解析:选C 修竹和春禽等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生物落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高低错落的修竹为一个种,种内个体不能体现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春禽巧语是通过物理信息调节种间关系和促进种繁衍,维持生态平衡,C正确;诗人通过赏景而写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3.稻田养殖青蛙和小龙虾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能够减少稻田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收入,实现绿生产。如图是某稻田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小龙虾属于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如果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水稻和杂草中含量最高
D.信息传递有利于青蛙捕捉稻飞虱,也有利于稻飞虱躲避青蛙的捕食
解析:选D 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水稻稻飞虱青蛙、水稻稻飞虱小龙虾、水稻三化螟青蛙、水稻三化螟小龙虾、杂草三化螟青蛙、杂草三化螟小龙虾、杂草小龙虾,共7条,其中小龙虾属于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该食物网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DDT会沿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其体内积累的DDT越多,若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青蛙和小龙虾中含量最高,C错误;信息在生态系统内往往进行双向传递,有利于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有利于捕食者(青蛙)对被捕食者(稻飞虱)进行捕捉,也有利于被捕食者(稻飞虱)躲避捕食者(青蛙)的捕食,D正确。
4.(2023·衡水二模)胡杨一般生长在土壤贫瘠的荒漠里,所在之处炎热干旱。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难逃死亡厄运。据说胡杨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胡杨林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胡杨在恶劣环境中生而千年不死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C.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与所处环境缺水、分解者少有关
D.生产者种类和数量少是荒漠中土壤贫瘠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析:选A 胡杨林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由于其所处环境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低,A错误;胡杨在恶劣环境中生而千年不死说明胡杨适应此环境,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是由于所处环境缺水
、分解者少,胡杨的残枝败叶被分解得慢,C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荒漠中生产者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土壤贫瘠,D正确。
5.(2023·绥化二模)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盐生森林生态系统,红树植物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吸收、积累以及转移,进而起到净化作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红树林的净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若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主要积累在根部,则可减少向消费者传递
C.重金属元素也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不具有全球性
D.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属于生物富集
解析:选C 红树林的净化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消费者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上部分,若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主要积累在根部,则可减少向消费者传递,B正确;重金属元素也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具有全球性,C错误;生物体从周
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D正确。
6.(2023·青岛一模)下图为我国稻蟹共作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单作稻田相比,输入的能量来源于饵料和粪肥
B.与单作稻田相比,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与单作稻田相比,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有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和杂草
D.河蟹取食老叶、河蟹粪便还田均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
解析:选A 该稻蟹共作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阳光、饵料,A错误;稻蟹共作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与单作稻田相比,稻蟹共作生态系统中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和杂草, 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等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稻田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C正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故河蟹取食老叶、河蟹粪便还田均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D正确。
7.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B.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山清水秀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也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解析:选A 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正常的年龄结构,A错误;除去害虫,能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自然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项中语句描述的是螳螂以蝉为食,异鹊以螳螂为食的捕食关系,D正确。
8.(2023·南通二模)下图是南通某地推广的鱼—桑—鸡(菇)种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塘泥中的主要微生物、黑木耳等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林下养鸡增加落垂直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桑叶蚕沙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建立该种养模式时主要遵循了整体、循环等生态工程原理
解析:C 塘泥中的主要微生物、黑木耳等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林下养鸡增加落垂直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蚕沙不属于食物链的组成成分,C错误;通过鱼—桑—鸡(菇)种养模式,实现了无废弃物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建立该种养模式时主要遵循了整体、循环等生态工程原理,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2023·温州二模)河长制是地方政府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主体责任的制度创新。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
、细菌、真菌等构建了人工湿地,通过沉降、分解和作为鱼的饵料等措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养殖场粪便污水属于有机型污染,可通过____________等生物的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若短时间内排放的污水太多,常会造成水体缺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湿地中的物种数逐年增加,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则该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填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这一过程中发生的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