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种名称相似、功效却不同的中药辨别
在进入主题前,先来说个小故事吧!
有个中药师同事就说起她毕业刚工作时的一个经历,她说那是她开始独立上班的第一天,刚好周末,一个人在中药房上班。
发药的时候,病人说这个药怎么跟我上次的不同了呢,上次那个是外壳大大的,这次的怎么是小小的一颗颗种子呢。
好在病人的话提醒了她,她再核对才发现自己抓的药是五味子,它就在五倍子的旁边,名字太像了。
后来她重新调配正确的药品,并跟病人真诚的道歉了,病人也没有为难她。
她说这个事情让她至今难忘,而且也教会她工作要认真细心,特别要注意那些“听似”的药物,注意它们的区别,避免差错的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听似”的中草药。
五味子
五倍子
五味子和五倍子
药物 | 五味子 | 五倍子 |
来源 |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
性味 | 酸、甘、温 | 酸、涩、寒 |
归经 | 肺、心、肾 | 肺、大肠、肾 |
功效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
主治 | 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 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
在用法上,五味子一般口服,五倍子外用。
茯苓、猪苓
和土茯苓
茯苓、猪苓和土茯苓
药物 | 茯苓 | 猪苓 | 土茯苓 |
来源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 百合科植物光叶接葜的干燥根茎 |
性味 | 甘、淡、平 | 甘、淡、平 | 甘、淡、平 |
归经 | 心、肺、脾、肾 | 肾、膀胱 | 肝、胃 |
功效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利水渗湿 |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
主治 | 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
茵陈
土茵陈
茵陈和土茵陈
药物 | 茵陈 | 土茵陈 |
来源 | 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 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 |
性味 | 苦、辛、微寒 | 辛,微温 |
归经 | 脾、胃肝、胆 | 肺、脾 |
功效 |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 清暑解表、利水消肿 |
主治 | 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 中暑,感冒,头痛身重,急性胃肠炎,腹痛吐泻,水肿 |
桑螵蛸
海螵蛸
桑螵蛸和海螵蛸
药物中草药名称 | 桑螵蛸 | 海螵蛸 |
来源 | 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 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 |
性味 | 甘咸、平 | 咸涩,温 |
归经 | 肝肾 | 脾肾 |
功效 |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 |
主治 |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 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湿疹湿疮,溃疡不敛。 |
竹叶
竹茹
竹叶和竹茹
药物 | 竹叶 | 竹茹 |
来源 | 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 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
性味 | 甘淡、寒 | 甘、微寒 |
归经 | 心、胃小肠 | 肺、胃心、胆 |
功效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
主治 | 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 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
柴胡
银柴胡
柴胡和银柴胡
药物 | 柴胡 | 银柴胡 |
来源 |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 根,分别习 称“北柴胡” 和“南柴胡” | 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
性味 | 辛、苦、微寒 | 甘、微寒 |
归经 | 肝、胆、肺 | 肝、胃 |
功效 |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清虚热、除疳热 |
主治 |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
胡黄连
黄连和胡黄连
药物 | 黄连 | 胡黄连 |
来源 |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 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
性味 | 苦、寒 | 苦、寒 |
归经 | 心、脾、胃、肝、胆、大肠 | 肝、胃、大肠 |
功效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
主治 |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