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纳六字气法的形成与发展(五)
吐纳六字气法的形成与发展(五)
(2008-09-18 14:44:00)
标签:
六字诀气功养生
六字诀
六字气法
吐纳六字气法
健康
气功发展史
杂谈
分类:古今有关“六字诀”的论述
二、六字气法的发展
《太上玉轴六字气法》的意义,不仅在于方法上有所发展,还在于它结合定神、扣齿、漱津、存想及坐式行功,把六字气法引向静功的发展方向。从此,六字气法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动功的发展方向。这是从陶弘景、孙思邈等倡导的逐字吐气发声法与导引术的结合开始,以后发展到吐气不发声,而仍与导引术结合进行。二是邹应博等倡导的静功发展方向。明清时期,六字气法的这两种途径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分述于下:
1、六字气法向动功方向的发展:结合导引的六字气法,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许多气功文献都有记载,如:胡文焕《类修要诀》,龚居中《红炉点雪》,高濂《尊生八笺》,周履靖《夷门广读》,托名冷谦的《修龄要旨》,傅仁宇《审视瑶函》,罗洪先《万寿仙书》,徐文弼《寿世传真》等等。各家记载,都以歌诀形式(或加注)出现。歌诀有数种,最为流行的一种,是《类修要诀》名为《去病延年六字法》的一种,此套功法,各书辑录时,名称不一,文字也有变动,但基本精神一致。如《红炉点雪》与《审视瑶函》只录其中的“四季却病歌”及“总诀”,而无“分字诀”,而在每句“总诀”下祥为作注,合称《动功六字延寿诀》《夷门广读》所录,名称与内容同《类修要诀》。《修龄要旨》所录无总名,文字较精炼,引录如下:
延年六字总诀 
肝将嘘时目瞪睛,肺和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
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嘘肝气诀  肝主龙涂位号心,病来还觉好酸辛,
眼中赤兼多泪,嘘之立去病如神。
呬肺气诀  呬呬数多作生涎,胸膈烦满上焦痰,
若有肺病急须呬,用之目下自安然。
呵心气诀  心源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
喉内口疮并热痛,依之目下便安和。
吹肾气诀  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疾尪羸气昏,
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
呼脾气诀  脾宫属土号太仓,痰病行之胜药方,
泻痢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免成殃。
嘻三焦诀  三焦有病急须嘻,古圣留言最上医,
若或通行去雍塞,不因此法又何知                         
四季却病歌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上述是六字诀中基本定型的一种,与《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相比,基本精神未变,但主治症则较为充实与规整,并有简易的导引动作相配合。六字诀中胆嘻改成三焦嘻,这是继承李奉时的说法而来,已见上述。胆《红炉点雪》在“三焦客热卧嘻宁”注中,仍以胆立说,
如述:“嘻则通胆,去胆中一切客热之气,故卧时常嘻,能去一身之客热。能补泻者,胆气自清。”可见胆与三焦关系之密切,故三焦嘻即胆嘻,仍是胡??的原意。
《类修要诀》认为,六字气有“引经”的作用,如述:“非此六气,行不到本经。以此导之,若引经耳,不可不知。”但《修龄要旨》认为,要使六字气有“引经的作用,必需加上上述的导引动作,如述:“用此六字以导气,加以行势,方能引经。”   
同类歌诀尚有数种,如《夷门广读》另有“六气歌诀”;《寿世传真》有“六字行功依式样歌”、“六字行功应时候歌”、六字行功各效验歌“,等等,内容与上述歌诀基本相同。冯曦《颐养诠要》有“朝朝乐歌”,记载一种六字气法与导引、按摩及内丹术相结合的综合气功锻炼方法,原文以录于本书《八段锦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可参阅。(蓬蒿人根据原文附录于下)
朝朝乐歌
手摩印堂热,口行六字诀:一呵心气宁,二呼脾气彻。三呬肺气清,四吹肾气实,五嘘肝气和,六嘻胆火熄;左右鸣天鼓,挽弓须用力。叩齿盼双肩,闭兑垂帘寂。宽衣就枕初,两足
有伸屈。神会黄庭中,升降看日月。先把天门开,随把地户逼。坎离交媾时,春酒甜如蜜。呼吸在丹田,不由口和鼻。如在太虚中,方是真胎息。不知混沌初,不知天地没。真伪自然分,青天看霹雳。子前午后行,朝朝不可缺。五味看四时,生冷厚味绝。妖祟不敢侵,风寒不能入。长生天地间,仙凡原不隔。              ——《颐养诠要》清·冯曦
2、六字气法向动功方向的发展:自《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倡导吐气不发声的六字气法以来,在功种的归属上,六字气法已是一种较典型的静功方法。《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结合定神、扣齿、存想等诱导入静的措施,在方法上又推进了一步。明清时期,静功式的六字气法的文献有多种,如:龚廷贤《寿世保元》,罗洪先《万寿仙书》,尤乘《寿世青编》,汪昂《勿药元诠》,冯曦《颐养诠要》等等。诸书所载,大体上都与邹应博《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一脉相承。其中以《寿世青编》发展较多。
《寿世青编》成书于清·康熙六年(1667)。书中载有“静功六字却病法”。其基本方法出自《玉轴经》,但在静功方法上有不少发展,如述:
“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行时,宜静室中,暖帐厚褥,盘足趺坐。将前动功略行一次。初学静功。恐血脉不利。故先行动功。后及静功。若七日后。不必行动功。行动功毕。
即闭固耳目、口齿,存想吾身。要身如冰壶。心如秋月。良久,待其呼吸和。血脉定。然后口中微放浊气一、二口,然后照前节令行之。(即春嘘、夏呵、四季呼、秋??、冬吹)。假如春月,须低声念嘘字。不可令耳闻。闻即气粗。粗恐气泄耳。放嘘字气尽。即以鼻收清气。入于本经,仍及丹田。一收一放,各二十四,或三十六。余仿此。乃时令运行之常道也。假如秋月。患目疾。应乎肝。当行嘘字如春患虚黄。当行呼字。此乃权变病应之法……。凡修此道。须择子日子时起首,二十七日为期。如耳聋、虚劳、臌膈之症。顿然自愈,行之既久,腹中自闻碌碌有声,内视自有一种景象,百病除而精神充矣。”
上述静功六字诀,虽也兼行动功,但系用作静功前“调和血脉之用,与动功六字诀同时进行导引动作自是不同。从所述方法中可以知道,此种六字诀,在进行之前先有充分的入静的诱导,然后在入静的状态中行六字气法。故“行之既久,内视自有一种景象”,这是一种深度入静状态中的意境。在诱导入静方法上,此书还载有一种颇有特的“转目法”,如述:“凡病者,每于未行(六字气法)前,平身仰卧,闭目运瞳六十四次。久则不须行转目法。”转目法对诱导入静有良好的效果,有关叙述,请参阅本书《存想的发展——经络导引》一章。。《寿世青编》所述照节令进行六字气法,即前述“四季却病歌”之意。但脏腑病并不一定按时而发,若拘定“四季却病歌”,则非其时而有其病,六字气法将无法施治了。上文“应病不应时”
之说,是从实际出发的。书中曾述:“六字出息治病之旨,常道从正,变道从权。”四季却病之说,是所谓“常道从正”;而应病不应时之说,则系“变道从权”之意。(
《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中国气功养生学第一分卷 
周世荣  王卜雄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