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风俗吃什么食物
夏至节气的风俗吃什么
1、夏至习俗吃什么:夏至蛋
在湖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2、夏至习俗吃什么: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3、夏至习俗吃什么:生菜、凉面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
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这些食物就会大卖了。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1.祭神祀祖
夏至的时候刚好就是收麦子的时候,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3. 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
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让自己的夏天过得更加舒适。
夏至的寓意
夏至的时候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至」也有极点的意思。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易经姤卦,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孚夏至之时令。阳气虽盛已经失势,阴长阳消之象。与冬至不同的是,中国人是比较少有庆祝夏至的。
夏至三庚入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据天文专家表示,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蓄积,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竖蛋是什么节气的风俗
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夏至三庚数头伏,我们根据这个口诀,可以算出每年的头伏时间。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推算
按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一个庚日10天。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历书上还规定:“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即第三伏)开始的日子。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
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