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失败的案例
【篇一:定价失败的案例】
篇一:对电商价格战的失败案例(1783字)
王小川表示,2日下午政府主管部门向搜狗征询对搜索大战的态度,他向政府回复称,“欢迎360做搜索,行业更加开放,给网民更多选择。而是行业自律,应该遵守,除非政府另有规定。”
不过,王小川同时也表示,担心360做搜索本质上是在安全上又做裁判又做球员。“比如360说搜狗浏览器不安全进行‘一键优化’就是不正当竞争,需要政府作为。”
“一般而言,每个巿场最终会进入双雄对决之势,第3名的位置非常尴尬,如同网易,也如同老李的酷6。”前酷6创始人李善友对此评价说,担心搜狗可能会成为3b搜索大战最后的受害者。李善友创立的酷6网由于落后于优酷、土豆屈居行业第三,一直未能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事实上,政府介入互联网公司之前的争端并非首次,两年前360和腾讯的3q大战中即是以工信部的介入而终止的。
在当时360与腾讯争夺做为激烈的时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一则通报为3q大战画上了休止符。在这则通报中,工信部对两家公司提出严厉批评,责令两公司停止互相攻击,确保相关软件兼容和正常使用,同时也责令两公司自该通报发布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道歉。
此后,工信部曾多次对外表示,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手段,维护互联网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电商巨头约架,给整个行业生态或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行业内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电商、产业链上游的电商产品供应商以及终端消费者,他们被绑上了战车,或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
日前,京东、苏宁、国美三家电商巨头掀起的所谓“史上最强的电商价格战”席卷业内外,冲击力十足,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巨头挟渠道之优,以不断降低产品价络为手段,通过惨烈的价格肉搏战以达到抢占地盘、抢人头的目的。。
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不少工厂都是电商产品的品牌供应商,在渠道为王的当下,电商巨头价格战最终的成本还是要大部分转移到产品生产商身上。品牌厂商该如何应对不致被动“埋单”?
对于价格战导致的后果,品牌厂商可能认为价格降低有助于促进销售额的提升,但这会给其线下的零售渠道的产品销售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对中高端的品牌厂家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为你某一款产品可以打6折,其他产品都可能面临打折的压力。之前某一知名体育产品厂家,为了促销,线上不少产品定价非常低,这就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印象——该产品不保值,买了就会降价。没有忠实用户就没有品牌号召力,真品牌也为沦为“伪品牌”。
供货商在这个时候应该保持冷静,合理的、对市场有激励作用的促销活动当然有必要,但如果是破坏商业环境甚至恶意竞争,而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给线下产品定价造成冲击的降价促销就需要严谨决策了。
而促销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种诱惑。很多人一时冲动,就买了很多用不上的产品,这容易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厂家在降价大甩卖的情况下,商品的质量和后续服务可能保证不了,消费者可能会冲当炮灰。所以消费者面对电商巨头的降价大战应保持平常心,以自身真正需求为主,
“货比三家”之后再决定是否选购。
现阶段大的电商平台发展中都依靠vc、pe融资,为了抢地盘发动的“价格战”烧的都不是自己的钱。目前上市的当当、凡客、唯品会上一年度的营运都是亏本的。而在整个电商领域存在一种“大的亏本,小的挣钱”的有意思现象。不少电商都担心在电商平台的流服务和产品供应链中库存数量未充分处理好之前,而冲着吸引眼球去打这个所谓的价格战,很容易把多年来建立的品牌声誉毁掉。更重要的是价格战是在本来现金流就不多的情况下进一步消减现金流,这会让公司的经营面临巨大风险,大型的电商平台其实是在刀尖上跳舞。
价格战就是绞肉机,中小电商玩不起,要不被吃掉,要不就直接出局。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电商该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任何一个企业在将来都需要考虑一个核心的问题,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消费者已处于消费的中心,电商平台和生产型的工厂可以依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创新个性化订制服务,以及勇于开拓一些新的品类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其实,产品供应商、消费者、电商平台都不希望出现这种式的“价格战”。未来,电商真正的赢家一定是能够深刻地理解新商业文明,利用互联网带来的速度,一切以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为先导,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度、不断创新经营的企业。
篇二:疯狂价格战背后失败案例(1977字)
刘强东出奇高调,投资方则出奇沉默。
如果没有资本的持续注入与支持,刘强东肯定再难有闲情逸致去刷微博。
事情的起源是一个名为“丁香会_lilacclub”加v认证的微博发布的一条消息,“据可靠消息,京东上轮某一家大pe已经退出投资,仅将本金拿回。求证。京东与苏美大战,后院可千万别‘着火’呵。”
起初,这家离开的基金被指为老虎基金。记者致电老虎基金,对方则表示对这个情况不知情,不清楚是否已经退出京东。但是,对方证实老虎基金当年主投京东的总经理陈小红已经从老虎基金离职,“当时项目是她到的,负责投资。她离职之后,也有人负责继续跟进。但是最新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之后,又有消息称退出京东的是今日资本。记者向今日资本求证时,对方表示:“这个问题应该去问京东。”
就在与苏宁的价格战正激烈的时候,刘强东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刚刚和各位股东开完会,今日资本、雄牛资本、kpcb、红杉、老虎基金、dst等几个主要股东全部参加了。大家都知道打苏宁的事情。我说这场战争是要消耗很多现金的,你们什么态度?一个股东说:‘我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 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
而记者联系了上述机构,没有一家愿意就京东的问题发表意见。
从2004年成立到现在,京东走过了8年时间,经过三轮融资,合计募得15.31亿美元。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无疑他在中国讲了一个最吸引人的电商故事。京东被作为最有可能的中国版亚马逊在第三轮融资时,一举募集了15亿美元。
“亚马逊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中国无疑也会有一个亚马逊,但最终是谁,目前还难以预测。”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董事总经理秦扬文如此表示。
京东前面的亚马逊模式
贝索斯与刘强东最大的不同在于,贝索斯不用担心被资本抛弃。
亚马逊成立的时间比京东早了近10年。到京东刚刚成立的时候,亚马逊早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并成为行业典范。秦扬文说:“亚马逊前期一直在烧钱,烧到对手全部倒下。”最终胜者为王。
1996年,大学毕业之后,刘强东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但是只工作了两年,他就辞职来到了中关村。
对于当时所有心怀it梦想的人来说,中关村是圣地也是淘金地,三教九流无不汇集于此,而日后的那些互联网大佬还在这里闯荡。
刘强东当时所做的也就是在中关村摆张台销售it产品。在进入电子商务之前,他的it连锁店已经达到了十多家。
促使他从线下转到线上的契机是2003年的非典。非典期间,北京疫情尤为严重,刘强东所有的店都关了门。
2004年,京东商城正式营业。这一年,亚马逊已经挺过了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并且早已扭亏为盈。
亚马逊在创业早期,并没有像后来的京东一样,吸引过那么多的风投。只是1996年时,kpcb向亚马逊投资了800万美元,获得15%的股权。后来,kpcb也投资了京东。
1997年时,亚马逊在美国上市。当时的亚马逊仍处于亏损之中。亏损持续了7年,合计亏损约30亿美元。但是在亚马逊的亏损中,贝索斯不用担心来自风险投资的压力。尽管烧钱,亚马逊拥有稳定的融资渠道。贝索斯与刘强东最大的不同在于,贝索斯不用担心被资本抛弃。尽管在长久的亏损中,亚马逊也面临过强烈的质疑与争议,但是贝索斯始终能够坚持自己的路线,把所有对手都烧到倒下。
成功的亚马逊背后有更多失败的案例。当亚马逊还在卖书的时候,webvan已经开始了线上杂货店之路,它本来是看上去更能成为线上沃尔玛的公司。
贝索斯曾经说过,“一些公司的竞争简直称得上是疯狂,他们每笔网上买卖不惜亏损5至10美元,如果亚马逊想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陪着他们疯下去。庆幸的是互联网泡沫正好这时破灭了,这避免了亚马逊陷入更深的困境。”
webvan获得的投资也远远超过亚马逊。1999年时,webvan获得了红杉资本、软银、高盛、雅虎、benchmark共计1.2亿美元的投资。webvan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系统。
而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当外界哀鸿一片的的时候,手握充裕资金的webvan却因为盲目扩张而走上了毁灭之路。最终,webvan成为了亚马逊旗下的一个部门。
秦扬文总结说,亚马逊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烧钱,而是烧钱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低价只是表面现象,而最关键的是创造低价的能力”。
webvan一度也是宣称自己的价格低于任何超市,可是由于仓储不够,有时候为了供货,webvan的员工不得不摘下自己的工牌走到最近的超市,买一颗菜花或者一袋土豆。然后将超市的标签撕下,再换上自己的标签,与更低的价格。
而这个时候,亚马逊已经从亏损的泥潭中走了出来。2001年,亚马逊扭亏为盈。
篇三:先胜后败的长虹彩电价格战案例(1584字)
4.2先胜后败的长虹彩电价格战 长虹创于1958年,并且在1985年生产出第一台彩电,经过十年时间,获得了“中国彩电大王”的称号。是什么原因是长虹取得先前的成功呢?当然是价格战,但是同样是因为价格战是使得长虹彩电逐渐滞后,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下面将说明长虹是如何从领先到滞后的。
4.2.1长虹彩电价格战的先胜后败过程 1989年,长虹第一次发动彩电价格战,降价幅度为600元,这使得中国的彩电价格趋于合理,也了我国黑白电视向彩电视的转变,经过第一次彩电价格战,长虹彩电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1996年,因为关税的下降使得国外各大品牌的彩电涌入中国市场,长虹为了保住自己的彩电市场份额,就发动了价格战,彩电的降价幅度最高达18%,最终使长虹彩电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多,成为了彩电业的龙头老大。
彩电的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长虹在1998年以后发动的几次价格战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取得预期的效果,价格战的结果是:只见降价,却看不到销售量的增加,利润几乎所剩无几,利润率大幅下降。再加上,国内彩电市场不断地进行价格战,使得长虹被迫应战,也进行产品降价,但是长虹彩电的销量依然低迷,价格战不但没有打开销路,反而使企业的彩电存货不断增加。这时候,长虹往日的风采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是利润的大幅缩水。