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和发达,社会文化逐渐大众化和多元化,以满足大众娱乐为目的的电视发展趋势则膨胀起来,娱乐化慢慢地由滋生逐渐蔓延发展到现在的“一统天下”。电视作品的娱乐功能在观众的艺术需求中已占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电视媒体的娱乐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娱乐节目成为电视媒体的核心节目形态,在整个电视节目经营中占据最大的比重;第二,包括新闻在内的非娱乐类电视节目风格的娱乐化倾向。”①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作品的组成部分,其娱乐化的发展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跃上了历史的舞台。
所谓纪录片娱乐化,就是必须在节目的创作中引入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观念,融入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形态,借鉴一种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在创作时注重对纪录对象采取人格化、情节化表现,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对声画元素进行唯美处理,大量运用悬念、揭秘、蒙太奇技巧等综合艺术手段把严肃的知识进行娱乐化的包装,使传播的内容更加喜闻乐见、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产生特殊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为受众着想、为观众服务、“以观众为中心”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共同准则,这种准则推动着纪录片创作追求娱乐化的世界潮流。
纵观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发展走向,笔者思考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重要成因有哪些?电视纪录片在娱乐化的发展中是如何讲究故事性的传播策略?消除电视纪录片低俗化的对策又有哪些?纪录片创作人在创作过程中怎样走在健康的娱乐大道上?下面就此对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思考做一深入探究:
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重要成因分析
关注信息的获取方式。长期以来,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基本上是讲述或告知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科学问题,内容真实,主题深刻,但往往留给受众枯燥乏味的视觉感知,这种说教灌输的知识传播风格大大影响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娱乐化的媒体把重大严肃的纪实节目转化为富有个人彩、戏剧性和故事性强的节目,引起受众的共鸣,拉近受众的心理距离,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调整心理结构的平衡。社会竞争骤然加剧,人们由于生存竞争带来的各种巨大心理压力,需要某种宣泄情绪和缓释心理压力的通道。“把游戏与美感相结合,是娱乐的最本质的内涵。娱乐使原本紧张的身心得以缓释与松弛。”②电视纪录片创作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营造出娱乐场,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电视纪录片营造的特殊
意境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解的好去处,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调整了人们心理结构的平衡。
大众文化的勃兴。娱乐代表的是大众文化的取向,而大众文化影响人们的娱乐生活,最直接的载体就是电视。而纪实节目又成为电视文化的重头戏,电视纪录片的繁荣造就了新的娱乐观点,电视技术手段和联想、比喻等艺术策略的巧妙运用扩大了大众的欣赏视野和娱乐选择。电视纪录片与大众文化同样迅猛的发展势头是彼此推波助澜的结果。大众文化的勃兴成为电视纪实节目娱乐化的发展动因。
纪录片的娱乐化既满足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的发展契合了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普遍心态,是文化转型期与价值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現象与结果。
纪录片娱乐化的重要传播策略——讲究故事性
在当今激烈的媒介传播竞争中,传播策略和传播技巧的竞争也成为能否在传播中取胜的关键。观众摒弃简单的说教格外钟情听故事;反感有板有眼的描述和简单的展示却对喜怒哀乐的人生故事充满兴趣。讲究传播的故事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传播策略,因此,讲故事让观
众爱听、爱看就成为纪录片娱乐化理念的最大特。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故事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成为电视纪录片满足人们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纪录片样式繁多,故事型的电视纪录片深受观众好评,也受到专业人士的青睐,在国际大赛中频频获奖;一些纪录片内容不全属于故事型,但也在创作中通过大大小小、趣味横生的故事表现人物和讲述事件。
故事性日益成为衡量一个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人能否驾驭选题、表现技巧是否高超的重要尺码。以纪录片为主要节目形式的西方电视纪录片非常重视讲故事,常常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观众探究的欲望。新西兰著名导演朱迪斯•库伦认为:“所有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者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即从感情和知识两个方面入手,将观众牢牢抓住,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学习新知。”③
题材新颖的纪录片推出以及美国Discovery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等大量科技纪实节目的引进,对繁荣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讲故事”娱乐节目有哪些在纪实节目中的重要性,并模仿和学习西方导演讲故事的技巧。我国电视纪实篇数量迅猛增多,这些电视纪录片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宽泛,并且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受
众观看,让人们在轻松欣赏节目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收视的快乐。2001年央视10套大胆借鉴国外纪录片理念,推出以讲述故事为目的的《探索•发现》,成为我国第一个倡导纪录片娱乐化的大型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栏目,观众收视率一路飙升,《探索•发现》兴起的纪录片娱乐化理念,打破了中国本土纪录片一直以来固守的传统模式,使观众看到原来本土纪录片也可以拍得如此深入浅出,亲切自然。
由此我们认识到,观念性的东西、知识性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空泛和枯燥,只有通过故事,把细节表现得有声有,把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深刻而生动,且给受众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才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愉悦。因此,电视纪录片创造者应不断地出奇创新,用风格多样、灵活多变的传播手法来实现教育传播功能,让更多的知识和科学观念通过生动的故事走近观众,让电视纪录片的故事传播策略久盛不衰。
电视纪录片娱乐化中的低俗化倾向和积极表现
电视纪录片要实现“寓教于乐”,娱乐化的发展趋势已是大势所趋,纪录片娱乐化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娱乐元素的适度渗透能丰富、增强纪录片的表现力,使其获得更深远的影响。但是当娱乐元素扩张、放大成为节目的主导性元素时,这种渗透就容易走向其反面,
侵害电视纪录片的健康发展。综观当前的电视荧屏,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有一些生硬模仿和简单的抄袭国外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形式,节目创作中为了盲目迎合受众需求,单纯模仿名节目,以揭人隐私为娱乐以及主持人文化涵养低下,给社会和受众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一些纪录片以演绎社会阴暗面为能事,在一些冠名“纪实节目”中经常用演员扮演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选题主要是一些畸形社会现象,如“恶父卖女”、“偷窥”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来赢取噱头。这些节目终因“品位不高、内容低俗”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电视纪录片创作一旦坠入这种低俗化的泥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念,就会变成一种精神污染。如果这种低俗浪潮无尽泛滥,单纯地为娱乐而娱乐,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发展必定走向死胡同。
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娱乐化并不等于文化的缺失,并不意味着媚俗,其发展绝不能陷入低俗化的泥潭。娱乐的个性是通俗与快乐,但不能以牺牲格调与品位为代价。电视纪录片创作中注重娱乐化,消除低俗化就需把教育与娱乐统一于审美之中,向人们提供高尚的情趣和美感相结合的严肃娱乐。
我国目前处在文化的多元发展阶段,在这个大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出现一些审美的偏差在所难免。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表现,为娱乐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
启示。如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的《探索•发现》栏目,正向娱乐化方向发展。《走进非洲》这部大型纪录片,观众跟着记者的镜头游历非洲,他们分別担任3条路线的特约主持人让观众与非洲进行了一次真正的“零距离”接触,经历非洲最典型的风土人情,体验文化差异,邂逅不同种族,揭开了非洲神秘的面纱。还有很多纪录片成功地将娱乐元素与中国人文中的真善美和人文理想结合起来,融入了浓郁的社会、现实内涵,充溢着扬善批恶的道德价值取向。
结 语
电视纪录片娱乐化在国外早已被广泛认可并实际运作,但在我国出现才短短几年时间,怎样制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娱乐化电视纪录片节目还值得认真思考。艺术创作永无止境。从总体审视,我国的电视纪录片还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创作课题,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和突破,只有克服某些不良的创作倾向,把握好娱乐的尺度、控制好娱乐的底线,必须进行自我的突破和提高,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乃至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注 释:
①李新民主编:《中国电视大趋势》,《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②周雪梅:《在审美和娱乐之间——当代中国电视的价值取向》,《中华传媒网》。
③曹霞:《电视科教节目如何寓教于乐》,《记者摇篮》,2005(6)。
(作者单位:胡丹,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皮亚雷,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传播与管理系;熊建国,上饶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
编校:郑 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