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居南盘江上游,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北与马龙县、麒麟区接壤,东与罗平县为邻,南与师宗县、石林县相连,西与宜良县为界。全县东西长65.6千米,南北宽62.8千米。境内海拔1840米,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平方千米。最高点为龙海山海拔2687米,最低点为万家河石板潭海拔1640米,县城海拔1850米。土壤多为红壤、黄壤、棕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光、热、水资源充沛。总人口61万人(2004年)。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坝区有森林面积54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35.5%,野生植物700余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锰、汞、天然气等天然矿产资源。
爨乡陆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距昆明134公里、石林40公里、曲靖60公里,南昆铁路穿境而过,“324”、“326”国道贯穿境内,南昆铁路经县召夸镇,并建陆良站,是进出云南的东大门、昆明的“后花园”。
马龙资料时改为陆梁州,隶曲靖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更设六凉卫。清康熙八年(1669年)裁卫归州,移州治于卫城。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为六凉县,民国二年(1913年)又改名为陆良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属宜良专区,1954年改属曲靖专区。1997年5月曲靖撤地设市,属曲靖市。据《云南省陆良地志资料》:“陆良,夏属梁州外境,故元陆梁州,取夏属梁州之义。”“时值六月阴霾清冷,因有‘信是深山六月寒’之句,逐易‘陆’为‘六’,易‘梁’为‘凉’,取清凉之义。”“凉”义近于薄,文嫌年不驯,改“凉”为“良”。
陆良县辖8个镇、2个乡:中枢镇、板桥镇、三岔河镇、马街镇、召夸镇、大莫古镇、芳华镇、小百户镇、活水乡、龙海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境内全省人口最大的乡镇三岔河,素有“田园风光,鱼米水乡”之称 每当夏季,万亩荷花,碧叶蓝天,翠盘滚珠,满塘花红叶绿,千里荷香轻送,轻舟盈盈、白鹬齐飞,驾舟彩莲,享受与自然亲近之美境。冬天,潭水清澈见底,浅水处游鱼可见,荡舟撒网,即捕即食,清、醇、甜、香、实为一盘,风味独特之美食。
工业以磷化工、建筑建材、造纸、机械修配、农机制造、水电、蚕丝绸加工、皮革制品、天然气开发、食品加工业为重点,带动全县乡镇企业发展。为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农业主产稻谷、烤烟、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蚕茧、油菜籽,出产生猪、禽蛋、牛奶、奶山羊。中等教育发展迅速。有师范学校1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中学22所。境内文物古迹有爨龙颜碑、千佛塔(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灵书院和东岳宫,风景游览地有彩。
龙海山区在1948年是省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陆良旧州,打响了云南反蒋救国第一。1949年曾在此地沙锅村成立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和龙海山区游击大队、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境内有国有陆良华侨农场,居住着从印度、缅甸、印尼、越南等归国的华侨。
陆良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种植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主体,主要以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水产、经济林木发展为主。在粮食生产中,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2.2—2.3亿公斤,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蚕豆、小麦、杂粮生产为主。烤烟以发展优质烟叶为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收购量35.16万担,产值1.8亿元。蚕桑生产现在桑园面积7万亩,年收购鲜茧4600吨,目前正在发展桑园面积,产鲜茧及丝绸加工居全省之首,,蚕丝绸工农业总产值
已达1.8亿元。畜牧生产以生猪、仔猪、羊、牛发展为主,年外销仔猪10万头以上,出栏肉猪51万头。菜牛8000头,菜羊2.5万只,禽1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达到3.89亿元。蔬菜水产生产,其中蔬菜水产产值达1.43亿元。经济林发展主要以核桃、板栗、翠竹为主。
爨文化公园前身为西华公园,位于陆良县同乐广场以西,原占地面积168亩,于199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该公园设施落后老化,功能单一,与城市的发展极不适应。从2005年8月开始,通盘改造,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科学建设,一个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340.3亩的公园呈现在市民面前,更名为爨文化公园的新园于2007年元旦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潮流式的设计,休闲化的乐园。
爨文化公园由植物园、爨文化广场、爨文化商业步行街、糖烟酒批发市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护城河治理工程、爨文化商务中心8个部分组成,绿地面积占187.16亩,其它占地153.14亩。
植物园是在原西华公园的基础上,对一些树种花草归类种植,修整路网,改造路面,形成一个以大树为主,花草为辅的生态植物园。整个植物园共种植大乔木600多棵(包括滇朴、榕
树、香樟、银杏等);大灌木1500棵(包括柚子、杨梅、桂花等);小灌木1300多平方;草坪36000多平方。
文化中心广场的建设严格按照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方案来开展,在调整老年活动中心和工人俱乐部周边环境和路网的基础上,建设成一个以植物园为舞台背景,以护城河、水幕喷泉、花草绿化为点缀的文化休闲聚会广场。
爨文化步行街是公园最为重要的步行活动空间,它以彩地砖铺砌,大面积绿化与之结合,遍植树木,引入水系为主要元素,包括浅水池、喷泉等。设置多处历史文化雕塑、亭廊、座椅、小品等园林设施。
地方土特产
【马街镇】:蜜香梨。芳华镇双合村:以高产烤烟著称。
【大莫古镇】:萝卜丝、乳饼。
麻衣馓子简介
在陆良坝子里,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陆良特产三样奇,
名目变换各不一。
密香梨原叫细皮梨,
风参子又叫金线鱼。
有样东西最有趣,
水馓子变成糖麻衣。
这首民谣道出了陆良三宗风味特产,即密香梨、金线鱼、麻衣馓子。解放前,这三物齐全,远近驰名,是馈赠亲友、款待佳宾、逢年过节难得的美食和礼品。
如今,陆良三大风味特产,由于人为的、自然的种种原因,金线鱼已经绝迹,蜜香梨树也面
临老化,只有麻衣馓子得以发扬光大。
当地人介绍说,关于麻衣馓子来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时候,三岔河街上有些人家做“糖馓子”在街市上卖。最初是用糖水浸煮,又叫“水馓子”,不知经营了多少年。一天晚上,有家正忙着做馓子,麦面快完了,只剩下不多的一点,主人一不小心把挂在旁边的一盏油灯撞翻了,半盏菜油全泼在面团上。主人心想“反正馓子离不了油”,就把它揉和在面团里,扭成面团下锅煎炸。等捞起来放进糖稀里煮后才发现,这些搀杂进灯油的馓子,颜黑,不像平日的那样鲜黄,没有卖样。主人后悔不已,于是,一一拣了出来,并顺手拈了一个尝尝,又香又酥又脆,更奇特的是,面团心里灌满了饴糖,甜润润柔腻腻的,舒心爽口极了!
第二天,主人就在摆摊时将这些馓子当样品,请过往的顾客们都尝上一个。顾客们无不啧啧称好,纷纷要主人专门做这种馓子来卖。主人依从顾客们的意见照办了,但是做出来的馓子总是僵硬实心,中间灌不进糖稀去。经过反复寻思,主人终于从打翻的油灯上悟出了名堂:若要灌进糖稀,面团里少不了油,因为面团里加油后,能起到分离疏孔的作用,再经油炸后,放入糖水一煮,糖稀便沿孔渗灌进云了。虽然到诀窍,但搀入菜油炸出来的馓子,还是不如撞翻油灯那次的好。日思夜想,最后才悟出面团和油兑合的比例要得当。为此,主人
先后试验了七七四十九次,才告成功。后来,又为断改进制作工艺,将馓子穿上:“芝麻糖衣”便取名“麻衣馓子”。人们还根据它的特征,赠一美名“血灌肠”。
在三岔河后街高家几辈人制作的麻衣馓子质量好,较出名,颇受顾客的青睐。
如今,陆良县糕点厂已恢复生产此项地方特产,配以精美包装的麻衣馓子,畅销全省。
陆良的麻衣馓子是用麦面作原料,和好面后扭成“千钧扣”油炸的糖果。泽金黄,表层穿上芝麻糖衣,特点是香、 脆、酥、甜,特别是内里灌 满了糖饴,甜润柔腻。陆良“麻衣馓子”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地方传统风味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蜜香梨
据说在明朝陆良军屯时,有一县官从家乡南京将鸭梨芽条播入萝卜引进陆良嫁接在野生的鸭梨树上,结果后叫细皮梨。由于质优味美香甜,奉送给皇帝品尝,帝赞词:“香千里、甜如蜜”,由此称之为“蜜香梨”。六十年代销往海内外。
陆良板鸭
历史悠久,是选用每只接近两公斤的仔鸭宰杀后,用盐腌制,造型为香仁形,很有特。白味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远销海内外。
陆良松茸
主要出厂在彩国家级公园之中。88年以来主要出口日本。
陆良浸梨
在陆良县马街镇的部分农村中,人们喜欢精选成熟的、无破烂、无虫眼的、个儿比较均匀的甜酸梨用冷开水加盐、糖、甘草浸泡起来,到春节前后再捞出来食用。这就是陆良有名的浸梨。浸梨泽鲜艳,呈紫红;味道酸甜可口,略带咸味,独具特。买回的浸梨必须尽快吃完,如果存放时间长了,就会变变味(颜由紫红变成紫黑,吃时有苦味),从而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彩是一个以天然形成的沙柱、沙峰为特征的景区,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面18公里处,整个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它是由地震冲击、地壳运动等因素逐步形成的地貌奇观,彩沙凝结成沙柱,由天气、光线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调,是极为难得一见的景观。
里主要景点有雄争艳、驼峰、火焰山、书生洞、古长城、万年右木、古城堡、金、雪峰、三十六计、七擒孟获等。
陆良古城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在陆良设县,称同劳县,属益州郡(郡治设于今晋宁县城),为陆良建县之始。西晋武帝时期(272-289),改同劳县为同乐县,属建宁郡。元至元十三年,设陆梁州。至明朝,明大将沐英,率军南征,到陆梁号召各部族归顺。当时,鲁昌(陆良县地名)有酋长刘氏五兄弟,筑土为寨,反抗明政权,被沐英举兵讨平。时值六月,阴霾清冷,沐英将“变作人间六月凉”改吟“信是深山六月凉”,而改陆梁为六凉。“六”“陆”二字在陆良方言中同音,故也作“陆凉”。民国2年,陆良乡绅牛星辉以“陆凉”义近荒凉,且文不雅,倡改“陆凉”为“陆良”,寄托“陆地良好之愿望”。经都督府批准,改“陆凉州”为陆良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