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与技术专长,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活的中医临床学科的精华荟萃。继承整理老中医的宝贵经验,是发扬中医学术的重要方面,也是造就一代名医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项工作的开展,加速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推进了中医药学术的研究、继承与发扬。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根据二部一局的指示精神,我认为师承教育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研究,使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对此,我将自己的体会分两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管理思路
当今,振兴中华,发展中医事业已有良好的开端,近几年来老中
医有的已经把自己的经验撰写成册,但大部分老中医,尤其是散在民间具有一技之长的老中医,其经验尚隐伏于脉案之中,或蕴藏在其脑海里,而作为中青年的中医,虽人数较老中医为
多,但其学术水平有限,在中医学术思想的梯队中,呈现后继乏术的脱节现象,由此为继承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改变后继乏术的状况,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就显示了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以往常处于家传或拜师,较少有其他人掺入,也缺乏有关工作的管理措施,随着大批中医由私人开业进入医疗单位及中医政策的落实,继承整理工作就由单位的领导参与或组织,因此行政管理也就成为影响继承整理工作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之一。如何搞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是值得有关领导思考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建立机构。各单位要成立师承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制订计划,落实措施,使之付之实施。制订继承整理计划,领导应予以关注或参与共同研究,在此可反应出领导的预见性及其决策能力。
∙2、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必须明确目标,从继承整理的内容而论,计划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继承计划,即老师传授继承人,提高学员专业知识的培养计划,这既可使老中医后有传人,造就新一代的中医,也是为整理工作的实施做好前期的酝酿、准备、奠基工作;二是整理计划,即把老中医的经验通过整理予以留存并传播的计划,这可以是一个总体计划,如著书立
说,也可以是单项计划,如对某些疾病辨证施治规律的探讨或用药经验体会等,可以先进行预试验,再拟定具体的整理计划。一般而论,继承计划在成立领导小组时可以拟定,整理计划常是开展继承一段时间后再研究。
∙3、突出中医特。对老中医经验的整理必须处处注意突出中医特,即在科研设计中要考虑老中医经验特的发扬光大;在科研过程中要把握老中医特的方向轨迹;在科研总结中要阐发老中医特的成果、效应,诸如在脉诊的研究中要探讨老中医运用中医理论的脉诊内容;在经验方的研究中要研究老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规律;在药物作用的研究中要窥探老中医组方的奥秘,而不是以现代药理实验结果为唯一准绳,这都关系到是否突出老中医特的问题,领导应予以重视,慎重处理,应该是立足于“抢救”二字上。
二、继承思路
在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工作中,继承是整理的前提,整理是继承的发展。所谓继承,就是通过继承者向老中医学习,承接老中医的学术观点和经验,且寓有继续进行前人未竟之事业,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之意。要搞好继承,除对继承者按一定的要求选择外,还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并掌握具体的继承方法和内容,才能真正做好继承工作。
(一)融洽情义
作为继承人,业已和老中医配对,就必须存在人际关系,因此要搞好继承工作,首先必须搞好师生间的关系。怎样才能搞好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呢?大体上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融洽师生感情。融洽师生感情是搞好师生人际关系的首要环节,否则就无法形成“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境地,相反可能成为“话不投机半句多”。要融洽感情最主要的是要尊敬师长,只有心悦诚服地尊重老师,才能确实地搞好关系,做好继承工作。其次必须在行动上要处处照顾老师,不仅在工作中予以关怀,而且表现在生活上的照顾,感情上的融洽,这均是做好继承工作的铺路石。
2、了解秉性爱好。每个老中医都要自己的秉性爱好,作为继承人必须熟悉了解,并力争取得共鸣,诸如琴棋书画及戏剧之类的业余爱好,年轻的继承人对此不一定感兴趣,可千万不能流露出反感的抵触情绪,这会影响到彼此感情的融洽。至于对老中医某些个性秉性,诸如孤僻、自尊、主观等,应该予以体贴关怀,因为这是老年人的性格特征,应予以宽容谅解,切忌在背后议论,这也是在情义上争取融洽的一个关键。
药学是学什么的3、熟悉医理脉案。老中医在业务技术上各有特长,虽然并不一定已自成派系,但在医理治则上有自己的见解,在立法选方用药上有自己的喜恶。这有时已形成文字,有的还隐藏在脉案之中,由此在继承工作之前或之初,继承者可先查阅以往的文稿或医案,对之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在临诊时就不会有生疏之感,相反能熟悉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听写脉案时能呼之能应,融洽感情。
4、重点补己不足。继承者虽已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但与老师而言,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上的或实践工作中的),且有喜恶、擅长之不同,因此继承者必须到自己与老师在学术上的差异的方面和距离,并及早予以补充。使自己能跟上老师的思维逻辑和学术水平。
以上都是为搞好继承工作需长期准备的条件,若有可能在继承工作之前先做好了解、熟悉、掌握、补充的工作,继之在接触中融洽感情,则有利于继承工作的展开,若事前没有可能,那么在继承工作开始后,在最短时间内做好这些工作,创造继承的有利条件。
(二)突出要点
继承工作的核心是掌握老中医的经验,然而老中医的经验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抓住其重点内容,这是在开展继承工作中应十分注意的。
1、了解辨证要点。老中医经验是我们继承的关键,其经验之一,就是诊病时辨证的特,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辨证是医者认识疾病的一种技能,它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根底,更需要的是具有明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和特有的敏锐性。临床上疾病的发生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时有其个体的特殊性和变异性,在症候中又有主症、兼症、假象等不同表现,有经验的老中医常能在患者临床表现的微妙差异中进行精确的辨识,诚可谓“独具慧眼”、“洞察全貌”。
继承者在随诊中就必须通过耳目,了解老中医辨证中的独特之处,再通过施治及疗效予以验证证实。从而获得一般中医诊断学上所未列入或未详述的辨证知识和方法,其辨证之要点既包括四诊的内容,又侧重于辨证识证之枢机。四诊的内容既有擅长的舌诊、脉诊,又有独特的诊法,诸如面诊、耳诊、指诊、腹诊等。辨证的重点在于如何辨别不同的证型,尤其是及时识别病证变幻的有关征象。大体而论,老中医辨证一般尚不逾越中医理论中辨证的规矩,但又各自方圆变通,故继承者贵在了解其变通之奥妙,在疑难杂症的诊治中尤应细心体察和询问。
2、掌握方药运用。辨证是施治的前提,辨证是否正确关系到施治的效果,然而,施治中法
则的确立、方药的选用,又是关系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老中医在临诊中花费精力和时间较多的,就是在方药选择运用上,诸位老中医对此则各有千秋,诸如有治则派系的不同,如金元四大家之分歧;有经方、时方选择加减之运用;对常用药物的喜恶取舍;药物配伍中有对药、组方的使用;方剂组合的原则及药味多寡之不同;有同类药物之筛选取舍之因由;缺药代用品之选择;某些药物的特殊用法或计量;药品的炮制加工需求;药物之饮食禁忌等,名老中医对此深有讲究,如傅宗翰说:“择药当有准绳,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组方须顾及全身,统筹安排,若能发挥一药数用,不啻一箭双雕,且药简而效宏,岂不事半功倍!”故继承者当深切体会老中医用药的深邃含义。
3、全面贯通融会。继承老中医经验,从点滴经验入手,但不能仅满足于点滴经验之荟萃,一定要力求全面融会贯通。即把老中医毕生的有关经验全面继承下来,全面继承包含二方面的概念:一是全盘接受,继承者成为老中医的全貌接班人,这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有较持久的时间,非一朝一夕能办到,以往庭训家传的,常是自幼习医,可形成这种方式;二是有重点的全面深入的继承,即在某一理论上,或某一病证中,或某一法则、方剂的灵活变通中出神入化的奥秘,继承者能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甚至有所开拓深化,目前由组织上安排的继承者大都以这种方式继承,重点突破,有所得益。这对于老中医经验来说仍然是“局部”的,
但对这一课题来说是“全盘”的,并能深化探研,而不浮于浅表的认识,才是符合融会贯通的要求。若继承学习像蜻蜓点水一样,杂而肤浅,不求甚解,这就是没有把握住继承的核心内容,未能达到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是应该力戒的。
(三)做好继承
继承的内容很多,又如何能很好的做好继承工作,这就要掌握继承的方法。继承的方法也同样很多,有的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有的是继承者自己查阅理解的,有的是彼此交流体验的。从继承者的角度来说,大体可归纳为一听、二看、三思、四勤、五恒五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