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也许偷走了我们很多东西,如爱情、亲情、友情,还有我们的爸爸妈妈,但岁月也留给我们一些东西,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回忆里。」-导演兼编剧罗启锐
导演罗启锐以个人经历作蓝本,拍成《岁月神偷》,重现了1960年代的旧香港,并夺得第60届柏林影展的水晶熊「新世代」最佳影片奖,也为该片男主角任达华拿下香港金像奖影帝宝座。《岁月神偷》的鞋铺主场景设在上环永利街一间印刷厂旁边,不但勾起香港人对旧时代的回忆,也为保留怀旧的市街文化尽了一份心力,唤起社会大众对旧街区与古迹旧建筑的反思与尊重。
《岁月神偷》描写一家六十年代香港的旧区小家庭如何面对环境的改变,将光阴比喻为偷走身边很多美好东西的小偷。在一个以低收入、四人家庭为骨干的故事中,父亲罗生(任达华饰)开设「罗记」鞋铺,母亲(吴君如饰)是家庭主妇。长子罗进一,Desmond(李治廷饰)是成绩优异的拔萃男书院学生,是运动健将,同时又爱弹吉他。他与名女校学生Flora(蔡颖恩饰)谈恋爱。幼子罗进二(钟绍图饰)则和哥哥完全相反,成绩极差,性格亦极度顽劣。
 在《岁月神偷》,城市的影像与情感的联系,是从小孩子的眼睛告诉我们的。在电影的开端,呈现了不少加了特效的照片,展示了六十年代香港人们生活的境况,而片中的孩子戴上了
胶制的金鱼缸,导演以他的视野出发,所以相片都加了跟鱼眼镜相同的特效。在后面的片段中,我们知道小孩(老二/罗进二)的爸爸(罗先生)跟他的哥哥(大伯)是从南海来到香港,看到了一条没有什么人的巷子,就在巷头开了一家鞋子,在巷尾开了一家理发店。
  当时的香港,没有现在的发达,人们都可以搭建一间店铺,维持「生计」,也就是香港人所提到的「搵餐」食。小孩子在一所破旧的学校上学,旁边的是与邻居的楼房; 大人要「保住个顶」(这里指的是鞋店的瓦顶),也是代表了「要努力积极维持自己的生意」治廷;一家生活非常简朴,甚至洗手的地方也是一个很简陋的水龙头,在一个家庭中,有一间房子,也就是香港人说的「瓦遮头」就已经很足够了。
  片中所呈现的阁楼,在二十一世纪的香港,可算是少之又少,它们的作用是让一家大小能在上面做私人的事,但就如片中老二所说的「在阁楼中,站起来穿校服的地方也没有」,下面店铺就用来工作,所以它在片中所呈现的功能性质,现在也因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消失。而片中大部分的场景也是那条街,它的名字叫「永利街」,它事实上不是一条街道,像一条小巷,以前是上环的一个小小区,现在这地方,只剩下几幢唐楼,有些更被政府买了下来,在进行活化的工程,但却没有被大规模清拆。
  要注意的是,六十年代香港人不只在巷中工作,还是在那里吃饭,解决生活中的大小事。一个电话,全巷子的人一起分享用,这是当时六十年代香港人生活的写照,邻舍是守望相助,而且是一种出于互助互爱的精神。或多或少,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核心家庭以外比较紧密的小区。
  《岁月神偷》的背景是六十年代的香港。 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殖民地、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的灰地带、穿胶花、旱灾、台风、陈宝珠、电视、中文大学等等。电影选择这个时代,正因为那是一个故事的开端。主人翁在那时就是社会栋梁的香港人,年纪是40-50岁,是现在80后的父母、90后的爷爷奶奶。所以那是一个关于一个老一辈香港人的成长故事。也许我们都听过香港精神「塞拉利昂精神」:塞拉利昂下逆境自强、香港草根阶层穷过,辛苦过,小时候鞋子也没得穿,最重要的是捱得起;这就是是一种要捱、面对现实的宿命精神论。
  电影中,生活问题都是环绕「穷」,什么问题都是来自贫穷。罗爸爸的小本生意因为加租而烦恼;罗妈妈的机灵,无论推销鞋子,还是看电影都要精打细算;罗进一认识富家女孩,因为阶级问题最终分隔两地;在医院里,护士要收钱才好好打针;罗进二冒签明星名字,卖
明星相片,又私自供月饼会,想吃月饼等等。好像这些都只跟贫穷有关,把社会更多的结构、问题、情绪缩减成贫穷。这种贫穷其实就是六十年代香港草根阶层的生活,因此贫穷纵使苦难但也十分可爱,尤其他们现在已经不是贫穷的阶层。
  所以,为了使「穷」这种怀旧得以继续和谐地进行,电影中所出现的其他威胁都不能影响故事发展,例如天然灾害台风、血癌。这种带有印象般宗教式的威胁,在电影中以宗教式的信念来解决,因此,男女主角经常把「做人总要信」、「鞋字半边难,鞋字半边佳」挂在口边,也正正体现了香港人逆境顽强不息的「塞拉利昂精神」。
  电影诉说的是「岁月也许偷走了我们很多东西,如爱情、亲情、友情,还有我们的爸爸妈妈,但岁月也留给我们一些东西,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回忆里」。
  罗启锐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指故事放在抽屉里已经几十年,片中的情节在他小时候发生。他表示,电影是向六十年代的香港致敬,故事以他的个人经历作蓝本,描述深水埗一个普通家庭。
  电影的选角甚至角设定,都贯注了罗启锐的童年回忆。罗启锐形容罗爸爸从前的样子长得很像任达华 ,罗妈妈也跟吴君如一样,是很有喜剧感的人。
  这部影片从小孩的角度,回顾 60年代香港贫困岁月的亲情、爱情和街坊情,在这段贫困岁月,这「一家人」面对不少生活挑战,但仍咬紧牙关捱过去。任达华饰演的父亲,每天缝制新皮鞋,自己却永远踏着破履;吴君如饰演的母亲乐观豁达,凡事爱出头,能顶半边天。在电影其中一幕讲述台风袭港,鞋店受到破坏,一家人拚命保护鞋店,重现1962年台风温迪袭港的情况。当时天文台挂起10号风球,根据香港天文台纪录,温迪台风造成130 死亡、53人失踪,以及7. 2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如此,但香港人还是靠着「打不死」的獅子山精神,走到今日。
  在现实中,香港人在过往遇到了许多难关,例如 70年代有石油危机,80年代面对前途问题,97回归前政治争议不绝,回归后又面对金融风暴及SARS来袭,但香港人从来没有气馁,凭着灵活多变、努力拚搏,一一跨过难关。
 
  《岁月神偷》這部電影,不但反映了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化背景,還深深體現了香港人逆境努力求存、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令人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