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丁智鹏(—),男,黑龙江人,重庆文理学院讲师,西南大学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第23卷 2008年03月
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丁智鹏
(重庆文理学院体育系,重庆永川402168)
摘 要: 针对体育场馆的建设,通过与近几届奥运会场馆等方面的对比,吸取其成功经验。针对2008北京奥运会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奥运场馆建设功能应多样化、设施配套齐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多种融资渠道,建立投融资机制;具有灵活性、提高附属空间适应性;利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等。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中图分类号:G 81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体育场馆设施作为奥运会的主体工程,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大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不仅投资大,而且赛后使用率低,造成资金回收比较困难。根据北京的发展现状,参照其他曾经举办奥运会城市的做法,吸取其成功的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修建
体育比赛场馆并在赛后充分利用这些场馆就成了一件现实而又急迫的话题。北京奥运会的组织者显然已深刻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已经和场馆建设同步推开。
1 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
国家体育总局承担了奥运体育场馆的建设,涉及国家体育总局京内、外训练基地,主要是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和秦皇岛训练基地。
奥运比赛场馆建设项目共八个,包括两个新建比赛场馆和六个改扩建场馆。主要是供奥运会期间进行的综合性及单
项的比赛场馆。两个新建场馆分别是北京射击馆(45248m 2)和老山自行车馆(33711m 2)。六个改扩建场馆分别是:奥体中心体育场(37300m 2)、奥体中心体育馆(47410m 2)、英东游泳馆(43020m 2)、飞碟靶场(6079m 2)、山地自行车场
(8500m 2)和首都体育馆(76198m 2)。
2 北京奥运会与近几届奥运会场馆建设等方面的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奥运会场馆的资金投入也逐年加大。场馆投资规模小,奥运场馆在比赛后期的经营实现良性循环;奥运场馆直接投资规模压缩,扩大间接投资规模成为近几届奥运会经济成功的关键。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对奥运场馆的投资不尽相同,但控制投资规模,改造和使用旧场馆,投资商业化,大量使用临时场馆等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北京奥运会在基础体育设施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可利用的大型体育场馆比较少,可改扩建的场馆也不多,所以北京奥运会的直接投资相对较大。
表1 北京与近几届奥运会场馆投资、建筑面积和赛后经营状况比较
奥运会城市莫斯科
洛杉矶
汉城
巴塞罗那
亚特兰大
悉尼
雅典
北京
投资金额(亿美元)3.134.119.80  6.867.908.9112.368.63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29.36
25.21
54.38
38.68
40.76
41.63
68.52
46.70
赛后经营状况
适中良好偏低良好良好适中偏低未知
  洛杉矶奥运会做为一个成功的范例,也包括它的体育场馆建设。当时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皮特先生,他把一个
1920年建造的大场馆选作为田径和开闭幕式的主场,今天
这个场馆还存在着,就是著名的NB 洛杉矶湖人队的主场。洛杉矶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它成功地利用了已有场馆。巴塞
罗那珀摩西奥P ro m oci o 公司运营总监,奥运场馆的运营公司总裁顾问的约迪.维沃尔杜说,当1992年他们开始考虑如何在赛后运营奥运场馆时,他们就认为场馆”需要一个非比平常的管理”,包括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活动需求带来高就业率、场馆的复杂性、吸取其他奥运主办城市的经验。他们
:20080224
:1978200A
认为,建立政府属下的私企是最佳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将奥运投资最优化,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兼收,拥有灵活的预算管理,灵活的活动组织,举办推广商、俱乐部以及协会的各种活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新建了15所体育场馆,又对10所场馆进行了改进和维修,在主场旁边又建了两座新的游泳馆。巴塞罗那的旅游业和体育产业非常发达,举世闻名的巴塞罗那足球队就足可以大大提升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亚特兰大组织者对后奥林匹克的场馆利用深思熟虑,他们事先就考虑哪些场馆在比赛以后能够被充分使用,而哪些场馆又能被赞助商继续利用。另外,像自行车和水上运动项目,显然在奥运会以后就没有多大市场了,所以这些设施都是临时的,比赛完了以后把原来建筑给推倒,重新回到原来的面貌,如奥林匹克村变成了乔治理工大学的学生宿舍,又利用那儿的一些多余的奥运设施建成了相关的绿公园。为奥运场馆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奥运体育场馆成为奥运会后的负担。现在有关各方都在想办法利用奥运会的体育场馆,决策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经营不善,场馆不能充分利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应作为我国决策者们的头等大事。
3 对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奥运场馆建设功能应多样化、设施配套齐全
奥运场馆设施又多属于社会公共事业性质,特别是用于比赛的观赏性的场馆,投资大,赛后使用率低,
资金的回收比较困难。因此,要不断加强会后场馆设施的创收工作。目前,体育市场规模不够大,又要兼顾公益性,而后期的设备更新、维护费用也较高,致使前期资金投入不易在短期内获得相应回报,投资结构多元化局面难以形成。同时,建设资金来源单一,建设规模、布局等受经济条件制约。即使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对外经营,满足众娱乐健身需要,减轻国家负担的问题,也会因资金方面的限制而放弃。体育场馆功能单一的情况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的需要。解决这类问题最好在项目规划调研阶段,充分考虑赛后的休闲、娱乐、健身等使用功能和对外经营需要,提高其利用率。协调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并行发展问题,使之不仅用于比赛、训练。而且能向广大众开放,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假如在前期规划设计时不注意日后对外经营的需要,等竣工后再在单一功能的基础上谈如何走向多元化,如何拓展经营渠道,则为时已晚。那会大大降低体育场馆的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使建筑空间具有可变性,使用功能多样化,为了适应后期的经营管理,在前期规划设计中,还要避免今后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各项目独立经营的局面,使场馆与项目、场馆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密切结合,各种功能综合配套,场馆设施配套建设。主场馆要与附属设施共同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系统,这样,其所附加的边际成本才会被这一系统工程对外开放所增加的经济效益抵消或减少,为赛后利用和市场运作创造良好条件。
3 奥运场馆建设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资源
在近几届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历史教训。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修旧利废,在场馆设
施建设上几乎没有投入,大大节约了开支的同时,也开创了奥运会经费自筹且盈利的历史;又如美国普莱西德冬奥会在奥运村的规划设计工作,充分考虑会后的开发利用,就把它设计成青少年犯的监狱。而与之相反的是沉痛教训。巴塞罗那奥运会为追求场面气派,修建1座造价8650万美元的自行车赛场,赛后利用很少,大部分时间闲置,而维修和保养费用又很高,造成了国有财产的极大损失。罗马奥运会的奥运村离市区较远,许多房产闲置,以至于无人问津,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又如北京亚运会以后,一些亚运会场馆长期被挪用闲置等等。奥运场馆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资源是奥运会后经营管理一个重要的措施。在2008年奥运会所需的37个场馆中,有32个场馆位于北京。其中现有需改建的13个,另有19个为计划新建的。这意味着北京将建成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设施。奥运会只持续半个月的时间,相对于场馆的规划建设以及长期使用而言,显然是短暂的。有的运动项目的规模远远大于日常使用要求,而还有一些项目在国内开展并不普及或不适于普及。通过对国外体育建筑资料的考察显示,利用非永久设施(包括临时场馆或固定场馆中的临时设施)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例如悉尼奥运会游泳馆、沙滩排球场等许多场馆都局部或全部为非永久性建筑,赛后可局部或全部拆除。这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赛后日常维持费用,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3.3 奥运场馆的建设应采取多种渠道吸纳资金,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
投资巨大的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全部由国家投资,会超出政府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且风险更大,也缺少活力。北京奥运场馆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建设上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建立社
会化的投融资机制。在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到了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两个主要新建的大型项目,投资9个多亿元的游泳馆“水的立方”是由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共同捐款建造的;投资20多亿元的主体育场“鸟巢”由政府和业主各占一半,这样政府投资的压力小了许多,而企业也可以在政府的市场开发中到自己的平台。其他项目投资都是企业联合体进行公开竞标,然后投资、运营。企业对体育场馆的冠名权在美国真正被认识,并被广泛运用也不过是近10余年的事情。但是这一运营模式已经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运营方式。企业为了冠名体育场馆,自然是需要交纳巨额赞助费用,这笔钱甚至可以成为新的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的一部分,而依赖这笔资金确保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也是非常现实的目的。
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很大,进行体育场馆的有偿运营,将运营收入投入到体育场馆的建设,实行“以馆养馆,以场养场”。同时要大力吸引社会对奥运场馆的投入,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社会投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有偿投资、无偿赞助、共建等等。这种机制对控制投资规模和赛后利用都有好处。3 奥运场馆场地建设应具有灵活性
92
丁智鹏: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2.4
比赛场地是体育场馆中竞技比赛和大型活动、众健身两大功能的主要场所。因此,它一方面要适应同比赛、演出、展览等大型活动之间功能的转换,另一方而应适应比赛等大型活动同众健身之间功能的
转换。首先应选择合理的场地尺寸模数,适应多种体育活动。场地尺寸应在满足主要比赛场地要求基础上,考虑其它常用运动场地的尺寸,确定合理模数,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其次可设置活动看台或座席,增加场地尺寸变化灵恬性。如举行世界杯足球比赛的法兰西体育场,设置了30000活动座席,通过收缩、移动,能够实现70000席的足球体育场到75000席的田径体育场的转变。神户世界纪念体育馆可容纳1万人,其中周定座席仅3522席,活动座席占2�3,可灵活布局满足多种比赛、活动需求。再次可增加场地环境的可变性,提高使用率。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活动地面、移动式草坪、升降天花、等手段。还有许多体育场馆如:加拿大天拱巨馆,日本福冈臣馆等都运用了可开闭屋盖以求得全天候的比赛场地。从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提供多种经营的附属空间是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经过调查,由于我国职业化体育市场不成熟,导致许多体育场馆中附属空间的多种经营收益比例要超过主场地收益。如北京工人体育场为60%,杭州黄龙体育场为75%。因此设计布局合理、空间形态有效、室内环境良好的附属空间是赛后经营的保证。可将大型体育建筑中附属空间分为两类:包括技术设备用房、交通空间、卫生间等功能基本不可变空间。包括比赛关系较少的对外经营用房等可变空间。
3.5 奥运场馆应利用大型赛事与城市发展产生良性互动
现代大型体育运动盛会往往能够带动赛事举办地——城市或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运动会的筹备能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运动会的热烈宣传能够帮助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城市旅游品牌,并带来大量游客。城市与赛事能够产生良性互动:城市为体育赛事提供展示的舞台及物质保障,
体育赛事为城市打响知名度。在国际范围内要想造成重大影响,赛事必须具有参与者的世界性与广泛性、赛事对抗的激烈性、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焦点事件与新闻效果的轰动性、赛事与相关经营结合的创造性、新颖性等特点,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将赛事经营成为一项品牌。把体育竞赛经营成品牌,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意味着无尽的财富和机遇。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体育产业极可能成为2l世纪社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朝阳产业之一。同时,体育产业本身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还有很大开发价值,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刺激功能的经济兴奋点。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认识到品牌赛事与城市的互动功能,不仅对于体育场馆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开创性道路。把一个城市像体育比赛一样进行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超前理念,这种理念可能成为未来体育场馆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共同道路和重要契合点。品牌赛事与城市发展、场馆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典范,这种积极的良性互动已经产生良好的效果,将不断推动体育场馆经营与体育赛事举办城市的融合与共赢。
4 结语
奥运会场馆是任何一个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关注的焦点,它无疑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声誉,也很可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债务。奥运会后场馆使用率能否从低谷走向可持续发展,体育场馆的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
参考文献:
[1] 王学实.对北京奥运场馆经营战略管理的思考[J].体育管理,
2005(2):73.
[2] 马征.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
理,2005(3):39.
[3] 汤起宇.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利用探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
报,2O04(3):29.
[4] 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3):
27.
[5] 张杰.我国体育场馆冠名权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体育与科
学,2005(4):52.
[6] 叶加宝,徐本力.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42~43.
[7] 赵云宏,袁建国.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时策的初步研
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20~21.
[8] 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3):
25~28.
[9] 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4.
[10] 邓波.“过渡时期”体育场馆管理机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22~25.
[11] 黄卓,周美芳.体育场(馆)资产重组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
2006(8):8O~85.
[12] 汤起宇,杨思瞳.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利用探略[J].山东体
育学院学报,2004(3):28~31.
[13] 康帅.长沙市大型体育场馆管理状况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6(2):8~l0.
[14] 陈明.亚运会对广州体育场馆建设及经营管理的影响[J].广
州大学学报,2006,(2):44~47.
3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