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团组织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认真实施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百千万工程
句容东连镇江、西靠南京,是一个农业大市,20~35周岁的农村青年占全市总人口的28﹪。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强工业、做特农业”的要求,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围绕重点培养一百名青年致富带头人、努力帮助一千名青年农民实现技能大提升、确保实现一万名青年劳动力大转移的目标,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积极探索,选树典型,不断深化团干部领办项目
农村致富1、强化服务,不断优化领办项目的工作环境。为提高基层团干部对领办项目工作的认识,我们选派农村基层团干部到苏州、常州等地进行市场调查、考察学习。并加强与各镇党委、政府协调,对直接领办项目的团委书记,保持原有职务、职称、工资福利待遇,为团干部参与领办项目解除后顾之忧。目前,全市通过基层团干部筹集资金、带头发展项目和基层团干部积极争取技术、政策,帮助创业青年发展项目等形式,积极带领团员青年创业致富,使句容市共青团工作由“围着转”变为“直接干”,直接进入各级党政的中心工作。
2、规范运作,积极构建良好的领办机制。资金和技术问题是团干部领办项目工作上的瓶颈,为妥善解决
两大问题,句容团市委积极探索,多方协调,推动领办项目顺利开展。一是建立技术咨询制度。组建由优秀青年企业家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家、镇江农科所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为领办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种植知识咨询等智力扶持。二是建立资金扶持制度。团市委与句容市信用联社联合成立了“青年创业贷款基金”,优先解决团干部领办项目资金困难的问题。仅两年时间内,共落实领办项目贷款资金60万元。三是建立培训服务制度。积极组建青年科技服务队,深入领办项目基地,加强对领办项目的团干部和创业青年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团干部对领办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自2005年以来,各基层团委联合省农林学院共举办了领办项目技能培训班30余期。
3、拓展渠道,努力实现领办项目的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和示范基地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创业。依托镇江草莓协会和白兔镇葡萄协会,白兔镇团委扶持27岁的团员青年步红兵在总书记视察过的张小虎葡萄园旁,创办一个占地22亩的葡萄园,预计年收入可达33万元。天王镇团委书记朱华伟在种植50亩无土草毯的基础上,又积极向镇政府争取政策,扶持创业青年鞠创办了占地1000亩的中草药种植园,并带动了周边农户搞起了中草
药种植,形成了“团委+企业+农户”的新型模式。年,白兔镇团委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征得土地10亩,并按照团组织集体领办的形式筹措资金,创办了5亩草莓种植园。宝华镇团委帮助泗阳青年朱枫争取养殖技术和创业贷款,发展了占地达30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
二、因地制宜,创新载体,合力推进“农村夜校”培训工作
一是调查摸底,开展“菜单式”培训。积极开展培训项目需求调查,建立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培训需求库,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使培训活动能够切切实实为农村青年解决问题、提供帮助。2003年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先后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葡萄、草莓、水蜜桃等水果种植,牛蛙、长毛兔养殖等知识,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
二是务求实效,开展培训跟踪服务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村青年,年,我们与市农业局、各镇政府协调,面向全市农村青年启动青年农民免费培训工程,培训所涉及的专家讲课费、讲义费、教材费、交通费等费用均由团市委和相关部门承担,并为参加培训的农村青年发放免费培训卡,建立档案,对培训后的农村青年提供跟踪服务,积极扶持,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截止目前,共组织培训班20期,参加培训青年农民累计达630余人次。
三、拓展空间,完善服务,积极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康桥工程”
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是新时期句容市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重点工作。我们抓住节日、假期等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宣传动员、技能培训、信息咨询、供需见面等系列服务活动,以订单式职业教育、“工岗快递”等共青团的特活动为载体,多层次组织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供需见面会,把缝纫、电子操作、焊工等适合农村青年的岗位送到家门口,降低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成本,提高转移就业的成功率。我们积极加强市青年职业服务中心和基层团委“康桥工程”服务站建设,由市青年职业服务中心定期向乡镇“康桥工
程”服务站发布招聘信息,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发布用工信息,提高招聘信息的覆盖面,努力拓宽农村青年转移空间。发动基层团组织,认真开展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登记工作,建立农村青年职业技能信息库,积极挖掘本地和外地市场用工信息。我们加强青年职业服务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先后与无锡东南技校、南京蓝天专修学院合作,坚持培训与择业相结合,组织农村青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句容市青年职业服务中心被省农村劳务输出协调小组办公室等多家单位联合命名为首批“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