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随处可见,且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下面来看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一、养殖准备
1、选择养殖田一般选择的养殖田是保水性较好的田块,一般最好能持续保持40厘米深的水层的稻田很好。稻田泥土要肥,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进泥土,有时天热,强光,水温度增高,泥鳅可以躲避在泥下。
2、田埂加固一般最好田埂要有50到80厘米高,但是普通田埂都在30厘米的高度。所以在耕田时要加高加宽田埂,加高后要打实泥土,防止大雨冲刷。
3、护田要在田埂、周边种草固土,不能裸露泥土,也可以用石板等建筑材料隔开,阻挡,防止田鼠等小动物来为害捕食泥鳅。
4、挖沟可以在田中,挖一两条沟,可以供泥鳅透气,活动,一般要挖在稻填的四周或是中间。还需要挖好注水口、排水口,另外需要装上防护网。
二、种苗放养
1、在稻子长到固定的高度的时候就可以投放,太早怕伤害幼苗,也没有荫蔽的适宜环境。太晚又会错过时节,最好在结禾花之前。投放前施肥一次,提供一些丰富的饵料供食。如果是多季栽植,可以在前一季收割后放苗。
2、泥鳅苗种主要来源是收购野生鱼。放养规格为5—20cm,平均亩放鱼15kg,为了更好地掌握泥鳅的最洼放养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做了放养5—8cm和15—20cm两种规格泥鳅的对比实验。
3、放养5—8cm的泥鳅是以自身增重为目的;放养15—20cm的泥鳅是以自繁增重为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放养5—8cm的泥鳅收获效果较好,基本上百分之百达到成鳅规格。
三、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大约7月中旬),此时正是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3—5天换水一次。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
2、饲料管理: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每天进行投饵。前期投饵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后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如:麦麸、米糠等。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
3、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四、回捕技术
1、收捕提早进行,捕大留小。我们在8月初开始下篓收捕大规格泥鳅,这是因为:①大规格泥鳅摄食能力强,易被诱饵迷惑而钻篓;②泥鳅长到一定时期其增重变缓;③改善了泥鳅在稻田里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小鱼的生长速度。
2、捕鱼诱饵。下鱼篓捕获泥鳅时,捕鱼前期,在鱼篓中放入泥鳅的饵料,如麦麸、糠、土豆、动物内脏等。捕鱼中、后期,不断改善诱饵质量,使其更适合泥鳅的口味。我们采取在诱饵中加入香油、用烤香的红蚯蚓或葵花籽饼拌韭菜、炒香的麦麸、米糠等方法诱捕。
3、捕鱼最低水温。在收捕前经常测温,通过二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北方地区泥鳅的收捕温度应在15℃以上,而不是一些技术资料公认的10℃左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