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是作曲家聂耳于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所创作的一首插曲,作品通过以生活在旧中国里歌女的口吻表达了当时民族存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愤情感。文章旨在通过对这首歌曲的简要分析,阐述其表现内涵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聂耳;《铁蹄下的歌女》;表现内涵
一、《铁蹄下的歌女》简介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由许幸之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虽然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仅创作了30余首声乐作品,但是其作品具有高度的教育意义,启迪、鼓舞众英勇地投入到抗战救亡中去。他的创作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精湛的艺术创造里和鲜明的时代感。1933年聂耳等人参加了“苏联之友”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
乐研究会。1934年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为进步电影和戏剧配乐作曲。1935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逐步高涨,左翼音乐家中以聂耳为代表的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众歌咏洪流。《铁蹄下的歌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这首歌曲使用的是三段式无再现的结构,女高音使用A大调记谱,女中音使用F大调记谱。三个段落分别结束在主—属—主的和声布局上。三个段落之间存在着音乐情绪发展上的连贯性,音乐的高涨是随着不断积累的情绪逐渐形成的。第一段落中的前两句具有陈述、交代故事背景的作用,后两句则设疑而引出下文。旋律在整体上有一定是的起伏,呈现出波浪式的进行,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节奏张弛有序形成一定对比,附点音符和倚音的使用增强了旋律的表现力。第二段首先对上面的设疑作了回答,旋律呈现出下行的特征尤其是八度大条的使用,表现出身处下层社会的悲惨,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度以及推动了音乐的继续发展。第三段落综合了前面两个段落曲调因素和节奏类型,经过紧凑的节奏进行,将全曲推向了音乐的最高处。整体的音乐情绪经过两个段落的铺垫发展成了高潮,在悲愤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控诉的口吻。
铁面歌女结局二、《铁蹄下的歌女》的表现内涵
这首歌曲在表现上可以在较为直观地给人一种“悲”的因素,但透过这个“悲”还可以发现其中一些内在的情感特征,所以《铁蹄下的歌女》的表现内涵是较为复杂的。它描写了一位流落在中国旧社会上一位孤苦伶仃的女子为生活所迫所不得已而为人卖唱求生。这首歌曲就是她卖艺时所唱的,歌中情绪沉重而悲伤,但悲而不沉沦,其中有着强烈愤慨的音,表现出抗争的欲望,非常富有戏剧化的彩。在歌曲的音乐方面,反映了作曲家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的逐渐积累和艺术升华的过程,聂耳以真挚、强烈的感情借歌女的形象在表现生活。从音乐的结构上来看,第一段落中抒情和叙事并重且相融合,悠长的旋律中加以朗诵的韵律陈述了歌女的生活现状,同时表达自己悲愤的内心。第二段落与第一段落相反,首先回应前边的疑问,然后再陈述自己所注定的悲惨命运。第三段落则是在前两个段落的积累与发展下将音乐推向了高潮,历经苦难的歌女们终于发出了不可抑制的抗争的声音。歌曲使用了设疑、感慨的演唱腔调,以悲愤、控诉、抗争的语调结束,其中既具有抒情因素,又包含了叙事的成分。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理解《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的表现内涵,仍然可以发现其中具有深邃的艺术品质。自古以来,无论是东西方都十分强调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注重音乐对人的精华作用,从中国古代先秦百家争鸣还是古希腊的音乐悲剧产生都十分看重音乐艺术的
社会作用。《铁蹄下的歌女》创作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民性歌咏运动的大背景下,当时中国文艺界广泛地站在了斗争的第一线,如聂耳、田汉等代表的左翼文艺战士通过大量的抗战歌曲唤起了广大众的抗日热情,《铁蹄下的歌女》就是在这个环境下产生的。纵观这首歌曲的三个段落,虽然篇幅较小,但从中歌曲却没有屈服、自甘堕落的音调。歌曲围绕着“悲”在进行,但是却不是一味地悲天悯人,它的重点是以悲昂志,从悲情中唤起众内心的希望。这首歌曲的社会内涵可以总结为国家已处在了最危难之时,人民已经退无可退,它通过“悲”的方式鼓舞了人民大众。音乐虽然不想大刀长一样具有直接上阵杀敌的作用,但是完全可以在思想作为一把重要、锐利的文艺武器,反抗所有的压迫。
《铁蹄下的歌女》是聂耳在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之后为电影创作配乐的代表作品。他是在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存亡危难之际的环境下创作完成的。他的歌曲音乐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体现了时代的特点,电影歌曲也是聂耳在创作中的一个主要领域。他通过这首歌曲对表现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铁蹄下的歌女》等一系列的电影歌曲也激励了民众抗日救亡的斗志,为抗战歌曲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这首歌曲在描绘中国女性现实生活的方面,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令人铭记的形象。《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杰出的歌曲从表现内涵和音乐形式上出发,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一
些在当时中国音乐中较为新颖的艺术手法和形象选择,表现出了一个保守人间辛酸,在苦难中不甘堕落、不愿低头的一位女性对时代发出控诉的最强音。
三、结语
本文简要阐述了聂耳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在音乐内在表现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表现内涵。在音乐的表现发面,这首歌曲以“悲”展开情节的发展,但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情感特征;在社会功能方面,虽然这首歌曲是在描写底层社会劳苦大众的艰难生活,但是正是通过这种写实的表达在积极地激励人民的抗战热情。在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歌曲中歌女的命运也是和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是一首悲歌,却蕴含着摧枯拉朽、振奋人心的力量。所以在把握、理解、演唱这首歌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内在的抗争意识和时代主题。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毕晓明.《铁蹄下的歌女》之美学思想初探[J].商业文化.2008年12期.
作者简介:彭璇,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