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不含世界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 :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
  (2)共同倡导: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亚非万隆会议:
  (1)召开: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与国:亚非29个国家
  (3)特点: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4)万隆会议中心议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5)会议中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国间矛盾错综复杂。
  (6)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年义务教育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四.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及其标志性事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标志性事件
  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性质变化
  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课: 民族团结
  1、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一、国防 (“两弹一星”——、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核武器的发展
  原因: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
  答: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政府多次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国外扩散核武器,不在国外部署核武器。
  过程:①1964 年10月,爆炸、新疆罗布泊——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
  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实现了导弹和的结合
  ③1967年6月,爆炸实验——继美、苏、英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
  2、“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过程:1970年 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