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的现象级书写及其制片观念
摘要
当前,中国电视剧市场正面临高水准电视剧创作低靡、创意生产和文化表达落后于制作能力和技术发展的增速等双重考验。着眼于中国电视剧坛的“正午阳光”现象,从内容、题材、心理价值、团队管理、品牌营销、艺术与商业六个方面透视其制片管理的观念呈现及成功机制,由小及大,进而揭示出当前电视剧制片管理迈向类型融合、艺术精品、品牌营销等多维向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正午阳光”;电视剧制片管理;制片观念;多维向度
作者简介:赵舒(1996-),女,江苏海安人,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管理。收稿日期2019-05-16
中图分类号G451.2
大江大河的演员文献标识码A
赵舒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2018年以来,电视剧行业整体表现不佳,许多被寄予厚望的大制作剧集如《扶摇》《天盛长歌》《如懿传》等均未达到预期收视与回报,传统模式下“知名IP+流量明星+明星制作团队”的组合已不再是收视和口碑的保障,电视剧行业急需一种新的制片模式打破这一困境。
“正午阳光”自发轫之始就深耕于影视剧制作前沿,经过数年打拼,出品了多部市场和业界口碑双誉的电视剧精品,在当代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中独树一帜。长期以来,其以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弘扬主旋律,提高大众审美文化水平为目标,在保持高的制作水准和出品优秀内容的同时,获得了观众的青睐和市场的高回报。当前,国内电视剧市场面临双重考验:一方面广大电视观众迫切期盼高水准电视剧作品能层出迭现,行业迎刃化解观众对于“剧荒”现象的担忧;另一方面电视剧制作能力和技术标准日益提升的同时,精神空间的创意营造和文化表达能力却进展迟缓。基于此,“正午阳光”现象为破题提供了诸多启示,其所折射出的独到的电视剧制片管理观念值得予以深入考察。
一、制片管理与中国电视剧坛的“正午阳光”现象
制片管理能够为电视剧的创意、创作、制作等生产行为和市场化行为提供坚实基础。科学的制片管理是
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增强内容质量的可靠保障,既能支持作品尽力完全显示其艺术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作品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观众口碑。但当前中国电视剧行业在制片管理上尚未形成成熟的机制,制片管理意识薄弱、水平较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上,都对其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中国电视剧制片行业奉行“明星导演中心”“明星演员中心”,导致制片成本不断水涨船高,作品质量却因争夺档期而无法保证,一系列怪象乱象扰乱了电视剧市场秩序,拉低了中国电视剧口碑。“正午阳光”自2011年成立以来,敢为行业先,不断摸索创新电视剧制片管理机制。公司逐步
97
DOI:10.13972/jki21-1500/g4.2019.04.021
向以制片人为中心,导演、编剧、核心人员协同发展的创作管理机制转换。突出体现在,团队配置上以制片人兼公司董事长侯鸿亮为核心,导演(孔笙、李雪、孙墨龙、张开宙、简川訸、黄伟等),文学策划(陆维、阿耐、海宴、曾璐、吴桐等),以及摄影、剪辑、灯光、服装、美术、动作指导等重要岗位,均有固定合作对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作团队。团队秉持着内容至上的原则,与行业大势——追求流量IP和明星,机械的改编小说,为拍摄成本最小化缩短前期准备过程的方式不同,其注重制作前全方面的“策划”与准备,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为后期拍摄及制作打好基础,保证了作品的内容质量。
几年来“正午阳光”已制作出品了《北平无战事》《琅琊榜》《温州两家人》《伪装者》《鬼吹灯》《他来了,请闭眼》《欢乐颂》《外科风云》《如果蜗牛有爱情》《大江大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剧。其作品形式引领了多种电视剧类型发展的潮流,内容获得了观众与市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公司的运作模式与发展前景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二、“正午阳光”制片管理的观念呈现
“正午阳光”是科学制片管理理念下成功运作的创作团队,也是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制片管理观念和机制改革的成功个案。其在当下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可归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潜心于内容创制、升级,以及立体独到的艺术设计
一部优秀电视剧的生产不仅要有好的剧本作为坚实基础,还要十分重视前期艺术策划环节的创意设计与开发。陈旭光认为,“目前的艺术设计已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影像化的设计”①。电视剧要提前对美学意义、角性格、价值观、话题讨论、时代背景、心理策划,动作设计、场景设计,情感寄托、观众互动等进行全方面的艺术设计。单方面围绕剧本的设计已经过时了,如何通过设计将故事呈现出来是当前电视剧开发的重点。
过去国内电视剧大都只注重制作环节,对内容的开发关注甚少,而内容的创制与升级是电视剧“致胜”的
关键。“正午阳光”十分注重作品的开发阶段,在人物设置上,多线并行且注重打磨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心理,塑造了多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在题材选择上,《琅琊榜》的权谋题材、《知否》温和而细水流长的家族生活、《都挺好》原生家庭的问题,都是近几年电视荧幕上极少涉猎的;在场景开发上,拍摄场景都以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故事发展为依据实际比例搭建;在艺术性上,都融入了与题材相关的文化元素,《琅琊榜》《知否》的水墨风,《都挺好》中的苏州弹评,其对制作前的内容开发十分重视,而这正是一部电视剧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二)尝试多元题材的开拓与延展,凸显作品的时代性和共鸣感
“正午阳光”注重电视剧类型和题材的多样化,不断打破已有的成功,向新的未及领域开进,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审美追求以及市场对不同类型电视剧的需求,同时,强化自身在多题材创作中的适应能力。
古装题材方面,《琅铘榜》《知否》丰富了市面上现有的古装题材模式,《琅琊榜》以古代男性权力斗争为主线,最终表达了一种家国理想、忧国忧民的崇高政治理想;《知否》再现了平静适然的生活和细水流长的爱情,打破了女性古装题材中单一的“宫斗”模式。其次,家庭题材《都挺好》突破同类型电视剧不断表现的家长里短主题,首次表现了原生家庭关系以及父子关系及相处方式等。此外,其作品整体上呈现出对历史与当下社会现实的双重挖掘,凸出强烈的时代感。历史题材方面,创作团队的选材跨越了反帝反封建、抗日战争、内战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节点,通过刻画普通百姓与时代共
舞的奋斗历程来折射近现代中国的宏伟巨变,这是对百年中国历史变迁的讴歌和诗意表达,激起每个经历过同时期观众的共鸣感;现实题材方面,其一,现实题材揭示了百姓的真实生存现状和社会关系,毫无隐晦地暴露出社会矛盾和冲突,是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二,为百姓解决现实困境提供一种路径或思考,其广泛传播助于在大众间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其价值取向引领观众乐观地接受真实生活,与观众的审美诉
98
求和期待形成映照。
(三)呈现个性化心理的差异、矛盾及其化解,传递主流价值观
黑格尔认为,艺术形象的决定因素首先是普遍的世界情况,其次是情境。②塑造个性化人物既要符合时代真实,又要符合生活中的差异与冲突。“正午阳光”为突出艺术形象的个性化心理差异在人物设置上,将多线并行作为基准。横向人物线上——《伪装者》《大江大河》《都挺好》等沿用三线并行的形式,《欢乐颂》突破常规,首次采用五线并行的形式,创造出多个角相互对比相互衬托,呈现出不同角个性化心理的差异、人物矛盾及其问题化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观众内心期待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情感映照和思想交流,与人物同命运、同境遇进而得以净化和提升;纵向情节线上,“正午阳光”弱化爱情线,强化大视角叙事,倾向主流价值引领。正剧中的家国情怀亦愈深化,悬疑剧、网络剧中也压缩爱
情戏的比例,将重点放到故事主线上,加强剧情节奏。即使是女性题材也依旧以主流价值观作为剧情的主要基调。
“正午阳光”从实际出发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去化解人物及其故事间的矛盾,通过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展现典型人物及典型性格。这些艺术典型是现实中某些人物的凝结,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展现出生活中的苦楚、矛盾、冲突等。总之,“正午阳光”着重彰显社会元素的多样性及对城市边缘体的包容性,共以凸显主流价值观基础性的本原旨归。
(四)创制团队的稳定性和审美同一性,减轻决策摩擦和耗损
电视剧是在各部门协力合作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在创制过程中,创作理想、审美理念相近的创作者常常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集体创作的艺术生产方式,需要在创作开始前进行精心的创意策划和最佳的人、财、物匹配,注重分工的科学化、专业化,以保证在预算范围内高效地完成创作任务,实现预期的艺术效果,③并且管理者要根据电视剧的艺术创作规律,最大限度的给予艺术家创作自由。
“正午阳光”拥有着一批艺术理想与审美观念相近的团队成员。首先,核心创作团队由从“山影”共同“出走”的老搭档——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8),81-84侯鸿亮、孔笙、李雪构成,三位自上世纪
90年代开始就共同合作创制了多部电视剧。启用的编剧和核心策划团队也是从“山影”开始合作至今的老
搭档;其次,除了主创,包括美术策划、造型设计、灯光、录音、动作指导、服装设计、礼仪设计等工种大多固定。长期合作使团队成员之间,保持着足够的默契,相互理解和包容,这使得“正午阳光”在项目推进上将磨合和耗损成本降到最低。在团队相对一致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下,共同的价值观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一致方向性的目标。公司战略高层及团队成员都将打造精品电视剧作为首要任务,将艺术性置于电视剧的首要位置,注重打造“正午阳光”的品牌价值,不局限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共有价值观和目标的激励下,全体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打造出一部部电视剧精品。
(五)形成“国剧良心”的品牌印象,打造共同话语的媒体营销
市场化下,电视剧的竞争已经上升为品牌的竞争,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单个影视剧的短期经济效益,打造品牌是当前在电视剧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前提。“正午阳光”通过《琅琊榜》《欢乐颂》的热播形成了以导演、制作团队、编剧、演员为核心资源的品牌建设,形成了“国剧良心”的品牌印象。
话题营销是一项系统性、全方面的工程,已成为电视剧营销中最核心的市场驱动力。其通过各种有价值、有卖点的话题进行资源扩散,吸引观众的互动。“正午阳光”也有独到的话题营销法则:一是明锐准确地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焦点话题,如恋爱、权利、婚姻、原生家庭,以此为艺术表现的内容和题材,引发受众共鸣;二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制造话题和热度,保持粉丝互动,由此促发电视剧口碑的持续发酵。有些剧目在开拍前,正午的团队就开始预设话题和关注点,并随着剧情的推动,持续挖掘、放大粉丝的关注热点,形成扩散效应;三是主演在微博等媒介上发表与剧情相关的动态,围绕话
99
题与粉丝互动。如近期热播剧《都挺好》中的演员郭京飞就藉此热度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四是自媒体时代利用UGC④效应进行延伸,用户根据创作团队与媒介话题自发地生产出与之相关的图片、表情包、短视频、网络用语、头像等,形成了创作团队与用户的联动效应。这一形式不仅使用户快速获得关注量,也提升了电视剧的播出收视率和网络点击量。
(六)资本对艺术规律的充分尊重,趋向以原创为驱动的商业逻辑
资本具有先天的逐利性,纯粹资本通常涌入那些“保稳”的艺术项目,追求流量明星、知名IP、火爆题材的组合,遵循经济效益第一位的逻辑。而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形式,其市场化运作应基于思想性、艺术性和价值取向。根据康德的“二律背反”概念,两者由于遵循各自的价值规律会产生矛盾冲突,电视剧在生产过程难以离开资本的支持,但资本的过度干预又对其艺术追求予以了限制,使市面上出现了大量题材雷同、娱乐化倾向严重、制作低劣的文化快餐,消解了经典电视剧的文化意义。⑤如何使资本尊重艺术规律,并在这一前提下保证艺术性优先,然后实现其经济价值,需要资本与艺术共同努力破题。
2016年“华人文化”注入“正午阳光”,巨量资本的涌入使“正午阳光”出现了短暂的偏离,但在几次碰撞中,“正午阳光”决定放弃成为全产业链型公司,主动割离艺人经纪、商务等板块,将团队精力集中到内容创制上。制片人侯鸿亮曾多次表示,内容始终是“正午阳光”的第一生产力。“正午阳光”要借鉴美国HB
O公司的发展模式,不追求电视剧的数量,以核心内容库的开发为宗旨,延伸电视剧IP的全产业链。致力于核心内容生产,将多部剧集尝试打造成系列性作品,在强劲的内容生产之上,利用已累积的用户资源为渠道,进行延续性的IP开发,并向产业链下游深拓。
三、类型融合·艺术精品·品牌营销:当前电视剧制片管理的多维向度
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界虽面临来自艺术、市场、意识形态等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像“正午阳光”一样主动迎合新的发展形势,突破传统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制片企业不在少数,他们汇聚在一起,共同造就了中国电视剧产业新的前进方位,彰显出电视剧制片管理迈向类型融合、艺术精品、品牌营销等多维向度的发展趋势。
(一)突破传统单一类型剧模式,促进不同元素的融合创新
随着国产剧在数量上的井喷以及大众文化品位的日趋多元化,固守特定模式与套路的类型电视剧已显得越发缺乏内容新意和市场活力。特别是,在国内近几年电视剧跟风热、续拍热和翻拍热的热潮下,看似数目繁多实则千篇一律的单一类型电视剧已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不同类型和元素的融合俨然是当下电视剧发展的必经之路。前几年热播的单一爱情元素类电视剧,这几年在市场上并不叫好。反观这几年的收视率榜单,单一元素的电视剧已逐渐被市场抛弃,转而代之的是
各种类型的相互融合。以此理念为基础,在电视剧制片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打破原本封闭的边缘、摆脱传统模式单一性边界的限制,提倡内容上的创新与类型上的更新,推动不同类型与元素间的借力融合。在这一制片管理理念中,电视剧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二)以艺术性、历史性和美学性为基础,打造艺术精品
近年来市场出品电视剧数量越来越多,但精品数量却凤毛麟角,目前应将数量上的提升转换为质量上的提升,做到艺术性、历史性和美学性并行的原则。艺术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其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方面,电视剧行业是文化产业和艺术消费的一部分,其具有浓厚的商业属性。因此,类属于大众传媒文化的电视剧在资金筹措、广告植入、市场营销等环节,难免需要关注资本的风向与市场的诉求。另一方面,电视剧生产是制片、导演、演员等主创成员基于艺术追求的共同产物。此中,创作者应明确将电视剧的艺术性置于首要位置,并
100
以此为基础在演员选择、角塑造、剧本改编等层面达成与商业性诉求间的协商与共存。历史性上,电视剧具有不可避免的虚构性,但电视剧创作应符合一定时代下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创作者应熟知历史的逻辑、服饰、礼节、配乐、伦理纲常等。尊重史实,注重艺术真实、历史真实和戏剧性的平衡。美学方面,将美学性视作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艺术精品应呈现出丰富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只有
将美学和人文层面的高要求高准则置于首位,才能创作出能够捕捉社会普遍现象,透视深层次事业观、婚姻观、家庭观,并最终引发受众共鸣和喜爱的优异作品。
创作艺术精品是电视剧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以及持之以恒的追求。电视剧创作需要从艺术性、历史性以及美学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提升,才能不被市场潮流所引导,创作出符合主流价值观念,提升大众审美情趣的艺术精品。
(三)以衍生品开发,多平台联动合力促进品牌影响力扩张
我国的电视剧制作尽管已经对上下游产业链有一定程度的延伸,但主要盈利还是依靠将制作销售给平台的部分,在版权衍生方面已有涉猎但目前看来仍然延伸较少。制片人侯鸿亮十分认可美国
HBO公司的营销模式—打造季播剧,以原有为品牌,琅琊榜、欢乐颂为例打造续集,且这样的模式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反馈来看是成功的。利用前几季做出口碑,依靠后几季和开发周边衍生品,授权人物形象等进行盈利,扩大影响力在全球范围进行售卖,再将其剧集影响力最终映射到公司的品牌价值上,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这是加强制片管理的有效途径。当代中国电视剧在未来也可以沿用此种营销模式更进一步地实现电视剧产业的市场化。
当下传媒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多平台发展,为电视剧的制作、传播与营销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相较于以
往电视台一家独大的情况,多平台共同发展的新趋势,更加符合当下大众消费习惯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诉求。不同平台上的拓展有助于将传统有线电视、视频网站、移动终端、社交软件等予以多屏幕、跨平台融合与互动,以形成联动性的生态圈,促成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交流和讨论过程中,从而在最终赋予了电视剧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与品牌传播效应。
电视剧不仅需要协调满足上游环节赞助商的诉求、也要与下游环节消费者的期待进行沟通互动,更需要在横向层面上同属于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学、音乐、电影以及动漫、游戏等实现联名合作。
注释:
①陈旭光.试论中国电影的制片管理——观念转型与机制变革[J].当代电影,2014(1).
②朱立元.艺术美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33.
③田川流.艺术管理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24-126.
④UGC:用户原创内容的缩写,最早产生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⑤张三夕,邬玲.论电影产业中的资本“异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走向一种“制片人中心制”与“创意制
片管理”理念——从〈画皮〉谈中国电影制片管
理的观念转型与机制变革[J].艺术评论,2012(9).
[2]张智华.电视剧类型特点与产生原因[J].艺术百
家,2012(4).
[3]姜中介,阿细.良心剧的侯氏秘籍[J].二十一世
纪商业评论,2016(6).
[4]冯莎莎,萧盈盈.正午阳光电视剧精品制作的
互联网思维[J].影视制作,2018(9). [5]裴华秀.类型融合: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新
思路[J].青年记者,2018(26).
(责任编辑:武亮)
1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